先說結論:
無論人類怎么努力,都只能暫時性破壞臺風。
而在之后,將可能得到臺風更加瘋狂的肆虐。
這是臺風的典型結構:
一個典型的臺風,釋放的能量相當于每20分鐘爆炸一個1000萬噸TNT級的核彈。
雖然現役核彈當量最高400萬噸TNT,但人類冷戰史上最高的沙皇炸彈——大伊萬,達到5000萬噸TNT級別。當年,美國高達1000萬噸TNT級的核彈也存在多個系列。
就目前來說,中美兩國如有必要,也能很快造出1000萬噸TNT級的氫彈。
也就是說,只需要在臺風風眼、風眼墻、空氣柱這些維持著動態平衡的位置,給一到多顆1000萬噸TNT級的氫彈,就足以暫時性的破壞臺風。
這是不同級別核彈爆炸威力對比:
當年沙皇炸彈,直接殺傷范圍達到50公里,波及范圍超過了800公里。
典型臺風的大小是這樣的:
對比可以看出,一個足夠大的核彈,的確可以一瞬間破壞臺風結構。
而核彈爆炸升騰起來的蘑菇云,對臺風也有釜底抽薪般的破壞力。
1959年,美國犁頭計劃(Project Plowshare)的一位研究者里德,提出了核彈炸臺風的設想[1]。
他在論文中分析認為:
讓潛艇在水下航行,穿透臺風眼,在那里發射并引爆一枚或多枚核導彈。
接下來,爆炸會將臺風眼中大部分相對溫暖的空氣高高拋入平流層。溫暖的空氣將被更冷、密度更大的空氣取代,從而降低風速,減弱風暴。
里德計算出,2000萬噸級的爆炸,可以將峰值風速為100節的風暴減緩到50節。
不過這個研究并沒有得到支持。
首先是成本太大,一次就是幾百萬美元的花銷。其次,放射性墜塵對環境的影響將會很大。為了避免影響氣候,美國當時已經計劃結束了大氣層核爆試驗。
當時的一位核物理學家羅伯特·納爾遜直接表示,這個想法太古怪了。
里德沒有找到任何人接受他的想法。
但無論怎么樣,在權威核專家的眼里,用核彈暫時性破壞臺風,的確是可行的。
然而臺風被破壞了,就會直接消失嗎?
消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臺風的形成本身是大范圍冷熱氣流的交匯。
除了臺風風眼的幾十公里范圍,整個臺風的大小,往往達到這樣的規模:
對于一個大型臺風來說,哪怕人類史上核當量最大的氫彈爆炸,所波及的800公里范圍,都比臺風周圍的旋轉云氣小得太多了。
臺風為什么能每20分鐘爆炸一個1000萬噸TNT級的核彈?
正是因為覆蓋幾千公里的旋轉云氣,源源不斷的能量注入。
美國氣候中心(NOAA)預估的是,一場典型臺風,從誕生到消失,產生的總能量相當于全人類一年發電量的一半。如果再加上周圍云氣蘊含的能量,將達到世界年用電量的200倍。
不算周圍云氣的話,單單臺風產生的能量,大約相當于人類當下核武器總當量。
也就是說,僅僅一顆1000萬噸TNT級的氫彈,雖然炸散了臺風。
但在周圍旋轉云氣的影響下,新的臺風還會迅速形成。而且由于周圍云氣具有龐大的能量,所以新臺風的形成幾乎不可逆轉。而且臺風的運動軌跡,也會完全不同,最終是否進入陸地,造成更大的破壞,也會是完全位置的。
而且由于空氣中具有更多的熱量,臺風的威力有可能還會進一步增強。當然,從更長的時間角度來說,其實人類這一顆1000萬噸TNT級的氫彈也僅僅只是暫時增強臺風威力,后續依舊可能恢復到之前的狀態。
即便人類把儲備的所有核彈投進去了,而且覆蓋范圍,達到數千公里的尺度,暫時性的完全打亂了旋轉的氣旋。
但你依舊無法左右和臺風形成相關的季風持續性的輸入,讓臺風再次形成。
那么臺風再次產生的概率,也是很大的:
而且由于空氣中的熱量翻倍了,有可能形成更大規模的超級臺風。又或者,因為巨大的擾動,分裂成多個大規模臺風,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當初川普當政的時候,便多次提出過核彈炸臺風。
對于這種破天荒的炸裂想法,美國氣候中心(NOAA)發文表示,除非我們能夠在颶風中心持續引爆核爆炸,否則我們就無法驅散讓風暴持續的低壓空氣。而破壞40公里風眼的臺風,需要在風眼增加5億多噸的空氣,幾乎沒有可操作性。
其實,即便你能持續引爆核彈,讓一個臺風不再形成,但你無法避免因為持續注入能量,產生多個臺風的風險。你繼續投入更多的核彈炸臺風,無異于抱薪救火。
其實人類想要破壞臺風的最好理論方向,并不是用核彈破壞。
而是相反的方向,通過各種方法,給臺風降溫。
然而在氣候面前,人類依舊是渺小的。
194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歐文·朗繆爾領導了一項軍事實驗,他意圖通過大量干冰對臺風降溫,從而破壞臺風。
他認為,在臺風眼中不斷增長的冰會使風眼變得更寬,從而瓦解風暴。
但臺風的發展并沒有出現預期的結果。
讓每個人都感到恐懼的是,臺風隨后進行了一個“不可能”的135°轉彎,沖進佐治亞州的薩凡納,最終造成了300萬美元的損失(約今天3200萬美元),致一人死亡。
雖然時至今天,依舊還有研究者意圖通過冷卻海水,釋放顆粒遮擋陽光等來削弱臺風。
但更多的研究者,還是認為這些努力產生的作用都是微乎其微的。
畢竟,一場臺風的總能量就相當于人類一年一半的用電量,更是20世紀末更是相當于5倍。臺風周圍云氣蘊含的能量更是人類全年的200倍。
人類再努力,也只能施加暫時性的影響,從長期影響來說,目前的人類依舊十分無力。
在地球氣候面前,人類終究是渺小而脆弱的,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參考
- ^Gerber C R. Plowshare: A Selecte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the Civil, Industrial, and Scientific Uses of Nuclear Explosives[M]. US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Division of Technical Information;[available from the Clearinghouse for Feder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Springfield, Va.], 196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