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7年,延安,朱德的窯洞。
朱老總正在接受美國記者史莫萊特的“采訪”。此前,在史沫特萊的幾番懇求下,朱老總終于答應將自己前半生(主要是參加革命后)的經歷口述出來,由史莫萊特代為記錄,并整理成集。
此時的朱德已過知天命之年,人上了歲數就喜歡回憶,他講的很細,史沫特萊鍵盤敲得飛快,“噠噠噠”的敲擊聲響徹屋里?;貞浲昶吣昵暗谝淮巍胺磭恕钡慕涍^,朱德意猶未盡,感慨地說道:“我們對殺了他很感后悔......”
看到這兒,各位讀者君可能有疑惑,連歷經滄桑的朱老總都后悔,這里的“他”莫非是在某次肅反中被冤殺的我黨高級干部?
實則不然!
朱老總雖然說很感后悔,但語氣里并沒有同情,有的只是唏噓不已。這里的“他”指的是第一次“反圍剿”國民黨軍的前線總指揮——張輝瓚。
那么張輝瓚何德何能可以在身死數年后還能被朱老總惦記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篇文章的主題。
一、張輝瓚其人
相信大家第一次聽說“張輝瓚”這個名字是源于一首詩。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薄稘O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這是毛主席在粉碎國民黨第一次“反圍剿”后,情難自禁,欣喜之下寫的一首詞。
正如李白的一首《贈汪倫》使歷史小透明汪倫名留青史,毛主席這首詞里提到的張輝瓚也籍由此詞“揚名”,在后世廣為人知。
張輝瓚是湖南長沙人,湘軍出身,累遷至湘軍第9師師長,1926年率部投奔國民革命軍,并參加北伐。值得一提的是,1921年張輝瓚時任湘軍混成旅旅長,還曾和毛主席一起參加過“倒張(張敬堯)運動”。
1928年,張輝瓚任第18師師長,奉命入贛,擔任南昌衛戍司令。鑒于當時江西的革命形勢,張輝瓚調到江西的目的不言而喻。
事實證明,張輝瓚沒有辜負蔣介石的“良苦用心”,到江西后,他露出反動本質,瘋狂捕殺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達1000多人,這其中就包括廣東的第一位女黨員——高恬波。
高恬波1898年出生于廣東惠州一個醫生家庭,家境優渥,17歲考入廣州婦孺產科學校,單從出身上來看,完全是“才子佳人”的劇本。
彼時的中國內憂外患,她滿懷醫者的仁心,并不甘當一個歲月靜好的“白富美”,毅然放棄優渥生活踏上了尋找真理的道路。1919年在廣東參加五四運動。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廣東省第一位女黨員。
1927年廣州起義失敗后,高恬波被調到江西,擔任江西省委婦女部長,在一次任務途中被敵人俘虜。
得知抓了條“大魚”,張輝瓚滿心想著借此將江西地下黨一網打盡,立即命人將高恬波押往南昌,由他親自審訊。
面對張輝瓚的威逼利誘,高恬波不為所動,敵人以性命相威脅,她大義凜然地說道:“到了你們這里,就沒想活著出去”。
張輝瓚見勸降無果,于1929年12月將高恬波殘忍殺害。
高恬波不僅是廣東第一位女黨員,還是彭湃的學生。彭湃何許人也?毛主席曾經評價彭湃,稱他是“農民運動大王”,彭湃曾在廣州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高恬波是班上僅有的兩個女生之一,也是彭湃最看重的學生,澎湃曾評價高恬波:“將來必成大器,成就要高于這批男生。”
革命時期異常珍貴的農民運動專家就這樣被張輝瓚殺害,這對于我黨來說是莫大的損失。
二、兵敗被抓
1930年,蔣介石取得中原大戰的勝利,在名義上完成了全國統一。成為“天下共主”后,老蔣沒有顧得上修生養息,就迫不及待開展對中央蘇區的軍事行動。
