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為什么沒有靜止質量,卻有動量,為什么光是物質運動的最快速度,為什么光是能量傳遞的最小單位,為什么引力是光速。
如果你問我,只需了解一種現象,就能貫通物理學大部分知識,那我只能告訴你,那就是光學。光實在是太重要了,它不僅貫穿整個經典物理學,也是現代物理學開啟的大門。
光是宇宙中最特殊也最普遍的存在,光的特殊性在于只要是和光牽扯上的理論,都十分反常識,比如超光速會顛覆因果,光不依賴參考系。
同時光又是極其普遍的。天文現象發出的任何電磁波,伽馬射線都是光。在微觀世界中,光也是最活躍最常見的能量傳遞的載體。
可以說,是光塑造了如今的宇宙。
如今我們已經知道光速大約是30萬公里每秒,但真實光速略低于這一數值,具體數值是299792458m/s。
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任何達到光速的粒子,其靜止質量必為0,反過來說,靜止質量為0的粒子,其真空速度也必然為光速。
在這里可能很多人疑惑,為什么靜止質量為0的粒子速度就是光速。其實這里面就蘊藏著宇宙規則的一個深層邏輯,那就是靜質量為0的粒子對應的速度必然是物質運動的最大速度,至于宇宙為何如此運行,就得從能量和動量的關系說起。
在經典物理學中,我們知道動量p等于質量m乘以速度v,動能EK等于mv2/2,通過愛因斯坦質能關系又可以得知能量E=mc2。目前我們就得到了三個公式,分別是動量公式,動能公式和質能方程。你會發現,這三個公式都無法解釋靜止質量為0的粒子,其速度是光速的事實。
光子靜止質量為0,代入這三個公式中得出的結論則是,光子既無動量也無動能,甚至也沒有能量。這與光子具有動能和能量的事實不符。但是這三個公式并沒有錯,問題就出在這三個公式的適用范圍,它們都是僅能描述有靜止質量物體的表達式。
而想要描述既有靜止質量,也無靜止質量粒子的全能公式。則是總能量E2=(pc)2+(mc2)2。其中(pc)2代表動能項,(mc2)2代表勢能項。所以總能量就等于動能加上勢能。在這個公式中,我們可以得知,如果一個物體沒有運動,那么它的動量p就為0,所以就可以得出
E=mc2。而如果一個物體的靜止質量為0,那么勢能項就為0,則能量E=pc。所以光子的能量就等于動量p乘以光速c。
可能有人在這里有開始疑惑了,動量p可以拆分為mv,所以光子能量E就等于mv乘以光速c。而光子質量又為0,所以這公式依舊無效。
其實在這里動量p不能等效于mv了。前面已經講過了,p=mv只適用于有靜止質量的物體,這公式對于描述光子這種無靜止質量的粒子來說是無用的。
所以光子的動量p應該是光子能量E除以光速c。而光子能量可以根據普朗克公式E=hν可以得到。所以光子的動量p就等于普朗克常數h乘以光子頻率ν(希臘字符)再除以光速c。
看到這里,你就會明白光子為什么沒有靜止質量卻具有動量了。
另外,我們依舊可以通過E2=(pc)2+(mc2)2這個公式從另一個角度理解為什么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首先對于一個粒子來說,不管它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它的能量E是不變的,所以E2是恒定的。一旦一個粒子具有靜止質量,那么勢能這一項必然不為0,這就意味著動能項的數值被勢能項拿走了一部分,這就導致動能項數值肯定比這個粒子變成靜止質量為0時要小。所以一旦這個粒子具有靜止質量,那么速度勢必要小于光速。所以粒子的靜質量越大,它的速度就會越小。同理,靜質量越小,速度也就越大。當靜質量達到最小,也就是為0,則速度也就會達到物質的速度極限,即光速。至于光速的數值是多少,這并不重要,這只是物質極限速度的一種量化而已。
現在科學界基本公認:光子是能量傳遞的最小單位。其實嚴格來說,能量傳遞的最小單位并非一定是光子,而是能量傳遞的最小單位一定是靜止質量為0的粒子,而靜止質量為0的粒子除了膠子之外,幾乎都是光子。由于膠子被束縛在原子核內,所以并不常見,于是我們一般就認為是光子承擔了能量傳遞的最小單位。
在量子世界,存在各式各樣的粒子,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就是能量傳遞的過程,比如各種衰變和輻射。而能量傳遞的過程必然需要一種粒子作為載體,比如電子釋放能量就是輻射光子的過程,夸克衰變釋放能量就是通過w或z玻色子的弱力作用釋放正反電子和正反電子中微子的過程。
所以能量傳遞的本質就是物質之間通過交換粒子來實現的。粒子具有質量(包括動質量),這些質量即能量。
能量傳遞的過程會交換很多類型粒子,但只要這些粒子具有靜止質量,理論上它就會衰變。即便是基本粒子,只要它的靜質量不為0也會衰變或輻射 。對于基本粒子來說,每一次能量的傳遞就意味著一次衰變或輻射。但是粒子并不能無限衰變下去,衰變也具有終點 。這個終點就是衰變成靜質量為0的粒子,就目前的物理學認知來說,理論上幾乎絕大部分粒子衰變的終點就是光子。而光子是不能再衰變了。
因為光子本身的靜止質量為0,它再怎么衰變也不可能衰變出有靜止質量的粒子,也無法再衰變成同樣靜質量為0的粒子了。這就造就了光子是宇宙中為穩定的粒子。所以光子攜帶的能量也就是能量傳遞的最小單位,即光量子。
現在我們普遍認為,引力的速度就是光速,但到目前為止,物理學并沒有通過實驗手段證實這一點。引力即光速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共同預測的結論。就目前對引力波速度的測量,引力的速度和光速幾乎沒有誤差。
2017年8月17日,人類用引力波和電磁波一起看到了來自雙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事件 GW170817。
經過計算,引力波速度與光速之間的差值與光速的比值大概在?3×10∧?15到7×10∧?16之間。如此小的誤差率,幾乎是實錘了引力速度就是光速。
在牛頓理論中,引力的速度沒有上限,引力是超距作用般的存在。而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的速度由六個自由度中的兩個張量自由度決定。這兩個張量自由度只能滿足無源的波動方程,且傳播速度在弱場背景下只能是光速才能有效。而這兩個張量自由度就是我們熟知的引力波。
在量子力學的預言中,引力是宇宙中四大基本作用力之一,那引力的傳遞勢必需要由一種非連續的能量包來承擔,這種能量包就是量子,且這種量子必須和其他三種傳播子一樣,都屬于規范玻色子,這就是引力子。
由于引力的作用范圍無限遠,所以引力子必然是不能衰變的,如果引力子可以衰變,那么它就會在傳播的過程中衰變成其他粒子,從而導致引力在傳播中中斷。所以引力子的靜止質量只能為0才能實現無法衰變的預設。那么引力子的速度就必然是光速。
所以,不管是廣義相對論還是量子力學都認為引力的速度是光速。所以我們也就采納了引力即光速的說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