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崖州人文軼事展現三亞文化精髓
—————
文圖/剛峰
湯顯祖何許人也?
湯顯祖是明代“絕代奇才,冠世博學”的劇作家,是與西方莎士比亞比肩的戲劇大師。他早莎士比亞14年而生,卻同時逝于1616年。然而,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等戲劇卻享譽世界,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
湯顯祖出生于江西臨川(今撫州)的一個書香世家,少時就以臨川才子聞名江南,21 歲時以榜首第四名中舉。但因生性剛直,重操守,不趨炎附勢,不愿接受權貴籠絡,參加會試,屢試不第,直至 34 歲才中進士。出仕六年后(1589年)40歲的湯顯祖好不容易官升南京禮部祭司主事,雖是閑職,卻也是正六品京官,是他一生仕途最高的職務。
然而,萬歷十九年初(1591 年)湯顯祖因上書《論輔臣科臣疏》罵皇帝批評朝政,被明神宗“以南都為散局,不遂己志,敢假借國事攻擊元輔”的罪名,下旨將湯顯祖貶為徐聞典史并限湯顯祖必須在農歷九月初動身前往徐聞。
好在湯顯祖有一位摯友任南京國子監司業名劉應秋,乃江西吉水人,是湯顯祖的同年進士,也是未過門的親家。聞知此事后趕忙進行斡旋,給新科進士前一年赴任徐聞知縣的老鄉熊敏江西新昌(今宜豐)人通信,介紹湯顯祖,并為他們之間建立了通信聯系。于是,劉應秋從南京吏部取得貶官憑證,附上親筆信,寄給湯顯祖,要他在家好好養病,恢復健康后再去赴任。
1591年九月,病愈后的湯顯祖開始南下至十一月下旬抵達徐聞。十二月初史載,湯顯祖到徐聞典史任上不久便從徐聞“沓磊 ”港出發乘木船過海登上了瓊州大地開始了從島西過臨高、儋州、感恩縣至崖州,后又從東線返瓊州渡海回徐聞一月之游行,并留下著名的《海上雜詠二十首》游記詩。其中,有一首《崖州臨川港》詩曰:
見說臨川港, 江珧海月佳。
故鄉無此物, 名縣古珠崖。
此詩,是湯顯祖在崖州,當地朋友請他吃海鮮江珧(今俗稱“帶子”)有感而發的吟詩。詩義為,聽說這里叫做“臨川港”,有江珧佳品,也有叫“海月”的海螺與佳景,而我的故鄉也叫“臨川”,只是沒有此尤物,這里是古稱珠崖的郡縣。此詩,不僅贊揚了崖州(今三亞)的海鮮佳肴;而且,展現了湯顯祖濃濃思鄉的鄉愁。
臨川港在哪里?據《瓊臺志卷六.山川》記載:"臨川港,臨川水入海處。”臨川水亦現三亞臨春河,唐宋之前臨川港為今月川村,明之后隨沖積沙地移至為今港門村邊形成的今三亞港。
其實,有關臨川港,史上有兩種說法,一個是說藤橋河東西水臨川而匯成港,故而為臨川港。故而有湯顯祖在藤橋臨川港即過藤橋驛時吃的海鮮,此乃我過去說法。
第二種說法,這就是此次#剛峰看三亞#之行。我在蕭煙與陳泰利兩位本土作家陪同下考月川臨春河,大家經過探討得公識,認為明朝之前唐宋,臨川港應該是指臨川縣所在地的臨川里亦月川村榕根村這一帶的臨春河畔入海口,明朝以后的臨川港應該是指現在的三亞港亦游艇俱樂部這一帶。
詩中的 “海月”又是何物?據《瓊臺志卷六.山川》記載:“臨川港,川水。……前水產海鏡(螺類,又名海月)并跳柱。” 該志卷九《水族》記載:以柱為珍,俗名醋螺。《瓊臺志》告訴我們,“海月”又叫“海鏡”“江球螺”,它們都屬于螺類。
湯顯祖從海南島旅游一月以后回到徐聞,正值春節前,此時朝廷的政治形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有紅頭文件允許與湯顯祖犯類似錯誤的官員可陸續復職并可回鄉候旨。于是,湯顯祖在春節后便接到吏部的通知,獲準可以離開徐聞回老家臨川候命。
于是,結束了三個月的徐聞典史貶官湯顯祖,便回到了江西老家,一年之后,他被朝廷起用為浙江遂昌知縣。盡管在遂昌知縣任上五年,政績斐然,熟而,湯顯祖還是未能恢復原先的六品職位。萬歷二十六年他辭官回家,但仍對朝廷抱有幻想,指望有“起報知遇”之日,“朝廷有威風之臣,都邑無餓虎之吏,吟詠升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然而,朝廷并沒有重用這位才子。于是,他才漸漸打消進仕的念頭,回鄉當一名作家,潛心寫作,一不小心便寫出劇作《牡丹亭》一舉成名。他后來的《臨川四夢》劇中很多情節,均取材于他泛游海南的素材。特別是他將海北海南泛游的詩,以組詩《海上雜詠二十首》為名,為我們展現了500年前瓊州海峽南北兩岸的風物畫卷,成為海南文旅的瑰寶。
今手書湯顯祖這首寫三亞吃海鮮的詩,不僅表達我對鄉黨先賢湯顯祖的偉大敬意;同時也希望三亞的相關部門,能夠把這首詩,做成一塊石碑,樹立在臨春河畔,轉化成為旅游元素,以饗游客。
————
剛峰:全國知名人文旅游作家,學者,網絡大V。曾任《鄉緣》雜志總編輯,撰寫并發表過有關海南歷史文化隨筆二百多萬字。著有:《瓊北故事》《印象三亞》《天涯橫呤》《心之旅》《我的臺商朋友》《古塔密語》等書籍。善長撰寫城市文化隨筆,歡迎稿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