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 南人并非以經商聞名。
慈禧也是這么認為的。所以庚子國難,兩宮西狩,回程經過鞏義,獲康百萬家族第十七代傳人康建德獻銀百萬。她一時錯愕,“山溝中竟有百萬人家”。
康百萬和晉商的代表人物,范常喬渠的發家史并無不同。中原乃至北方是四戰之地,他們承接軍需采辦,本金雄厚之后,一面壟斷貿易商路,一面向朝廷捐輸,偶爾在本地興辦慈善事業,不斷強化自己的商業合法性,得以延續家族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的財富神話。
康百萬畢竟是個例外。過往對于更多的河南老鄉來說,勤勞和致富中間有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更何況沉淀下來的商業文化。但在最近幾年,事情正在發生著變化。僅在食品領域,辣條和火鍋食材做到IPO,往產業鏈的下游看,越來越多老鄉們的餐飲品牌也在走出河南:蜜雪冰城、巴奴、姐弟倆土豆粉……
所以今年十一假期期間,我和潘亂一起從南陽出發,考察河南的餐飲行業。想要獲得這塊土地最近十年在中國商業版圖中迅速崛起的原因。
1
組團參觀胖東來,是河南連鎖餐飲行業的標配。
我們在許昌胖東來參觀的時候,兩件事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第一點就是,胖東來的東西并不便宜。2022年河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84元,大約是北京的60%。胖東來之于許昌人,更像是山姆之于北京人。可以去消費,但是口袋真的撐不住每周都去。
第二點,胖東來的普通員工的精神面貌,遠遠高于一般的超市。超市收銀員和理貨員普遍是“兩低一高”,就是收入很低,年齡很低,流動性非常高,沒有人會把超市的工作當作一份長期職業去規劃。但是胖東來看到的員工,明顯感覺到他們在這里工作很久了,打扮和穿戴非常體面,女性員工也常有一家之主的氣質。所以收入一定是明顯高于社會平均水平的。
所以,胖東來是消費升級,不是這幾年最主流的消費降級模式。創業公司學胖東來肯定是學不到的,缺乏最起碼的客戶冷啟動條件。
胖東來的另外一個模式是垂直整合,打開高德地圖,搜索“許昌、胖東來”,密密麻麻的目的地包括“胖東來生活廣場”,“胖東來天使城”、“胖東來名煙名酒”、“胖東來年貨福利購物中心”。胖東來對于許昌而言,早就不是一個超市可以形容的。于東來說過一句話,“胖東來要做商品的博物館”。
所以無論是胖東來全年超過50天的閉店期,給員工大量休息時間的制度,還是追求客戶零投訴、無條件退貨的口碑。甚至還有胖東來超市顯眼處懸掛的企業使命愿景價值觀,“愛自己、愛家人、愛員工、愛顧客、愛社會”,““傳播先進的文化理念””,“成就陽光個性的生命”某種意義模糊了其商業上的本質,就是“企業辦社會”。
經濟學家溫鐵軍在紀念張謇的文章中提出了一個“社會企業家”的概念,就是將所有的企業收益都用于“在地化”的社會事業建設。張謇讓南通成為清末民初的地方自治模范縣,醫療、教育、體育、女性解放等社會事業得到非常全面的發展,但是與此同時,從1895年創建大生集團到張謇1926年去世,前后經歷了30多年的時間,張謇不僅沒有巨大的經營收益,還因為投資文化教育等公共事業而負債累累。
河南本地的連鎖商超具有非常明顯的本地化特征。洛陽是大張,南陽是萬德隆,信陽是西亞和美,駐馬店愛家,周口萬果園 …… 如果詳細拆解一下他們的發展史,基本上都是90年代抓住了零售業起步的紅利期,煙酒糖發家。逐步擴展到全品類的零售品牌。雖然對于員工的照顧、用戶的口碑追求達不到胖東來的水準,但是各家基本上都在以胖東來為藍本打造自己的本土商業帝國。至少在超市零售這一局,河南省呈現出明顯的“散裝”特征。
所以在移動互聯網出現之前,一億人口的河南看起來規模很大,但是并不存在一個所謂的“大市場”。在街邊夫妻店和獨霸一個城市的零售巨頭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商業空白。而所謂的零售巨頭,也受限于垂直整合的商業模式,基本走不出總部所在的地級市,只能在省內零星開店。
商業如此,美食也是如此。我和潘亂駕車南北向橫穿河南。他作為一個江蘇人都可以發現,河南的美食,比如胡辣湯、燴面,其實全國范圍內名氣已經很大了,但是做法一個地方一個樣,我作為一個河南人也很難說清楚,什么樣的做法是正宗的。
