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發挑戰賽#
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日辰時,廣東普寧行館里,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臥在病榻上,步入人生的最后階段了。只見他用盡最后的力氣,抬起瘦骨嶙峋的手臂指著天空,輕聲呼了三聲“星斗南”后閉上眼睛,與世長辭。
這位老人,正是欽差大臣林則徐。十幾天前,他被清廷派往廣西,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那時候,林則徐的病情已經很嚴重了,不得不抱病上路,離開福建侯官,日夜兼程趕往廣西。可是,當他抵達廣東境內時,病情更加惡化,到了普寧行館再也無法行走。幾天后,病入膏肓的林則徐病逝于普寧行館。
林則徐
這時候,陪伴在林則徐身邊的,只有兒子林聰彝和幕僚劉存仁兩人。
當林則徐病逝的消息傳到京城時,咸豐皇帝悲慟不已。環顧四周,廟堂之上幾無可用之人。如今,就連忠心耿耿、鞠躬盡瘁的林則徐,也離開了他,如何不讓他有長城摧塌之痛?他傳下旨意,贈林則徐太子太傅,照總督例賜恤,并賜謚“文忠”。
在清朝,文忠是僅次于文正的謚號。此前,只有索尼、傅恒等寥寥可數的幾個滿人親貴大臣死后獲得過這一謚號。由此可見咸豐皇帝對林則徐的看重。
咸豐皇帝
不僅如此,咸豐皇帝還親筆題寫了一幅挽聯。
上聯是:“答君恩清慎忠勤,數十年盡瘁不遑,解組歸來,猶自心存軍國。”下聯是:“殫臣力崎嶇險阻,六千里出師未捷,騎箕化去,空教淚灑英雄。”
在上聯里,咸豐皇帝追憶了林則徐數十年如一日為國家社稷鞠躬盡瘁,哪怕是被發配邊疆,也毫無怨言,依然心存軍國大事。在下聯里,咸豐皇帝引用杜甫詠諸葛亮《蜀相》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將林則徐比喻為三國名相諸葛亮,表達自己對林則徐的無限哀思。
清朝時期,朝廷重臣病逝后,皇帝一般都會有賜謚號、賜恤或賜祭葬的待遇,但極少有賜挽聯之舉。咸豐皇帝親筆賜挽聯,是一種極為特殊的禮遇。
林則徐病逝的消息傳到了湖南,傳到了湘陰柳莊,正在柳莊從事耕讀的左宗棠聞訊也是悲痛異常。
柳莊
左宗棠很早就是林則徐的仰慕者。在“虎門銷煙”之后,左宗棠便關注林則徐的一舉一動。當林則徐蒙冤被朝廷發配邊疆時,左宗棠深感痛惜,在與親友的信件里為他鳴不平。
林則徐也在關心左宗棠的成長。當他從兩江總督陶澍、左宗棠好友胡林翼口中聽說過左宗棠的名字后,對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度通過胡林翼邀請左宗棠來做自己的幕僚。不久前,林則徐卸任云貴總督后,舉家從云南返回福建老家,在途經湖南時,他特意繞道長沙,在湘江邊見了左宗棠一面。一見之下,林則徐對左宗棠極為欣賞,與他徹夜長談,還將自己在邊疆收集的資料送給他,供他將來治理邊疆時使用。
他們是相見恨晚的忘年交,有著惺惺相惜的情誼。如今,林則徐病逝,左宗棠痛感失去摯友。在情緒稍微穩定下來后,左宗棠揮毫寫下一幅挽聯。
左宗棠
上聯是:“附公者不皆君子,間公者必是小人。憂國如家,二百余年遺直在。”下聯是:“廟堂倚之為長城,草野望之若時雨。出師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頹。”
在上聯里,左宗棠抨擊了穆彰阿、琦善等對林則徐挑撥離間的奸邪小人,贊頌了林則徐憂國如家的家國情懷。在下聯里,左宗棠表達了林則徐對朝廷和民間的重要性,以及“出師未捷”的遺憾。
咸豐皇帝和左宗棠,不約而同將林則徐比作諸葛亮。可見林則徐與諸葛亮,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精忠報國的踐行者和提倡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