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及周邊主要國家示意圖
1947年12月30日,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成立。1965年,國名改為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這個總面積約為23.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1900萬的東歐國家,首都是布加勒斯特。
相對于烏克蘭、土耳其而言,羅馬尼亞加入北約和歐盟都比較順利:2004年3月29日,羅馬尼亞正式成為北約成員國、 2007年1月1日正式成為歐盟成員國。
羅馬尼亞東側有了烏克蘭、摩爾多瓦作為屏障
一、羅馬尼亞地理位置的劣勢
核心其實只有一句話:從地理位置上看,羅馬尼亞不僅跟俄羅斯靠得太近,而且雙方還有歷史領土和民族糾紛。
僅以摩爾多瓦為例。
摩爾多瓦曾經是羅馬尼亞的一部分,或者說羅馬尼亞與摩爾多瓦曾為一國。19世紀初沙皇俄國控制了摩爾多瓦,并不斷威脅和蠶食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在二戰中的表現不佳而且上過納粹戰車
20世紀初沙皇俄國滅亡后,1918年3月摩爾多瓦和羅馬尼亞正式合并。不過好景不長到了1940年蘇聯直接出兵占領了摩爾多瓦地區,繼續威脅和蠶食羅馬尼亞其他地區。
在這種情況下,神經高度緊張、心里極度害怕的羅馬尼亞慌不擇路,在納粹德國的誘惑下,加入了軸心國。
二戰時的羅馬尼亞軍隊
蘇德戰爭爆發后,德國占領了摩爾多瓦并將其作為監視蘇聯西南地區的橋頭堡。
不過1944年歷史的鐘擺給了羅馬尼亞一個修正錯誤的機會。
當年8月23日羅馬尼亞國王米哈伊一世發動了政變,罷免了親德總理揚·安東內斯庫,宣布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陣營。
羅馬尼亞國王米哈伊一世(右)
納粹德國的駐軍曾經多次嘗試進攻布加勒斯特以阻止政變的發生,但在美國陸軍航空兵的大力支援下,羅馬尼亞軍隊最終擊退了德軍。
至于總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的摩爾多瓦,二戰結束后正式成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一直到1991年8月才獨立。
二戰時的羅馬尼亞軍隊
二、羅馬尼亞的地理位置也有優勢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伴隨著烏克蘭和摩爾多瓦的正式獨立、蘇聯的正式解體,羅馬尼亞不僅擁有黑海出海口,而且不再與俄羅斯接壤。
隨著1991年8月烏克蘭獨立、摩爾多瓦獨立,羅馬尼亞驚喜地發現自己不再與俄羅斯直接接壤了:既不用擔心跟俄羅斯有邊界糾紛,也不用擔心直接面對鋼鐵洪流,多少有點緩沖時間了。
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
但牢記歷史和吃夠苦頭的羅馬尼亞并沒有掉以輕心,而是開始積極尋求加入北約。
羅馬尼亞沒有趕上北約的第一次東擴:1999年之前,羅馬尼亞多次被北約拒絕。1999年只有匈牙利、波蘭、捷克等3個國家被正式批準加入北約。
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
結語
直到2004年,隨著北約的再次東擴,而且這次東擴的規模比較大,羅馬尼亞才和保加利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等7個國家一起正式加入北約。
北約進行過多次的東擴
如果說波蘭加入北約是為了將來出現危機時,能夠“有幫手”;那么羅馬尼亞加入北約則純粹是為了“求保護”——摩爾多瓦也有與俄羅斯不好解決的“德左”地區。
“德左”地區是指德涅斯特河左岸的狹長地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