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不是天才,之所以做得多,是因為容易撿便宜;當能撿便宜的好時代過去了,就只能踏踏實實挖地,否則哪里會有金礦?
如何跟2023年告個別呢?又如何向2024年問聲好呢?
困難總比辦法多,這句至理名言,如今被提起的次數越來越少,我認識的很多自喻聰明絕頂的人,如今都已經不折騰了,無為而治,順其自然,成了一種大智慧。
辭舊迎新的時候,就不去講日常談的那點營銷傳媒的破事了,畢竟我也是一個創業者,需要留一點時間和精力給深度思考。
時代發生變化了,底層邏輯發生變化了,很多成功學大師和管理大師的理論都失效了。
這是這幾年世界波動后,所有人的體感,有些人快刀斬亂麻,迅速掉頭,有些人溫水煮青蛙,坐著等死,當然,還有些人兵敗如山倒,人間蒸發。
洗牌的時候,哪怕再小的一點欲望,也會讓你感到壓抑,由于不確定性,讓你不知道手里的牌,還有沒有價值。
那么,把手里的牌扔掉,會不會舒服一點?
這就是跨年的最后一次旅行之中,我的頓悟,我在中國大陸的最南端徐聞縣,看到了東西兩片海水的沖突與交融,如何選?也許不做選擇,退回去,看清來時的路,就會有答案。
2024年,對于大部分的人和組織來說,做減法,也許是最容易獲取快樂和成功的方法。
這個世界,對于大部分人和組織來說,如果想要變得更強大,選擇一般只有兩個,橫還是豎。
通用電氣、索尼、阿里巴巴,都是橫向發展的典型代表;相對應的蘋果、任天堂、拼多多都是縱向發展的典型代表。
在大環境處于順境之中,橫向發展的公司,從營收規模和資本價值來看,往往更占優勢;但是一旦大環境開始趨于平行甚至下行的時候,縱向發展的公司往往更具有生存的韌性。
索尼在很長是一段時間里,營收都是任天堂的幾十倍,但是凈利潤卻又經常沒有任天堂多;杰克韋爾奇在被世人視為管理大師后,為通用電氣留下了世界第一的市值,卻又最終發現是一個大雜燴的爛攤子,后繼者一頓砍砍砍,卻發現資產亂如麻,而喬布斯回到了艱難時刻的蘋果后,首先做的也是砍砍砍。
過去幾年,中國整個互聯網行業的至暗時刻中,有四個逆行者,字節跳動、拼多多、shein、米哈游,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永遠都是相似的,他們除了創始人都是八零后之外,更多的是聚焦和深耕。
拼多多沒有學習前輩阿里和京東,橫向擴展太多弱關聯業務,而是復制國內的打法去海外市場;米哈游沒有學習前輩騰訊的微創新、模仿和流量,在游戲業務上從底層創新和研發,做出了《原神》這種國游之光,讓中國游戲業在國際上揚眉吐氣了一把。
這個里面,所有創業者可能都要注意一個奇點時刻,字節跳動在抖音沒出現之前,什么都做,廣撒網,被稱為APP工廠,但是抖音出現之后,就是字節的奇點時刻,所有的精力和重心,全部遷移過來,貼不上去的業務,果斷的砍掉,無論虧了多少錢,之前的教育,后來的硬件,再后來的pico以及前段時間的游戲業務,張一鳴在砍掉虧損沒前途的業務上,果斷度,絕對第一。
字節和拼多多如今的高估值,并不是因為流量和低價,而是因為他們成功在縱深這個唯獨,創造了“大”,成功驗證了模式的可復制性,可以成為一家全球性公司,這是其他前輩們,做不到的事情。
前段時間,跟一位美團的前高管私下交流,在他看來,同樣是福建龍巖人,王興和張一鳴都是頂級創業者,但是在思維模式上,王興更為發散,而張一鳴更為聚焦。
也許會有人抬杠,騰訊也是巨大無比,橫向什么都做,為什么他現在日子過得還挺好?