1930年10月23日,老蔣在漢口召開所謂“綏靖”會議,糾集湘、鄂、贛三省軍事長官,研究對中央蘇區和紅軍的所謂“圍剿”方案。
此次所謂的“圍剿”以魯滌平為總指揮,分三路軍由北向南圍剿紅軍,西路軍以張輝瓚為司令,東路軍以譚道源為總司令,中路軍以羅霖為總司令。共計10萬大軍。
三路圍剿,八縱并進,充分體現出了蔣介石到達人生巔峰后的志得意滿,不可一世,仿佛彈指揮手間就能消滅心腹大患。
老蔣都這樣膨脹,底下的人自然有學有樣,驕傲自滿的氣氛彌漫在全軍乃至后方。部隊行軍用明碼明電,國民黨的報紙甚至將行軍路線公然登載在報紙上。
另一方面,中央蘇區對蔣介石的用心洞若觀火。1930年10月,毛主席召開峽江會議,作為在大敵臨頭關口召開的會議,會上主要議題竟然不是反圍剿。會議的主題是糾正當時黨內的行動路線——立三路線。
所謂“立三路線”,簡單來說就是與敵人打攻堅戰、陣地戰,主要兵力用來跟敵人爭奪大城市,用“大新聞”來壯大革命聲勢。想法雖好,卻完全忽視了敵我軍事實力相差懸殊的事實,真要硬碰硬無異于是以卵擊石,平白消耗寶貴的革命力量。
針對不貼合實際的“立三路線”,毛主席在會上做出了一定程度的修正,提出了把敵人“放進來打”的主張,不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保存有生力量。而根據毛主席的主張,朱德提出紅軍此次反圍剿的軍事方針:“可以選擇自己的戰場,迅速集結,突襲,再分散、包圍、進攻,把前來圍剿我們的敵軍,一師接一師地各個擊破?!?/strong>
接下來的劇情就完全是按照毛主席、朱老總預設的劇本來走。紅軍步步誘敵深入,貪功心切的張輝瓚只帶著兩個旅脫離大部隊,向龍岡冒進,逐漸陷入紅軍的合圍。
見時機成熟,紅軍于1930年12月29日召開軍事會議,正式展開對張輝瓚的收網行動。具體如下:
1. 紅三軍為右翼,于次日凌晨5時沿表湖、水西向龍岡展開攻擊。并截斷通往南垅的道路;
2. 紅十二軍為左翼,于次日凌晨4時占領龍岡南端,水西西端之盲公山,負責從張輝瓚部背面進攻。
3. 紅四軍和紅三軍團從漢下、上固、下固向龍岡發起進攻;
4. 在龍岡西南約溪地區的紅35師于次日中午之前迂回穿插至龍岡、南垅之間,切斷張輝瓚退路。
經過一個白天的戰斗,全殲冒進的第18師師部和兩個旅,張輝瓚被活捉。
三、烏龍談判
張輝瓚的被俘,牽動了三方神經。
先說中央蘇區這邊。張輝瓚被俘后,朱老總馬上把他找過來談話。雖然是敗軍之將階下囚,但身穿筆挺的卡嘰軍服,帶著全副軍章,足登黑得發亮的長筒皮靴,與簡陋的紅軍指揮部格格不入,儼然他才是勝利者。
望著身穿破舊灰色軍服的朱德,張輝瓚一點也沒有俘虜的自覺,倨傲地說道:“出多少錢就放我?”他是軍閥出身,腦子里還是軍閥之間相爭,敗者花錢買命的那一套。
面對張輝瓚的咄咄逼人,朱德冷靜而鄭重地回道:“我不是做生意的。我們要在你自己的部隊面前,以及我們的一支被你在贛西北清剿過全家的部隊面前公審你。”
張輝瓚的氣勢瞬間垮了下去,朱德又適時說紅軍準備成立一所紅軍學院,鑒于你在日本軍校留過學,準備讓你去當教員。為了爭取活命的機會,張輝瓚竹筒倒豆子般把第十九路軍的情報交代的一干二凈。
而另一頭,張輝瓚的被俘,對老蔣來說并沒有什么影響。他出身湘軍,一非黃埔嫡系,二非江浙舊人,在老蔣心里只不過是個雜牌軍將領,說不定老蔣心里還巴不得紅軍幫他清除異己。
但張輝瓚的妻子朱性芳可不是尋常女子,他得知丈夫被俘的消息后星夜從武漢趕到南昌,找到魯滌平,聲稱愿意拿出全部家產換回張輝瓚。同時,程潛、唐生智、何鍵這幾位張輝瓚的老鄉也紛紛致電老蔣,要求贖回張輝瓚。
眾意拳拳之下,老蔣也不好拒絕,畢竟以后還得指望這些雜牌軍來“剿共”呢,干脆就用張輝瓚這匹駑馬,來換個千金市馬骨的名聲,于是同意與紅軍接觸,贖回張輝瓚。
可是該怎么與紅軍接觸呢?
