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底都要做一個年底盤點:
21年年底的復盤《》,當年基金收益率在6%左右;
22年年底的復盤《》,當年收益率為-14%;
前幾天也做了簡單的盤點《》,23年收益率為-2%。
之前聊的都是投資中的失誤,但復盤2023年,不臉紅地說,我并沒有發現有什么明顯的失誤,反而發現有一些經驗可以分享。
第一個經驗是,不追熱門板塊。2023年年初AI板塊是最火的主題,我也觀察到一些投顧組合高位加倉計算機,追逐中特股,最后結果都不夠理想。當然這可能是認知的差異,但概念板塊其實是不能長久的,牛市中可以看到白酒和新能源曾經一度獨領風騷,但熊市里面很難有持久性特別長的板塊,尤其是第一波普漲行情結束后,后面的第二波行情基本上都是拼阿爾法,押注板塊的勝率并不高。少買行業基金,你的虧損可以少一半,但大家往往都是看排行榜買基金,不知不覺就買到了賭棍型基金經理的產品。
第二個經驗是,更加深入理解“弱者思維”。擁有強者思維的人其實并不適合做基金投資,即便是FOF基金經理也是如此,如果有強者思維,建議直接去炒股。2023年我差不多參與了100多場基金經理路演,越深入去了解基金經理就越發現自己的淺薄無知,在很多投資領域的問題上,我們的差距是小學生和博士生的差距,普通投資者是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去做那些研究的,不如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有人說,現在公募基金產品都有1萬多只,比股票都難選,其實沒那么夸張,全市場基金經理也就3600個,剔除債券和指數基金經理,再剔除一些明顯業績不好的基金經理,可選的并不是太多,對于投顧而言,好的基金經理不會超過100個,其實沒有那么難選。
第三個經驗是,一定要關注量化對未來投資的影響。我持有的兩個投顧組合今年持倉了部分小市值因子的基金,創造了一些超額收益,這是對風格的深入研究的結果,是了解當下市場和演繹了后續走勢后的一種對沖操作,如果是沒有對風格以及投資策略有研究,很多人對量化小盤可能是嗤之以鼻的態度。只有了解價值、識別風險、合理預期,才能做出適合自己的投資決策。純主觀多頭未來可能干不過量化+主觀,因為未來的阿爾法越來越難做,2023年,很多公募基金已經在引入AI大模型,更早之前,私募量化早就開始這么做了,在一個缺乏貝塔的時代,量化可以拿到更多的阿爾法,誰先意識到這個問題,誰就能多拿阿爾法。
如果說還做對了什么,我覺得是不輕易抄底港股。雖然過去的一年,我也一直在研究各種QDII產品,但一直沒有下重手,因為我一直記得周應波的那句話:香江是一個重要的能力邊界。
如果你連港股都沒研究明白,就去粗暴去拿美股甚至印度日本東南亞的貝塔,最后可能并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當然,2024年港股和海外其他股市的走勢如何,以及是否值得配置,我覺得是一個可以深入討論的話題,也是我們今年需要重點關注并研究的領域。
最后,我一直以來的投資理念都是:均衡投資。
在紅利資產大漲的時候,我不慌,因為組合里面本來就有一些偏價值風格的產品;在計算機人工智能大漲的時候,我也不慌,因為組合里面的成長風格基金經理會幫我調倉。適當均衡,不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保證下限:不輸。
我們不一定要贏,但唯有不輸才有機會一直在牌桌上。均衡投資在一些人看來是中庸之道,但在我看來更像是一種四平八穩的體系,一種穿越牛熊寵辱不驚的心態。這十年的投資經驗讓我越來越確信,均衡才是大智慧。今年在府庫老師的投顧觀察表里面,“長跑老司基”一直是中等偏上的成績,看著其他投顧排名起起伏伏、忽上忽下,我覺得這是讓人感覺安穩的一個組合。最終老司基在20個觀察投顧中排名第8,剔除了交易成本和投顧費,也依然跑贏滬深300指數,且跑贏了一堆大廠的權益投顧。并且,老司基實際上是2023年跟投的三個權益投顧里面表現相對最差的,剩下兩個投顧短期的業績更優秀。
看下投顧業績統計(截止2023年12月29日收盤):
2023年只有偏固收+的組合“滾雪時代”創造了正收益,其他均告負,但今年老司基和中生代的跌幅是小于同期滬深300指數和偏股混合基金指數的。最大回撤數據尤其優異,更低的回撤能創造更好的持有體驗,低回撤是長期復利的核心來源之一。
對于有絕對收益思維的朋友們而言,2023年是體驗很差的一年,即便虧得比大盤少,也是虧了,2024年的超跌反彈一定是有的,只是被某種因素暫時壓制了:
以往我們認為美債收益率是壓制股市的重要因素,但美聯儲降息預期其實是在不斷升溫的,海外股市也在漲;我們也看到了港股本次先于A股反彈,說明海外流動性正在外溢。納指2023年漲了40%多,而A股跌了10%左右,如果后續有補漲空間,才是正常的,只是我們沒辦法確定這個補漲什么時候到來。
過去的一年,大家都很失望,但現在絕對比去年要好了。我還是之前的觀點:在目前的點位重倉,你是很難虧錢的,很少有人在熊市虧大錢,尤其是熊市中后期;讓人虧損嚴重的,往往都是大牛市,你不斷被市場的上漲刺激去高位加倉,最后一把虧光。
我目前的整體倉位已經加到6成,已經達到合意的倉位水平,預計極限的倉位是7成。
新的一年我也給基金投資樹立了一些新的目標:
1、繼續增加對指數基金的關注度,多買多踩坑多交學費;
2、增加對QDII產品的研究,多歸納整理,看看貝塔之外的東西;
3、繼續增加基金投顧的持倉比例,減少其他單基金投資。
不要把時代賦予的貝塔當成了自己的阿爾法。做一個樂觀者,保持定力,逢低加倉。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不作為投資依據。投顧機構不保證以上基金投顧組合策略一定盈利以及最低收益,也不做保本承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