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種降薪裁員的傳聞滿天飛,市場似乎只剩下傳言八卦了。
我是一個經常為基金行業說話而挨罵的博主。
比如,我之前說,不應該再絕望了,是時候開始慢慢加倉了。
讀者朋友說:呸,你們去年也是這么說的,不會再上當了。
比如,我之前說,公募基金是普通投資者能接觸到最可靠的投資品了。
讀者朋友說:基金經理都是一群水平差、人品差、躺著收管理費的人。
比如,我之前說,公募基金整體費率已經很低了,又不提業績報酬。
讀者朋友說:你虧錢了還好意思收管理費?
民工好像一直都在為公募基金行業開脫、為基金經理開脫。
我現在已經很少批評基金經理了,是因為我覺得當認知到達一定的程度,選到很差的基金經理,責任在我自己。
但你說這個行業沒有基金經理值得批評嗎?肯定有!
那么所有基金經理都應該一棒子打死嗎?大可不必。
除了房子以外,我幾乎所有的錢都投入到基金中了,對一些基金經理,其實是愛之深責之切。
我討厭什么樣的基金經理?
1、知行不合一的基金經理。我經常參加機構組合的路演盡調,很多基金經理說一套做一套,不管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動作變形,如果你做不到,就請不要說,可以嗎?看空市場不減倉,也不買防御性板塊;自稱對某行業了解,但行業大跌的時候不知道躲,這能叫了解?
2、業績偏離度太大的基金經理。這里尤其指的是,跑輸業績比較基準太多的人。業績比較基準是一個標尺,是一個產品的底線,如果連基準都大幅跑輸,說明產品沒有底線,基金經理能力太差。在資管行業菜就是原罪,這行業聰明人太多,競爭太殘酷,你做不好說明基金經理這個職業不適合你。
3、人品不好的基金經理。基金行業是普惠金融,想著投機倒把、迅速來一把就走的,對投資者傲慢的,還有做老鼠倉搞利益輸送的,這類基金經理都可以拉黑。我覺得隨著這一波高質量發展的浪潮,基金經理們會明白自己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初心到底是什么,不能為持有人創造價值的基金經理是沒有未來的。
其實我有一個問題也一直沒想明白。大家都說,公募基金的問題是,基金經理拿別人的錢去梭哈賭賽道,賺錢了是自己出名,虧錢了投資者買單(管理費不退),但仔細一想,很多行業都有異曲同工之處,現代社會使用自有資金發展的行業其實很少。
比如房地產行業,貸款是找銀行貸的,購房者交了首付,買的是期房,如果最后爛尾了,購房者最受傷。
比如上市公司,融資好多億,然后好多企業一上市業績變臉,大小非套現走人個個財務自由,留下散戶一地雞毛。
比如初創硬科技公司融資,搞出高科技了是企業家牛逼,燒錢燒完了是投資人倒霉,還有擴產擴到產能過剩然后破產了,最后也是投資者買單。
所有和融資相關的產品,不管是股權還是債權,本質上都是拿別人的錢梭哈、賺錢了我牛逼、虧錢了投資者買單?
大家給基金行業提了很多很好但是很難實現的建議。基金公司要反思,基金經理也要反思。
最經典的那個是:為什么不考核基金經理的絕對收益?
我嘗試回答一下。要考核絕對收益,首先要有對應的產品設計,一個股票倉位沒有辦法降到0的產品,怎么做絕對收益?靈配型產品已經停批了,是不是考慮把所有主動權益都統一改成靈配?
那么問題又來了,業績比較基準怎么定?如果你的業績比較基準是中證800指數*95%這種,那么你長期空倉,是否風格飄移?
如果你可以隨意空倉滿倉,那么又要涉及到擇時的問題,擇時越多,勝率越低……
對于主動權益基金而言,絕對收益這四個字是絕對的噩夢。
如果要強制做絕對收益,大概只能在純債和固收+里面做了,這樣難度還小一些。
頂層設計決定了無法進行絕對收益考核。
其實你買權益基金之前應該問問自己:你能接受這個產品虧50%甚至更多嗎?接受不了,就不建議買。但考慮到我們的很多客戶風險測評都是瞎測的,更不會去看繁雜的基金合同和招募書,應該考慮提高主動權益基金的購買門檻:
1、投資股票超過2年或投資ETF指數基金超過5年;
2、取得CFA Level2以上、CPA通過3門以上或金融學本科以上文憑;
3、購買過股票私募、專戶產品并持有超過2年以上的。
剩下的你們可以補充。不要覺得扯,設置這種門檻后,真的能規避很多問題,唯一的缺點是權益基民的基本盤消失大半。
大眾天天揪著費率不放,只是一種葉公好龍。我之前統計過,某浮動費率產品成立以來每年都大幅跑贏滬深300指數,但規模從峰值的14億到現在不到3億。
根本就不是費率的事情。
當然,還有別的答案,比如大力發展指數,發展基金投顧,一個是撇清責任做工具,另一個是主動引導做陪伴。就目前階段來看,都還太早。
公募基金這個行業之前擴張太快了,回報過于豐厚了,21年年初至今,都是在還債。我相信已經有很多人在反思快速發展期過后,該如何進行高質量發展。
其實很簡單,只需要記住:公募基金要有政治性、人民性,要發揮普惠金融的作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人民共同富裕。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高質量發展的答案就在“初心”中。
公募基金這個行業經得起批評,大家的批評監督也是為了行業更好。這二十多年來,公募行業從來沒捅過大簍子,沒制造過系統性金融風險,絕對是聽話的乖寶寶。
我依然相信,公募基金,就是大眾最好的理財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