張輝瓚被俘的消息,潛伏在上海的黨中央得到的消息最晚。但俗話說好飯不怕晚,老蔣想贖回張輝瓚,繞不開與黨中央接觸。
當時的國民黨江西省政府秘書黃信宜是張輝瓚的親戚,這人路子比較野,他竟然通過關系在上海聯系上了中央特科成員龔飲冰,與黨中央接上了頭。
這下該是談條件的時候了。
關于贖回張輝瓚的條件,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據史莫萊特為朱老總撰寫的傳記記載,蔣介石的交換條件是釋放大批政治犯,并愿意付二十萬現款。
而根據后來參與談判的地下黨涂作潮回憶,蔣介石的條件是只要不殺張輝瓚,他們將通過國民黨朱耀華旅向紅軍提供彈藥、錢款及藥品。
無論是哪種條件,對于當時被嚴密封鎖缺醫少藥的中央蘇區來說都是雪中送炭,所以黨中央同意與國民黨談判,并指派李翔悟作為紅軍代表、涂作潮作為黨中央代表負責談判事宜。
二人在上海乘坐黃信宜帶來的水上飛機飛往南昌,準備經過簡短休整前往吉安談判。
由于黃信宜與二人分處兩黨,話不投機(也不可能投機),位避免瓜田李下之嫌,將二人安置在旅館后就忙自己的去了。
黃信宜走后不久,李翔悟便裝作散步在旅館周邊四處走動,隨時隨地觀察了解周邊環境,這是地下工作者在敵占區活動所具備的基本素養。
而這個本能挽救了他們的性命。
剛出去片刻,李翔悟便神情倉促地回來,手里還拿著一份當天的報紙。上面的消息是,張輝瓚首級已隨贛江漂至吉安,還說是綁在一塊門板上漂過來的。
涂作潮問道:“現在該怎么辦?”
李翔悟回道:“逃呀,張輝瓚都人頭落地了,我們現在在敵人手里,敵人如果得知張輝瓚身死的消息,怎么報復我們都有可能?!?/strong>
涂作潮又問道:“如果我們現在不走,會怎么樣?”
李翔悟說:“張輝瓚已死,談判已經沒有基礎,我們的任務也不存在了,我們現在從國民黨掌控中逃出去不算違背中央命令,刻不容緩,馬上行事。”
二人計議已定,話不多說,銷毀談判文件后立即向東跑路。當時來的時候為了避人耳目,黃信宜特地為他們準備了兩套國民黨軍裝,如今派上了用場,成功逃到了南昌郊外,歷經輾轉,終于回到了上海。
四、自食惡果
張輝瓚之所以被殺,原因主要有二,一個是他自己的鍋,另一個是時間差原因。
第一次反圍剿中,張輝瓚為了向蔣介石獻媚表忠,充當起反動急先鋒,在蘇區搞“石要過刀、草要過火、人要換種”,瘋狂殺害蘇區干部群眾,據說他在東固曾下令十歲以上格殺勿論。
張輝瓚的惡行引起了蘇區干部群眾的強烈反映,許多紅軍指戰員和群眾都和他有血海深仇。得知他被俘的消息后,紛紛要求公審張輝瓚,在公審大會上現場的群眾義憤填膺,怒火中燒,張輝瓚被群眾和赤衛隊員斬首。
而在張輝瓚被俘前不久,我黨在上海和香港的電臺先后遭到敵人破獲,黨中央在短時間內與蘇區失去了電臺聯系,包括換回張輝瓚的談判也是中央派通訊員星夜兼程趕往蘇區傳遞的消息。
當通訊員緊趕慢趕終于將談判消息送到的時候,公審大會已經開始,毛主席立即派何長工趕往會上要求刀下留人,但還是慢了一步,等何長工趕到時張輝瓚已經被憤怒的群眾處決。
張輝瓚作為民國時期的非著名人物就這樣在歷史舞臺謝幕,他死有余辜罪有應得,但是他的死卻成了敵人攻訐我黨“優待俘虜”的借口,同時蔣介石為了替張輝瓚“復仇”,愈發收緊對蘇區的封鎖,并殺害了大批關押在南昌的黨員干部。
所以事后朱老總才會說:“我們對殺了他很感后悔,倒不是因為那筆錢,而是因為蔣介石對此進行了報復,殺害了我們許多在獄中的同志?!?/stro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