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畫像
前言
明朝初年,朱元璋為加強皇權而廢除了古代實行千年的丞相制度,但他忽略了兩點:
1、他的子孫后代并不都會像他那樣認真工作、當好勞模
2、他之后連三世都沒到,就出現了懶政、怠政的皇帝。
而內閣首輔張居正卻在1572年至1582年全權處理軍政事務,實際上就是可以代表皇帝。
我非相,乃攝也,是張居正在接受幕僚、部下吹捧時,非常認真、嚴肅地說出口的。
明朝萬歷皇帝
壹:張居正攝政——最大的功績是改革
隆慶元年即1567年,張居正是內閣次輔,首輔為高拱。
隆慶六年即1572年,這一年隆慶皇帝去世、萬歷皇帝準備登基,因為高拱亂說話:十歲的孩子(指萬歷皇帝)怎么能管理天下呢?
明朝中期形勢圖
本就傷心(失去丈夫)、惶恐(孤兒寡婦怎么辦呢?)的李太后聽說此事后,異常憤怒。結果高拱致仕退休,張居正成為內閣首輔,晉中極殿大學士,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十年改革正式開始。
不必用“張居正改革不徹底、有明顯的局限性”等套話、空話來形容這場改革,就當時看,這場改革就是顛覆的、巨大的、成功的。
明朝末期形勢圖
經濟方面,重新丈量全國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結果"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至四百余萬",為瀕臨破產的明朝重新注入資金活力。
政治方面,推行“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官場為之肅然,后又推行裁汰冗員,本已腐朽墮落的明朝官場為之一震。
軍事方面,任用戚繼光等、李成梁等防范北部邊疆,任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張居正在世時,明朝真正實現了每戰必勝、沒有外患。
明長城示意圖
貳:張居正攝政——高調跋扈的為人處事
宮內有李太后、大太監馮保全力協助,外有能臣名將驅使,大權在握的張居正也做不到像周公那樣謹慎謙虛。
“我非相,乃攝也”,既是張居正的嚴肅自評,更是他的心里話。
明長城東西路線圖
《萬歷野獲編》記載:曾有客人當面奉承張居正是“相業至偉”,而張居正則不以為然,反而一本正經地糾正客人說,“我非相,乃攝也”。
還有一次,為了討好這位“攝相”, 跑官要官之徒曾經送張居正一幅黃金打造的對聯,上書:日月為明,萬國仰大明天子;丘山為岳,四方誦太岳相公。張居正,字太岳。
明長城遺址
至于張居正偶爾生病的時候,大小臣工莫不公醮私醮,御史朱璉暑月馬上首頂香爐,暴赤日中,行部畿內,以禱祝奉齋。
這儼然是群臣拿出對待皇帝的作法,“孝敬”張居正。
明長城遺址
叁:張居正攝政——糟糕的師生關系
公元1572年發生了很多事:隆慶皇帝去世、其妻李氏榮升太后、10歲的萬歷皇帝登基、高拱下臺而張居正成為首輔等等。
除了把握軍政大權,張居正還有一個重要使命:做萬歷皇帝的班主任,全心全意教導和約束他,使他成為明君。這也是李太后苦苦拜托張居正的一件大事。
明朝萬歷年間銅錢
萬歷皇帝的文化課肯定不錯:張居正自己的學問就很好,而且還找了多位名師一起教,甚至還在百忙之中抽時間為萬歷單獨編教材。
最終卻形成了張居正與萬歷皇帝之間異常糟糕的師生關系。
日常讀書,遲到、早退、打瞌睡、背不好等等,萬歷皇帝會被訓斥甚至罰跪。
重要講習,萬歷皇帝不小心讀錯字句,張居正會毫不客氣的當眾呵斥和糾正。
