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設為星標,精彩不失聯
作為全球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瑞銀集團管理著全球最大的私人財富。而在藝術圈,這家跨國投資銀行和金融服務公司,以其在當代藝術領域的超高活躍度而享譽國際。
2023年11月9日,上海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瑞銀貴賓室,展出作品《滌蕩》(Catharsis), 雅克布?庫德斯克?斯廷森(Jakob Kudsk Steensen),2020年。
作品:雅克布?庫德斯克?斯廷森,《滌蕩》,2020年,2D單頻道錄像,12 分鐘。
瑞銀藝術藏品,致謝藝術家
瑞銀藝術藏品被視為全球最重要的當代藝術企業收藏之一。瑞銀不僅通過藝術品一級市場來豐富自身的收藏、支持當代藝術家的發展,也通過支持國際一流的藝術博覽會,來與客戶、與藝術圈建立橋梁。瑞銀與巴塞爾藝術展聯合發布的藝術市場報告,一直被視作行業的年度風向標。而瑞銀藝術咨詢(UBS Art Advisory),則致力于幫助客戶探索藝術收藏愛好,并為后代建立他們的文化遺產。
瑞銀藝術藏品經理(亞太區)蔡怡玲女士
近期我們與瑞銀藝術藏品經理(亞太區)蔡怡玲(Elaine Choi)展開對話。加入瑞銀六年,目前她主要負責瑞銀藝術藏品在亞太區的發展和管理、瑞銀分行和瑞銀貴賓廳的藝術品展示和推動藏品活動。
蔡怡玲為我們揭開了瑞銀藝術藏品的創建歷史和收藏邏輯——包括購藏渠道、支持對象、決策方式和價值主張等;分享瑞銀近期委托藝術家創作的最新作品,不久前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上瑞銀貴賓廳所帶來的項目,以及在2024年ART SG上即將呈現的計劃;同時解讀中國及亞洲藝術市場的前沿趨勢。
藝術市場通訊:瑞銀的藝術收藏之路與企業DNA有關,可以說這些藝術品見證了瑞銀集團的發展歷程。例如瑞銀于2000年收購的美國投資公司——普惠公司(PaineWebber),從而獲得了后者的豐富藝術收藏,這也使瑞銀集團藝術珍藏躋身為全球最重要的企業收藏之一。可否給我們說說這段往事,以及這份收藏中有哪些重量級的藏品?
蔡怡玲:瑞銀藝術藏品由多個獨特的藝術收藏組成,它們隨瑞銀集團的一系列并購而整合,主要包括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瑞士銀行公司和普惠公司。來自這三個公司的收藏于2000年合而為一,并于2004年正式被納入瑞銀。
與普惠公司合并后,其前主席及首席執行官唐納德·馬龍(Donald B. Marron)于2000年被任命為瑞銀美洲公司董事長。在普惠公司任職期間,他親自帶領公司購藏了850多件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其中包括賈斯珀·約翰斯(Jasper Johns)、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羅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和埃德·魯沙(Ed Ruscha)等大師杰作。這些作品是瑞銀藝術藏品的重要組成部分。
瑞銀藝術藏品的成長也反映公司成為全球最大金融機構之一的歷程。我們在全球經營業務的地方,持續發展和購藏藝術品,不斷擴大我們的藝術收藏。
藝術市場通訊:除了瑞銀發展歷程中各關聯方的原始收藏,瑞銀還會從哪些渠道購入藝術藏品?