這就是資本的力量,騰訊和阿里,在那個擴張的年代,底層邏輯完全不同,阿里是業務擴展,但是騰訊是資本擴張。
資本,是沒有對與錯的,在任何時代,投資都是一個企業最好的橫向擴張的選擇,業務進軍后,管理團隊撤出,業務跟資本方沒有直接聯系,然后職業經理人毀掉業務,基本都是這個套路。
現在想想,騰訊的確是一家嗅覺極為敏銳的投資機構,提前嗅到了京東和美團的業務困境,抽身離開,留下了業務聚焦的拼多多。
最重要的是,騰訊牢牢守住了自己社交這一個核心的地盤,微信的地位,無人可以靠近。
橫向發展的案例,還有很多很多,賣掉個人電腦業務之前的IBM、賈躍亭的樂視什么都想做、元氣森林和挑戰者資本想要復制成功到每一個快消賽道,當然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三星,無所不能的三星。
中國的經濟,已經走過了粗放式的早期跑馬圈地的時代,地上能撿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但是每一塊土地,深挖下去,都會有意想不到的礦藏。
早期圈地求大,反正地上都是錢;現在就是守住地盤,深挖地盤,早日把礦挖出來。
這個理論對于個體同樣適用,我身邊無數已經財富自由的群體,在過去三年里,因為房產的縮水,股票的縮水,以及投資的失敗,導致出現了各種財務危機,圈里盛傳,投資人現在開始風靡做自媒體,其實并不是笑話,我們身邊的朋友,都有一些知名投資人問過,需不需要供稿,賺點外塊。
我們真的開始發現,很多原本不食人間煙火的大咖們,也開始售賣自己的朋友圈。
但是,也有非常成功的典范,他們在過去三年時間里,賣掉了大部分的房產,及時止損了很多股票和投資,把精力集中在自己還能產生凈利潤的業務中,規模雖然在變小,但是自己的生活充實,公司和個人資產還在穩步增長。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試驗,你問問身邊生意做得還不錯的創業者,你們公司的核心技術是什么?貪心的人,往往會用五根手指頭甚至十根手指頭,給你數一遍,但是頂級的創業者,只會告訴你,一個答案。
為認識的不下于十個做產品的公司老板,都在計劃砍掉非核心業務,砍掉非核心SKU,做不到行業技術前列的產品和業務,全部砍掉,這個過程是非常痛苦的,因為一個被砍掉的業務,都曾經寄托了創業者的幻想和野心。
消費者和社會,已經沒有足夠的金錢,為二流的產品買單了,所有人都在精挑細選,哪怕只有十塊錢去買一碗面,也會挑選肉給的最多的那一家面館。
整個中國經濟,如果要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也需要很多巨無霸的公司,砍業務,集中火力解決底層技術的突破,我們需要更多的華為,但是在橫向層面貪心的公司,變不成華為。
那么回歸到我們自己的小行業來看。
對于整個營銷行業來說,無論是公關還是市場,減少一點欲望,少一點斷言,集中火力辦大事,這幾年上升期的公司,給到乙方的brief往往都是千篇一律,重復的要求,往往是下行的公司,才會每一次合作都給完全不同的brief,追求創意。
這就是上升的公司有戰略定力,而下行的公司在四處試錯。
說了這么多,可能會有人說,你自己一個公司做的平淡無奇的人,有什么資格說三道四,那怎么辦呢?干了那么多年媒體,就是熱愛侃侃而談和好為人師啊,雖然我們公司很小,但是我們的確是一家舍得砍業務的小公司,一直輕資產運作,提供兩種服務。
我們公司兩位創始人的經歷,直接導致了,我們只會做媒體和公關兩件事情,用更底層的話術來說,我們只會產出文字內容和預防和解決危機,我們在視頻、營銷、廣告等方面的嘗試,最終都被果斷砍掉。
2024年,我目前能看到的方向,跟無數前輩們一模一樣,圍繞著自己的IP和能力,去做人才配置和深度挖掘,無論在營銷咨詢領域,還是媒體領域,這么多年以來的成功案例都是如此。
特勞特如此,艾·里斯,葉茂中如此,華與華如此,吳曉波如此,劉潤如此,戴老板如此,半佛仙人如此。
奧美的時代過去了,藍標的時代過去了,36氪的時代過去了,虎嗅的時代過去了,這些層級的成功,短期內都無法再復制。
如今是一個人人時代,老板自己就是初創公司最大的資產和競爭力,整個傳媒行業的邏輯,就是老板親自干活,其他人輔助,輕量化運作。
營銷公司,多做老板親自下場的高利潤項目,砍掉低利潤沒有技術含量的養人業務;媒體公司,戒掉日更的臭毛病,清退不能產生流量和營收的員工,很多高水平個體戶一年剩下的凈利潤和有價值的文章數量,遠遠超過十個低段位選手組成的工作室,且管理這十個人,還要少活幾年。
要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的公司,和十個人的公司,都是小微公司,最終還是看產品。
歐洲無數家喻戶曉的表廠,都是源自不起眼的小作坊,以及無數個熠熠生輝的制表大師。
在人人時代,傳媒行業,已經很難再形成之前的流水線作業,這個時代,任何才華橫溢的年輕人,都不會讓自己埋沒在信息流中,微博、抖音、公眾號、B站、知乎、雪球,他們有太多獨立門戶的機會。
2024年,如何用一句話讓自己快樂一點呢?
我的版本是,留下最爽的那個愛好,持續性愛它,砍掉不那么爽的愛好,徹底不愛。
前段時間,為打算去學習滑雪,一個好朋友問我,你喜歡嗎?我說一般,他說不喜歡你為何要浪費時間?
這就是問題的核心所在,困難中,200%的精力和時間投入都不一定能把事情做好,同時做幾件事,豈不是舍近求遠,難上加難?
很多人問我,怎么看京東和阿里10億官司的事情,這十年的恩恩怨怨后,已經沒有贏家,因為新的時代正在來臨,無論是京東,還是阿里,更應該想的是,如何讓自己重新在大本營領域,也就是電商,回歸強勢和領先。
縱向發展的字節和拼多多,在身后的中國市場,其實也留下了巨大的超越空間,一不小心,也許也會被老同志掀翻桌子。
所以,明年,無數的老同志們,未來把什么賣掉,都不要吃驚,我們只需要看他們的樹干和樹根,樹枝砍一砍,更健康。
2024年,必定是埋頭苦干的一年,盯住自己的核心優勢,挖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