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長安汽車在2017年發布的新能源戰略“香格里拉”計劃、2018年發布的智能化戰略“北斗天樞”計劃、2022年的發布的設計理念“縱橫萬象”仿若昨日。五年彈指間,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長安汽車卻永遠立于潮頭。
今年4月份的上海車展上,長安汽車發布了品牌戰略“海納百川”,緊隨其后的是八個月200多天的時間里,長安的新車、新技術品牌、新工廠像下餃子一樣讓人眼花繚亂。電動化的全面提速,對于一些百年歷史的跨國大車企,就像一場漫長無盡頭的拉鋸戰和“畫餅”大會,但對于長安這個老牌中國車企,在飛一般的速度下,節奏似乎有條不紊。
是什么讓這家中國歷史最悠久的企業之一,在變革大潮中如此氣定神閑而又躊躇滿志?是什么讓長安能夠在2023這一年的時間中創造如此傲人的業績。回望過往的發展軌跡,從戰略、產品、技術與合作四大方向上,我們看到了答案,并大膽預測——2024年,她只會更快、更強!
戰略放眼全球
早在“海納百川”計劃發布很多年前,長安汽車就已經布局了“六國十地”的全球研發機構,成為當時中國車企中最“跨國”的一個。那時的中國汽車工業像一個從大山里出來求學的小姑娘,青澀中帶著堅韌,長安的海外動作也被很多人認為“多此一舉”和“遠水不解近渴”。
如今,長安在海外建設有16個技術和產品研發中心,在全球各國擁有30多個國籍1.7萬余名工程師。這些年的厚積薄發,讓長安在產品和技術兩條線上始終屹立不倒,無論中國市場競爭多么激烈,同級別最能打的選手中永遠有長安一席之地。
4月18日上海車展長安汽車發布的“海納百川”計劃的核心就是“五大布局”以及“四個一”的發展目標。
“五大布局”分別為:加快產品和產能布局;強化品牌建設布局;加強營銷服務布局;加快完善市場布局;加強組織、人才布局。
簡單來說,長安汽車將會根據各個地區的市場特點推出眾多全球產品,比如歐洲主推新能源,南美主推油車。
長安的目標是到2030年,進入全球90%以上的市場,推出不少于60款全球產品,其中2款為全球銷量50萬輛級的產品,并持續布局海外制造基地。說白了,長安不僅要在全球硬 鋼 特斯拉,更要有跟卡羅拉(參數丨圖片)PK的全球車型。
“四個一”的發展目標就是:到2030年,長安汽車海外市場投資突破100億美元,海外市場年銷量突破120萬輛,海外業務從業人員突破10000人,將長安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汽車品牌。
以此為契機,11月8日,長安汽車在泰國羅勇府舉行了泰國制造基地動工奠基儀式。這標志著長安汽車在東南亞市場布局的進一步深化。隨后在11月27日,長安汽車的東南亞品牌發布,“海納百川”戰略在海外開花結果。
這不是造車新勢力的海外開店或與國外大經銷商、大租賃公司簽約的“撒手沒”項目,而是真正的以品牌為牽引,實現“研、產、供、銷、服一體化”的全體系出海,這也標志著長安汽車帶領中國品牌躍遷至“中國汽車出海4.0時代”。
產品只做頂流
6月25日,深藍S7正式發布,售價區間為14.99-20.29萬元,在競爭最激烈的SUV市場中,這枚重磅炸彈在一眾話題車型中頗為顯眼。上打 BB A傳統豪華車,下打特斯拉和“蔚小李”領銜的一種造車新勢力, 即有 純電又有增程,上市之后又舉行了盛大的交付儀式。
深藍S7的誕生,打破了市場中20萬以內無智能的桎梏,也吹響了中國新能源市場下半年內卷的號角,以一己之力攪動了傳統合資和新勢力兩大紅海,打亂了后來幾乎所有同類產品的定價策略和配置規劃。
正當人們以為長安的新能源板塊將借著深藍S7的東風,開啟躺平和饑餓營銷模式時,8月27日,全新品牌“長安啟源”正式發布,長安汽車高調邁入“數智新汽車時代”。首款產品啟源A07在9月26日開始全域下訂,并以33項頂流數智標配,成為18萬級話題車型。
在中國品牌最沒有話語權的中大型轎車領域,啟源A07震驚了所有友商,不但對常年銷冠雅閣凱美瑞們實現了降維打擊,更將此后幾乎所有中國品牌的B+級轎車集體拉近了20萬元區間。
當人們以為2023年“卷王”非啟源A07莫屬的時候,10月23日,售價8.99萬元起的啟源A05正式上市。同樣以“油電同價”為賣點,這款車比的是自家長安品牌10萬元以內油車,讓一眾合資友商黯然神傷,逼得同級銷冠比亞迪秦也開始了降價促銷。
當全行業熱議啟源A05“打造全新汽車價值體系”的時候,戰火又被燒到了SUV領域。12月12日,數智AI電驅精品SUV啟源Q05上市,售價11.99萬元起。2023年的下半年,幾乎所有車企都在研究新車的價格和配置,消費者彈冠相慶,喜迎中國車市提前進入“戰國時代”。