蔡怡玲:我們一直幾乎只在一級市場上購買藝術品,即在藝術品創作后、首次出售時購買。這是我們通過畫廊系統直接支持和培養藝術家發展的方式之一。
瑞銀藝術藏品的一大特色是與在世藝術家緊密合作,于特定場域創作大型委托作品。我們在支持當代藝術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近期也委托新加坡藝術家希爾米·喬漢迪(Hilmi Johandi)和黃慧蓮(Dawn Ng),和來自香港藝術家曾建華和黃進曦創作作品,與亞洲保持著緊密的聯系。在全球,我們施行同樣的舉措,包括委托美國藝術家杰弗里·吉布森(Jeffrey Gibson)和薩拉·莫里斯(Sarah Morris)以及瑞士藝術家約翰·阿姆萊德(John Armleder)和烏戈·羅迪納(Ugo Rondinone)創作藝術作品。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2023年瑞銀貴賓廳展覽現場
曾建華,《待雨,吾之俊友》, 2023年
瑞銀藝術藏品 ? 曾建華
藝術市場通訊:瑞銀藝術藏品的體系、脈絡是什么樣的?
蔡怡玲:瑞銀藝術藏品藏有超過30,000件藝術作品,包括自1960年代至今創作的油畫、紙上作品、攝影作品、雕塑、影像及裝置作品等。
瑞銀藝術藏品的使命是與當代最重要的藝術家合作并收藏他們的作品。我們希望這些藝術作品能夠激發靈感、引發對話并提供全新的視角。
我們生活在急速變化的時代。因此,我們不僅要努力適應當下,也希望能夠推動創新和發展。瑞銀藝術藏品也是如此。它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收藏,不斷調整和改變,既能反映當代視角,也能彰顯展示背后的深厚文化和歷史背景。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2023年瑞銀貴賓廳展覽現場
陳麗同,《光曜結構(澄綠交匯)》,2022年
作品版權歸藝術家所有,致謝藝術家和膠囊上海。
麥影彤二,《美好家園:風水畫(土)1》,2021年
? Mak2, courtesy DE SARTHE
瑞銀藝術藏品
藝術市場通訊:在購藏作品的時候,作為一個組織,瑞銀藝術藏品,通常是如何做決策的?
蔡怡玲:我們會在瑞銀于全球經營業務的地方持續發展和購藏藝術品。瑞銀藝術藏品的團隊成員遍布法蘭克福、倫敦、香港、紐約、新加坡和蘇黎世,并與瑞銀藝術藏品的環球總監瑪麗·羅澤爾(Mary Rozell)女士討論及做出購藏作品的決定。
瑞銀藝術藏品的環球總監瑪麗·羅澤爾(Mary Rozell)
攝影:Flavio Karrer
藝術市場通訊:作為一家金融公司,瑞銀在辦公空間展示藝術收藏,甚至開設了專門的藝術畫廊,主要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
蔡怡玲:瑞銀藝術藏品的作品大多陳列于我們在全球各地的辦公室,既是員工的靈感源泉,也提供與客戶和公眾對話的平臺。
瑞銀藝術畫廊(UBS Art Gallery)設立于2019年,是位于紐約中城瑞銀總部大堂的一個公共藝術空間。畫廊除了展出永久裝置藝術作品外,也會定期舉辦特展。展出的亮點作品包括薩拉·莫里斯(Sarah Morris)的壁畫《瑞銀墻繪》(UBS Wall Painting, 2001/2019年)。該作品最初為瑞銀曾經所在的一棟建筑——蘇黎世歐瑞康Dinocenter——創作的場域特定作品。藝術家在2019年為瑞銀藝術畫廊重新創作,與她的另一幅作品《市中心-普惠公司(含霓虹燈)》(Midtown-PaineWebber (with Neon), 1998年)同時展出。這樣的委約作品真實地展現我們的收藏如何反映公司多年來的歷史和傳承。
薩拉?莫里斯(Sarah Morris)《瑞銀墻繪》(UBS Wall Painting),2001/2019年
瑞銀藝術藏品 ? Sarah Morris. Photo Credit: Tom Powel Imaging
藝術市場通訊:眾所周知,瑞銀是巴塞爾藝術展的?期合作伙伴,此外,瑞銀在亞太區還贊助了其他許多國際性藝博會。在支持這些大型藝術展覽的過程中,瑞銀收獲了什么?這些展覽與瑞銀藝術藏品如何發生關系?
