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由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與科學出版社聯合主辦的《山東明清海防遺址調查報告》新書首發式在山東濟南舉行。這是一部內容豐富、資料詳實的大型專題考古報告,是研究山東省明清海防遺址最詳實的一手資料,對于梳理山東明清海防遺址體系、推進海防遺址研究都具有重大作用,將為山東海洋強省建設提供有益的歷史啟迪,具有開創性和現實意義。
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共九章,一套兩冊報告,180余萬字、1000余幅照片、700多幅插圖,系統地介紹了每一處調查發現的海防遺址,并進行了初步的專題研究,在調查方法、記錄方式、整理研究等方面多有創新,還附有遺址登記表、參考文獻等。
本書結合實地調查資料和古代文獻,將此次發現的明清海防遺址細劃為都司、營、衛、所、寨/屯、巡檢司、墩、堡、炮臺和其他(官兵家族墓地、祠堂等)十類,每類每處海防遺址均從地理環境、歷史沿革、保存現狀、歷來工作、文獻記載等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部分遺址還結合調查資料、文獻和衛所官兵家譜記載,考證出其古籍中記載名稱。海防是以營衛所城為核心、墩堡炮臺為支點,官道、驛路為紐帶的立體軍事防御體系,其還包含了屯田、移民、貿易等方方面面,為了全面展示海防的完整網絡,本書對已消失海防遺址也進行了收錄和介紹。
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奎介紹,本次山東明清海防遺址調查工作,是第一次以一個省為單位針對海防遺址開展的調查工作,并將調查成果公開出版,在很多領域有了新的突破。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調查成果數量和報告體量遠超以往成果;二是發現數量眾多新遺址;三是為海防遺址研究提供了堅實基礎;四是摸索出一套適用于海防遺址調查的新方法;五是為海防遺址保護提供了依據。
山東海防遺址是規模最龐大、體系最完整的海防遺存之一,在歷史上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明代山東抗御倭寇、清代北洋海軍均是具有影響力的有生力量。2021年至2023年開展的山東明清海防遺址調查及報告編寫工作,基本摸清了山東全省明清海防遺址家底,為后續海防遺址保護、研究與展示、利用提供了基礎資料,也將推動山東海疆歷史文化廊道研究與發展。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王守功說,不同歷史時期,山東海防作為國家整體海防鏈條上的重要環節,在保衛海疆安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書的出版是水下考古工作的重要突破口,要切實做好山東明清海防遺址研究、保護工作,以點帶面,全面做好山東涉水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工作。
首發式結束后,進行了贈書儀式,與會領導嘉賓為山東省圖書館、濟南市圖書館、歷城區圖書館分別進行了贈書。
(轉載自: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趙秋麗、馮帆)
978-7-03-076597-0
定價:1280.00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