河南的寶藏面食很多,但是品牌很少能走向全國的。最近幾年在一線城市瘋狂擴展的,是襄陽牛肉面。我曾經在微博上說,“湖北人懂個錘子的面”。襄陽人就用這個例子反駁,我也覺得一時語塞。
2
但是很多事情,在最近幾年快速發生著改變。
2018年和2019年,巴奴火鍋剛剛在北京和上海開出了第一家店。今年巴奴已經在北京“暴兵”,開到了15家店并且將總部遷到了北京,準備完成全國100家店的落子。疫情開始之初,巴奴是率先在全國20個城市推出了外送服務,度過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
巴奴畢竟是以服務著稱的高端餐飲品牌。像蜜雪冰城和鍋圈這樣天生適合外賣的品牌,外賣平臺就是他們發展的核動力。鍋圈今年10月份他們已經迎來了第一萬家店。蜜雪冰城三年前剛剛慶祝過自己的7000家門店,三年后他們已經逼近25000家門店大關,在中國連鎖餐飲中“遙遙領先”。甚至隨著他們在東南亞的大舉擴張,已經開始成為世界的“蜜雪冰城”。
如今河南餐飲行業普遍出現了頭部品牌。牛肉湯是,胡辣湯是,燴面也是。
這次回家鄉最大的感受是,連鎖品牌正在占領沿街的商鋪,取代過去的夫妻店。對于熟悉和了解這座城市的人來說,美食地圖上的燈在一盞一盞熄滅,是一件傷感的事情。但是對于涌入的外地人來說,這極大降低了他們踩坑的可能性。連鎖品牌或許缺少老饕們迷戀的鍋氣和人情味兒,但是來去匆匆的游客和打工人不想開盲盒。
一個餐飲消費品類,從圈地自萌到被主流消費市場認可。是有一個客觀規律的。消費者需要知道這個品類,然后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就是消費決策的時空里找到這個品牌,然后完成消費。反過來說,經營餐飲品牌的商家也需要有足夠多的信息去指導自己的開店選址、打開知名度、助推新品等。
過去單店的打磨、口碑的傳播、分店或者連鎖的擴張,再到客戶線下流入門店完成商業閉環的過程太長。一級、二級代理和加盟商層層瓦解了品牌的勢能和組織的先進性。所以一個品類的成功打造,需要很長的周期,動輒十年二十年,這中間風險很大。而且還具有非常明顯的地域性,天花板很低。而移動互聯網大大加速了傳播的這個過程,然后再借助外賣,迅速線上流量反哺線下,完成閉環。
比如,我第一次聽到荊芥檸檬茶。覺得這個“荊芥”這個原料入茶,需要跨越年齡、地域、場景的壁壘讓年輕人接受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河南本土茶飲品牌眷茶創業僅僅也只有7年,就開出了100多家店。而且門店的位置、產品的定價能力、用戶口碑直逼早年的喜茶。
在推廣荊芥檸檬茶時,社交媒體和外賣平臺形成了合力。“河南版莫吉托”的標簽讓年輕人第一次認識了“荊芥”這種典型的河南本土植物,抱著好奇心打開外賣軟件,發現門店主推品就是“荊芥檸檬茶”,下單后最快30分鐘,就能完成一款新品的從“種草”到轉化。
眷茶在起步初期多開在商場。但僅靠商場無法支撐起茶飲品牌所需要的門店密度。街邊店就成了品牌連鎖化的必經之路。和商場相比,街邊店的客流密度要弱一些,上線外賣就成了拉動周邊消費的主要手段。眷茶在曼哈頓廣場的街邊店,僅在美團外賣一家平臺,每個月線上訂單量就能做到5000單,占門店收入的40%。
這是過去河南餐飲品牌難以想象的。 以燴面為例, 最早的口碑老店是鄭州的 “ 老三記 ” 之一的合記燴面。 后來是 “ 四廠燴面 ” ,開了三十多年的四廠燴面老店還是老字號,但是遍地開花的 “ 四廠燴面 ” 類似陜西的 “ 老潼關肉夾饃 ” ,空有一個統一的名字,但是都是夫妻店,沒有統一的管理和服務標準,成了不是連鎖的連鎖。
方城燴面進鄭州,也就是最近五六年的時間,出現了一批燴面連鎖品牌比如“張老熗”。各家在鄭州開了幾家到幾十家店不等,創始人大多數是南陽人,形成了一個“燴面幫”。打開美團或者大眾點評,搜索燴面。現在第一屏已經都是這些連鎖品牌了。品類的創新和服務的升級是肉眼可見的。
我跟潘亂說,河南很大,本地人也未必能窮盡一地的美食。我對河南美食過去的一個評判標準是“地上的衛生紙”,擦汗的衛生紙來不及清潔,說明了翻臺率高。現在的評判標準就打開美團,看開店量,看外賣訂單數量和客戶評價。
3
去年我發過一條廣受傳播的微博:
“河南大廈豫香苑的蒸菜好吃,點一份農家三蒸,泡在胡辣湯里,味道一絕。河南美食的靈魂就在于這兩個東西:一個是對于野菜的處理,如何最大程度替代面食又保持面食的口感,一個是在長距離遷徙的時候低成本補充熱量”。
