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現代意義的大學在近代中國誕生以來,我們探索出一條適合國情的現代化大學建設之路,也曾經涌現過許多優秀的大學。在建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內的頂尖研究型大學,無一例外都是公辦高校,民辦高校中雖然不乏實力強大的院校,但都是技能型大學,缺乏創新型、研究型大學。
直到2018年,西湖大學橫空出世,才開創了新中國民辦研究型大學的先例。這一路,我們用了近70年才走完。西湖大學之后,福耀科技大學、東方理工大學等民辦大學相繼登場,加入創建新型研究型大學的大軍。
這一路蕩氣回腸,民辦豪門高校相繼登場,誰能率先成為民辦研究型大學的標桿呢?
西湖大學
多元化教育體制
在20世紀前后,無數仁人志士試圖走“教育救國”之路,創辦現代化大學,培養新式人才成為共識,國內涌現出許多高水平大學。在建國之前,國內的大學根據辦學性質可以分為三類:即國立大學、私立大學和教會大學。
這三種類型的大學,都各自建成了杰出代表:國立大學自不用多說,而私立大學的代表,如復旦大學、廈門大學等,教會大學中的嶺南大學(并入中山大學)、東吳大學(今蘇州大學)、燕京大學等。這些佼佼者的辦學實力強勁,是水平很高的研究型大學,部分在當時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建國之后,國內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全國院系大調整”,私立高校悉數變成公辦,原教會大會則并入其他高校或撤銷。
原東吳大學校門
自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一直沒有民辦高校。直到1980年,北京農業大學第一任校長樂天宇教授在湖南創辦的九嶷山學院,成為新中國首所民辦大學。不過,當時的民辦高校還是新生事物,并沒有得到正式批準和認可,也沒有頒發文憑的資格。直到今天,由九嶷山學院升級而來的“湖南九嶷職業技術學院”已經轉為公辦。
新中國第一所得到批準并具有頒發文憑的民辦高校,應該算1984年成立的黃河科技學院,同時也是第一所實施本科教育的民辦高校。四十年過去了,國內的民辦高校已經司空見慣,截止到2022年,國內有民辦本科、高職高職院校774所,占全國高校總數約28%。
毋庸置疑,民辦高校已經成為國內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我國多元化教育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遺憾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內的民辦大學中缺乏研究型大學,令人難以平息。直到2018年西湖大學的出現,才彌補了這一缺口。
黃河科技學院
民辦研究型大學崛起
在眾多民辦高校中,吉林外國語大學、北京城市學院、三亞學院、寧夏理工學院、河北傳媒學院、黑龍江東方學院、西京學院等7所擁有碩士點,是民辦高校的實力擔當,但都算不上研究型大學。研究型大學致力于培養高層次的創新型人才,對師資力量、人才選拔和培養、研究平臺等的要求更嚴格。
國內長期沒有民辦的研究型大學,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首先,創辦一所研究型大學需要大量經費,且難以盈利。民辦高校的持續運營,需要大量的經費,這就要求高校本身具有很強的造血能力,大多數民辦高校需要向學生收取很高的學費。而研究型大學的目的在于培養高層次人才和前沿科學研究,作為一種“投資”是不劃算的;
其次,公辦高校眾多,實力強勁,民辦研究型大學面臨難以招收優秀人才的問題。創辦研究型大學,不僅需要一流的師資,同樣需要有好的生源,想要讓頂尖科學家、優秀學子放棄一流的公辦學校去新成立的大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后,創建民辦研究型大學需要一位好校長起到帶頭作用,而好校長可遇不可求。民辦研究型大學在國內是新鮮事物,國外的私立高校與國內情況不同無法借鑒,我們需要一位德才兼備、能力出眾的學者擔任校長,摸索出一條正確的道路出來。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
正因為這些困難,國內一直沒有民辦的研究型大學出現。即便如此,作為一種與公辦大學互補的辦學形式,民辦高校具有獨特的優勢。許多關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學者,也一直在探索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創建民辦性質的研究型大學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方向。
2015年3月11日,施一公、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張輝、王堅等七位國內知名學者,向國家提交了《關于試點創建新型民辦研究性的大學的建議》。這個建議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