而作為內卷時代的“吹哨人”,長安汽車卻不只會打價格戰。2023年的慕尼黑車展上,阿維塔12讓汽車故鄉的工程師們驚掉下巴。11月10日,在阿維塔品牌日A Day上阿維塔12同步全球上市,價格區間為30.08萬元-40.08萬元,頂級智能、頂尖設計、頂奢空間三大核心優勢,讓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豪華品牌的頂流車型倍感壓力。
回望2023年,從10以內到40萬價位區間,從純油到純電,從插混到氫能源,每一個區間都有新車投放的車企,非長安汽車莫屬。出一款火一款,每款都是現象級頂流,也就只有長安汽車自始至終一直都在做。
技術不止電動
2023年的中國車市,“既要又要還要也要”成了關鍵詞,車企絞盡腦汁為自己的產品增加亮點,“冰箱彩電大沙發”這些本就不該出現在汽車里的配置,卻被造車新勢力啟迪成了消費者新的購車需求。
越來越精明的用戶發現,大部分過度宣傳的賣點都是“技術不夠,配置來湊”。真正能夠從流量車型轉化為銷量車型的,必須擁有足夠的技術儲備。歸根結底,價格戰拼的不是成本,“內卷”卷的也不是誰更能賠錢。
在技術儲備方面,長安汽車在2022年就新增申請專利4910件,其中發明專利3548件,同比增長195%,位居2022年智能化技術領域專利公開量的第一名。在2017年“香格里拉”計劃和2018年“北斗天樞”計劃的作用下,長安汽車如今坐擁三大新能源動力系統、掌握300余項智能低碳核心技術。
與傳統國際巨頭爭做“成本殺手”不同,9月4日,在第三屆科技生態大會上,長安汽車以場景化首發即將量產的新車E07,開啟“數智新汽車”的新紀元,推動智能化“北斗天樞”戰略落地;11月17日的廣州車展上,長安汽車的“金鐘罩”電池品牌發布。
除了新能源三電系統之外,在藍鯨動力混動專用發動機、智能交通、交互式座艙、車聯網生態、智能懸掛、車身安全等方面,長安汽車都在緊鑼密鼓的點亮每一棵科技樹,全面實現汽車“新四化”。
合作縱貫行業
未來全球汽車產業,開發是生存根本,封閉只能加速死亡,這是產業鏈上下形成的基本共識,但實際執行層面,大企業中高層的瞻前顧后和戰略上的搖擺不定,極大限度限制了行業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
汽車行業與互聯網、Ai人工智能、未來家居等方方面面的融合將勢不可擋,各取所需、各有所長的跨行業的合作將成為避免重復投資、重復研發、過度競爭的唯一手段。在這方面,長安汽車又走在了最前面。
11月21日,長安與蔚來達成協議,長安汽車將成為國內首家使用蔚來換電站的大型汽車集團。在幫助蔚來度過難關的同時,長安也將自己的業務版圖擴充到換電領域,受益的是比蔚來用戶基數更大的長安車主。
11月24日,長安汽車與寧德時代、深藍汽車共同合資成立的時代長安動力電池有限公司迎來首款標準電芯產品下線。這不但幫長安提升了產業鏈深度,更增加了其成本管控能力,做到了更加“不懼價格戰”。
11月25日,長安汽車與華為簽署合作備忘錄,將投資華為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的智能駕駛系統及增量部件的新公司,實現戰略升級,兩個巨人互相搭上了肩膀,華為也迎來了汽車業務全新的時代。
12月22日,長安汽車與贛鋒鋰業簽署合作備忘錄,加快推進(半)固態電池研發合資項目及制造產業化項目,推進電池產業全鏈條戰略合作。至此,長安終于站在了新能源產業鏈和新能源技術的最頂端,實現了“一腳踩雙峰”,為未來次時代電池的技術競爭加足了砝碼。
縱觀長安汽車2023年重大事件的時間軸,任何人都會感嘆中國汽車新能源創業之路的艱辛與勞苦。作為耐得住寂寞的孤勇者,長安汽車一直在智能汽車的每一個領域默默耕耘,直到迎來2023年的集中爆發。
機會從來只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擁有百年歷史積淀的大型國企,長安汽車所堅持的產品、技術、戰略、合作多頭并舉,在今年浮華煩躁的中國車市顯得越發珍貴。消費者在感受到企業十足的誠意時,也選擇用錢包投票,為長安汽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銷售佳績,這才是多方共贏的良性循環,值得全行業研究與借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