美食,從來都和人口流動有關。杭州城西是燴面和胡辣湯的圣地。連鄧州窩子面這樣的小眾面食,都能在高教路上開出兩家。在杭州工作過的幾年里,我對去城西有一種復雜的情緒。收停車費是河南人,格子間的白領是河南人,保安是河南人,保潔是河南人,買房的、房產中介都是河南人。
所以我說,“河南人不能失去杭州,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但是河南本土,過去竟然沒有成為河南餐飲的“統一大市場”。因為老鄉們過去的首要身份是外出務工的人,而并非是在家鄉的消費者,沒有發揮出自己用鈔票投票的能力。直到新一線城市崛起,移動互聯網滲透率大爆發,2015年之后房地產開發的腳步在縣城里加快速度。
“五環外”的消費市場先是成為電商大變局的主題,然后返鄉的年輕人把喝奶茶、點外賣的習慣也帶回到了家鄉去。 2020 年,河南官方公布的數據,當地新增返鄉創業的有 137 萬人,帶動就業人數 900 多萬人。
在蜜雪的大本營鄭州,經常有同一個步行街開出三五家門店的“盛況”。 對茶飲這樣的即時消費品,門店的密集度直接影響著品牌對消費者心智的“占領”程度和訂單量。 另外一個從鄭州起步的 新品牌虎丫炒雞, 2020 年剛在購物中心開出第一家店,到現在門店數量也有 200 多家了。
一家門店上線外賣,意味著將自己門店的經營范圍拓寬到了周邊 3-5 公里,也增加了消費者接觸品牌的機會,不僅提高了門店的坪效和產出,也激發出了新的消費場景——不少辦公室白領正是在外賣平臺的發展中,培養出“下午茶”的習慣。
“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 這樣的活動,雖然早年間從一線城市發起。 但是如今在下沉市場的影響力遠超北上廣。 今年 8 月 8 日立秋這天,中國有近 20 萬家奶茶店參加了美團發起的 “ 立秋奶茶狂歡節 ” ,累計賣出超過 4000 萬杯奶茶。 鄭州也成為 “ 秋奶 ” 訂單量的主力貢獻者之一。
最后就是線上完成,線下交付的消費習慣在過去幾年里徹底養成。 鍋圈食匯的崛起就穩穩踩中了這個節奏,他們 2022 年的春節,和美團一起打造的火鍋節 & 燒烤節,主打團聚場景,不僅保住了門店的營業率,春節期間整體交易額年同比增長 150% 以上。
折扣牛創始人馬昕彤在我們的節目里說,“餐飲連鎖,你在鄭州做到了第一,接下來面向周圍的五個省你就很容易做到第一”。我曾經一直以為他是河南人所以在鄭州創業。問過之后才知道他是蘭州人。他在鄭州創辦企業完全是基于業務邏輯,就像之前在杭州做電商創業一樣。
在高鐵時代到來之后,鄭州強化了其北方物流的中心的地位。比如和河南眾多餐飲品牌一起快速崛起的,還有萬邦市場。2022年萬邦市場的年交易量就突破2000萬噸,交易額達1000億元,擔負著鄭州市80%、全省60%以上的生鮮供應。今年萬邦更是高速擴張,把冷鏈物流園下沉到省內所有地級市,并且計劃接下來是覆蓋所有的縣城。
生鮮冷鏈的發展是過去十年餐飲行業發生的最具決定性的事情,雖然最初投資這個領域的資金是要擴大電商行業的占有率和品類。但是沒想到對餐飲行業的改變率先發生。供應鏈半徑擴大之后,打造千店連鎖和萬店連鎖變得容易了。常見的百店連鎖和千店連鎖之間,營銷和獲客的門檻又被移動互聯網和外賣填平了。
另外就是做產品的能力、組織的能力,河南也是得天獨厚。在“啤酒飲料礦泉水、花生瓜子八寶粥”的年代,河南的食品加工工業已經卷出了自己的比較優勢,雙匯制霸全國,三全、思念之爭延續至今,白象靠互聯網重新翻紅。
過去一城市的奶茶戰爭、便利店戰爭,后來者們在星巴克旁邊開店,挖角711店長,都是常規的操作。而胖東來和蜜雪冰城的崛起,讓河南餐飲業的創業者可以近距離考察學習全國冠軍,認知在行業交流中不斷被制造出來,人才也在流動的過程中極大降低了成本。
餐飲連鎖行業,到最后真正實現了那句話,“得中原者得天下”。
我一直是一個反對文化決定論的人,一直覺得馬克思·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被很多人濫用了。過去對河南人不善于經商的諸多刻板印象,常常被人歸結于地域或者文化。
而河南餐飲連鎖,用不到十年的時間證明了,一個省的人是否適合經商,和文化的關系很小,和地產、高鐵、外賣的關系很大。
本期節目已經同步上傳到podcast,喜馬拉雅,小宇宙等各大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