明朝萬歷皇帝朝服畫像
閑暇之余,大太監馮保會將萬歷皇帝的一舉一動向張居正匯報。
這就是萬歷皇帝從十歲到十八歲的主要生活和學習狀態。
到了萬歷皇帝十八歲成年成婚,情況不僅沒有變得寬松,反而更加嚴峻。某次因為萬歷皇帝醉酒后打罵宮女,張居正和李太后竟準備廢掉萬歷,改立潞王為帝。
張居正雕像
飽讀詩書的萬歷皇帝當然知道歷史上所有廢帝的下場,于是苦苦哀求李太后和張居正,甚至寫下《罪己詔》公開檢討。
這樣的師生關系,走到最后就成了:老師沒有把學生當皇帝,而是真當成了學生甚至兒子;學生無法記住老師的恩情和教誨,反而深深刻下了屈辱、仇視的心理烙印。
湖北省荊州市的張居正故居
肆:張居正攝政——奢靡的個人生活
張居正對萬歷皇帝的生活只有一個要求:勤儉節約、成為天下臣民表率。但張居正自己的個人生活,實在奢侈糜爛得有些不像話。
三十二人大轎、雞舌羹、海狗腎……還有邊關名將經常進獻財物、美女等等。正史避諱,野史和家史卻事無巨細。
張居正故居前的牌坊
僅就三十二人大轎而言,背后是多少官場溜須和民眾心酸。張相公從京師到江陵(今湖北荊州境內),就是坐著這種轎子既休息又辦公。
行路千里,為了能讓這種超級轎子通行,修路、擴橋就成為各州縣官員阿諛逢迎的方法之一,民眾的房屋甚至祖墳皆不可保。那時候,征用就是征用,可不會有什么拆遷補償款。
復原這種歷史上獨一份的超級轎子
伍:張居正攝政——悲慘的身后子孫
萬歷十年即1582年六月張居正病逝,時年五十八歲。張居正去世后數月就開始被明神宗萬歷皇帝徹底清算。
這種徹底的程度,寄托了萬歷皇帝強忍積壓多年的憤怒和委屈。張居正所有的封號被收回,所有財產被抄沒,而且還出現了封鎖張宅、餓死多人、長子自殺等各種慘劇。
明朝官場
隨著張居正后人的慘劇不斷發生,文官集團由支持萬歷皇帝清算到勸阻他適可而止。這才讓萬歷皇帝那顆瘋狂報復的破碎心靈得以收斂,否則張居正的尸身就會不?!旃菗P灰本就在萬歷皇帝的計劃之中。
余恨未消的萬歷皇帝用十二個字對張居正做了最終定論:專權亂政,罔上負恩,謀國不忠。
明朝官場
同一時期的清官名臣海瑞評價張居正:工于謀國,拙于謀身。
“工”與“拙”都是相對的,無關智商,重點要看情商高低和自控能力。既要有大權獨攬方能銳意改革的霸道,還要有周公吐脯、天下歸心的謙遜,都做到真是太難了。
至于張居正的智商和學問就不用說了,他6歲就被譽為神童。 論聰明才干,整個大明朝300年文官無出其右。
海瑞畫像:海瑞對張居正的點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準確
結語
對于張居正而言,所謂的平反昭雪,既遲到、又無奈。
天啟二年即1622年,天啟皇帝朱由校為張居正復官復蔭,那時的明朝,距離國破身死還有22年。
崇禎三年即1630年,崇禎皇帝朱由檢恢復張居正后人官職,授予張居正曾孫張同敞中書舍人一職,那時的明朝,距離國破身死還有14年。
1644年前后,明朝主力、起義軍主力均在遼東及山海關折損大半
天啟帝與崇禎帝之所以為張居正平反,原因其實是共同的:
(1)文官集團越來越腐敗與失控,他們便想起了嚴厲整頓吏治的張居正。
(2)國內土地兼并進一步惡化,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朝廷財政捉襟見肘,他們便想起了控制兼并、擴大財政的張居正。
(3)北部邊境尤其是遼東形勢越來越嚴峻,他們便想起了張居正在時任用名將、重視邊關、整頓軍事、逢戰必勝的歲月靜好。
后金,后又改國號為清:圍獵的生活和軍事傳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