隨即,施一公等人積極奔走,籌建西湖大學,并通過“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作為西湖大學的舉辦方。在他們的努力下,西湖大學終于在2018年得到教育部的批準,可以正式設立并招生。自此,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所民辦研究型大學在千呼萬喚中誕生了。
與傳統高校相比,新型民辦研究型自有其獨到的優勢,可以在辦學體制、招生模式、人才培養、經費管理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進行新的嘗試。這也是西湖大學能夠順利誕生的原因。
5年來,西湖大學的成長一直得到廣泛關注,在人才聚集、平臺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非凡成果。在西湖大學之后,福耀科技大學、東方理工大學等高校也在加緊建設,標志著我國民辦研究型大學正在迅速崛起,也意味著我國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又多了一支力量。
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
劍指一流研究型大學
繼西湖大學之后,福耀科大、東方理工等民辦高校也劍指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雖然后兩所大學還沒建成,但一直備受關注。
(1)西湖大學
西湖大學位于西子湖畔,定位于創辦一所“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大學。學校成立于2018年,由前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出任校長,辦學最初僅培養博士研究生,2022年才開始招收本科生,開國內之先河。
西湖大學實行與國際化接軌的長聘、準聘人員聘用體系,面向世界招聘一流科學家,目前正式入職的212位博導中,超過90%從海外直接引進。預計到2026年,學校的科研、教學團隊將達到600人。
學科布局上,西湖大學專注于有限的學科,成立了理學院、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和醫學院等四個學院,預計未來十年內學生規模約5000人,致力于建成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學。
西湖大學
(2)福耀科技大學
福耀科技大學位于福建福州,是福耀玻璃創始人曹德旺先生出資200億元,與福州市合作創辦的一所民辦公助、非營利、公益性大學,建成后將贈予國家。福耀科大定位“高水平理工科研究型國際化大學”,預計將在2024年全面建成招生,開展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預計十年內學生規模達到16000人。
福耀科大與國際接軌,采用“理事會”制度,下面設置校委會和校長、學院,形成“三級管理”體制。目前,福耀科大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出任校長,曹德旺擔任理事會理事長,北京大學前校長王恩哥擔任理事會副理事長。
福耀科大的目標,是要通過發展尖端技術解決“卡脖子”問題,對此學校規劃成立材料學院、計算機學院、機械與先進制造學院、車輛與交通學院等八大學院,專注于前沿科技研究。
福耀科技大學
(3)東方理工大學
位于浙江寧波的東方理工大學(暫名),是由我國芯片首富虞仁榮設立的教育基金會舉辦,預計投資460億元,目標是要創建“高起點、高水平、國際化的新型研究型大學”。作為東方理工大學的籌備機構,東方理工高等研究院率先成立,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前校長陳十一擔任院長,預計在2025年建成東方理工。
建成后,東方理工將實行“準聘-長聘”制度,同時實行課題組負責人(PI)制度,打造一流水準的師資團隊。迄今為止,東方理工已經簽約教學科研課題組負責人52人,其中僅兩院院士就有7人。
東方理工重點布局理學、工學、信息、商科等四個學科群,建立了“通識+專業”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實行專業交叉融合機制、書院-院系協同育人平臺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頂尖創新型人才,預計未來在校生規模約1萬人。
東方理工高等研究院
展望:任重而道遠
毋庸置疑,目前國內民辦研究型大學的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各方面的建設還很不完善。已經建成的西湖大學,辦學至今也不過5年,我們已經能夠看到一所具有世界級研究型大學正在快速成長。
西湖大學人才濟濟,思想自由,學風民主,匯集了大量國際頂尖的學術帶頭人在這里引領學術發展,相信再過若干年,這里一定能夠輸出重大成果。
西湖大學的成功也給了福耀科大、東方理工更多信心。我們相信,只要民辦高校不為資本所驅使,專注于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我們很快也建成世界一流的民辦研究型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