蔡怡玲:瑞銀藝術藏品在這些藝博會的瑞銀貴賓廳展示作品,并與藝術家合作開展不同項目,如委約西爾維·夫拉里(Sylvie Fleury)、費德里科·埃雷羅(Federico Herrero)、莎茲亞?西坎達(Shahzia Sikander)、史妮克·史密斯(Shinique Smith)和曾建華等創作的作品。
在今年的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上,我們在瑞銀貴賓廳呈獻了丹麥藝術家雅克布?庫德斯克?斯廷森(Jakob Kudsk Steensen)的沉浸式視頻作品《滌蕩》(Catharsis, 2020年)。它將觀眾帶入通過數碼重塑的原始森林,希望引起我們關注自然世界,以及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性。
2023年11月9日,上海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瑞銀貴賓室
雅克布·庫德斯克·斯廷森(Jakob Kudsk Steensen),《滌蕩》(Catharsis),2020年。
瑞銀藝術藏品,致謝藝術家
在2024年ART SG藝博會上,我們將帶來印度尼西亞藝術家艾柯?努格羅荷(Eko Nugroho)的新作,同樣探討提高環保意識的問題。瑞銀藝術藏品將委約努格羅荷在瑞銀貴賓廳展示Hands with Sunrise(意:牽手日出),并在展會公共區域的瑞銀藝術工作室(UBS Art Studio)展示互動項目We Are Here Now(意:我們正在這里)。這件裝置作品探討日益累積的廢物難題,同時呼吁人們采取環保行動。
我們長期支持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藝術家,重點關注能夠讓公眾及我們的客戶接觸當代藝術的項目。通過與藝博會緊密合作,我們進一步促進對當代藝術和收藏的共同興趣,從而以有意義的方式與客戶建立聯系,并與當今最重要的畫廊和藝術作品建立橋梁,分享藝術欣賞的樂趣。
艾柯?努格羅荷 (Eko Nugroho)
《愛#2》(Love #2), 2019 年
瑞銀藝術藏品 ? 艾柯·努格羅荷及阿拉里奧畫廊
艾柯?努格羅荷. Courtesy Studio Eko Nugroho
藝術市場通訊:最近瑞銀出版的新書《重塑:新?向》(Reimagining: New Perspectives),選錄120多件新藏品,探討環境、社會和科技等發展和其影響。可否為我們介紹一下您眼中這本新書的精彩之處?
瑞銀藝術藏品出版的《重塑:新方向》封面作品:通吉·阿德尼伊-瓊斯(Tunji Adeniyi-Jones)
《魅力、榮譽和優雅》(Charm, Honour & Grace), 2021 年
瑞銀藝術藏品 ? the artist. Photo ? White Cube (Dan Bradica).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White Cube.
蔡怡玲:這本書體現了過去七年,我們在收藏和更廣泛的社會參與方面所采取的新方向。其中,我最喜歡的作品包括田島美加的《負熵效應(Inscape、呼吸練習、全幅、勃艮第紅、四)》(Negative Entropy (Inscape, Breathing Exercise, Full Width, Burgundy, Quad),2020 年)。作品根據一家提供引導式冥想程序的公司——Inscape錄制的聲音創作。田島在世界不同地點錄制聲音,通過語言音頻軟件轉換成數字圖像文件。然后,織工將圖像轉換為提花織物。在定制的吸音隔音板上拉伸后,這些作品可以起到隔音的作用。
宋冬是中國最受矚目的觀念藝術家之一。為了反映生活中的經驗和記憶,宋冬經常使用只能短暫存在的材料或現成品,如水、食物、窗戶和鏡子來創作作品。《無用之用——黑窗3號》(Usefulness of Uselessness—Black Window No. 03,2021 年)創作于疫情隔離和封鎖時期,當時人們被隔離在家中,與外界的唯一聯系往往只是窗戶。藝術家由此詮釋從北京房屋中回收的廢棄窗戶的藝術價值。
北京藝術家馬秋莎的作品《沃德蘭-蜜粉2》(Wonderland - Sweet Powder No. 2, 2018年)由水泥碎片和尼龍襪組成。破碎的水泥讓人聯想到90年代北京城市的快速發展。藝術家收集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式尼龍絲襪,它們是中國市場向全球開放后的產物。這些絲襪也象征著女性社會角色的轉變和女性觀念的變化。馬秋莎用透明的指甲油修補絲襪上的破損處——這是她從母親那里學來的做法,以前曾被用于修補,然而在生產過剩、消費主義和一次性用品盛行的時代,已不復存在。
馬秋莎《沃德蘭-蜜粉2》(Wonderland – Sweet Powder No. 2),2018年
瑞銀藝術藏品 ? 馬秋莎,圖片由 北京公社和藝術家惠允
烏戈·羅迪納(Ugo Rondinone)是瑞士當代最負盛名的藝術家之一。《埃爾馬廷根山》(ermatingen mountain,2021年)是瑞銀藝術藏品委約藝術家創作的獨特雕塑。它的創作靈感來自瑞士埃爾馬廷根沃爾夫斯堡——瑞銀教育與對話中心(UBS Center for Education and Dialogue)周圍的景觀。他將形狀各異、涂有熒光顏料的巨石堆疊,創造出高聳的巖石塔。通過這類作品,羅迪納突顯有機與人造、自然與文明之間的對比。
烏戈·羅迪納(Ugo Rondinone)
《埃爾馬廷根山》(ermatingen mountain),2021年
瑞銀藝術藏品 ? Ugo Rondinone
藝術市場通訊:藝術品是一項特殊且價值不菲的資產。但藝術資產的管理與金融資產的管理大相徑庭。在藝術方面,瑞銀如何滿足客戶的需求?為他們提供什么樣的服務?
蔡怡玲:我們的瑞銀藝術咨詢服務為藝術市場、收藏和藝術遺產規劃提供專業意見。我們將客戶的需求視為服務的核心。世界上最富有的一些家庭和個人將其財富的很大一部分用于他們的愛好,很多人也都是藝術收藏家。通過提供專業的知識和前瞻的見解,我們可以支持這樣的客戶探索個人藝術收藏,并為后代建立他們的文化遺產。
不過,瑞銀不提供藝術品投資服務。我們認為,藝術品具有情感價值,有時還能為客戶帶來經濟價值。但我們不會為客戶提供藝術品投資建議,也不會為了經濟利益而收藏藝術品。我們相信藝術收藏出自熱愛,并能帶來情感上的享受。
巴塞爾藝術展邁阿密海灘展會瑞銀貴賓廳展覽現場
杰弗里·吉 布森(Jeffrey Gibson)
《JUST WHAT YOU LEAST EXPECT》, 2022年
瑞銀藝術藏品,Courtesy of the artist. 攝影: Adam Reich
Installed in UBS Lounge at Art Basel Miami Beach 2023
藝術市場通訊:您認為,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及地區的藝術市場近年有什么新的趨勢?是否對瑞銀的藝術品味或者收藏邏輯產生影響?
蔡怡玲:我們最近發布的《2023年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收藏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和亞洲收藏家對藝術品的熱情依然不減。中國內地收藏家在購買藝術品時,比全球其他地方的藏家更愿意考慮自己最感興趣的作品之外的其他作品(alternative works)或者自己最感興趣的藝術家之外的其他藝術家(alternative artists)。94%的中國收藏家表示會考慮“其他作品”,28%表示會考慮“其他藝術家”,為總體平均水平的兩倍多。他們不僅擁有樂于探索的開放態度,而且藝術消費支出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這預示著中國內地收藏家在未來幾年將成為國際市場中日益重要的力量。
《2023年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收藏調查報告》封面
我相信當代藝術能對我們提出挑戰,并提供觀察社會的新洞見。我們的收藏原則幾十年來基本保持不變,也將延續下去,那就是支持和收藏匯聚靈感和遠見的當代藝術作品。我認為,藝術收藏的魅力在于推動和支持創新的思維。
出品人:董瑞
編輯/撰文:吳雙
版式設計:Tina Xu
審校:小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