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姝婷說
外企撤離中國是目前的大趨勢,想要挽回外企的信心,就要了解他們為何要撤離。今日,中國英國商會發布的商業調查報告說出了英國在華企業的“真心話”。從中可以看出,外企為什么都要撤。
中國英國商會是在民政部登記的外國商會,起源于1981年在華成立的英國商業協會,當時是由英國公司駐華代表的非正式協會。1992年,經協會資格成員選舉,并修訂了協會章程后,1993年10月商會正式注冊。中國英國商會作為一個非政府非盈利性的會員組織,主要致力于促進中英兩國經濟貿易發展。
報告稱,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表示,市場準入壁壘和過去12個月的一些市場關閉帶來了更大的限制。這與中國重申的市場開放承諾背道而馳。大多數(51%)公司表示,他們不考慮在未來五年內審查其在中國的投資策略。然而,近五分之一的企業表示,他們正在考慮或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將部分業務轉移到海外,另有7%的企業正在考慮或計劃完全離開中國市場。
調查數據顯示,中國作為明年優先投資目的地的排名發生了重大轉變。自這項年度調查開始以來,企業首次報告稱中國的經濟前景對企業造成了沉重壓力。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尤其是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似乎也蔓延到了商業環境中。企業報告稱,供應鏈的不確定性不斷增加,全球貿易政策的可預測性降低,正在影響中國客戶的需求。34%的受訪者表示,與一年前相比,他們現在在中國感覺不那么受歡迎,這歸因于地方保護主義抬頭、缺乏對外國企業的政策支持以及與中國企業總體上缺乏平等待遇。
近幾十年來,不斷有新的英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一半的受訪者在中國居住超過15年。然而,在過去12個月內,只有1%的企業在中國大陸設立了業務,比2021年下降了2個百分點,反映出企業在2022年進入中國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
對于超過一半的公司來說,今年的預計收入要么增加(33%),要么與去年持平(20%)。在預計收入高于去年的企業中,57% 的人還預計2022年收入將高于疫情前的水平。然而,對于預計收入與去年持平的公司來說,其中40%的公司表示,這將低于大流行前的水平。在41%預計2022年收入將低于去年的公司中,82% 預計2022年收入將低于疫情前的水平。有趣的是,與大型跨國企業(48%)相比,中小企業(57%)更有可能預期收入水平保持不變或超過2021年收入。
信息技術和電信(“ITT”)(44%)、醫療保健(39%)和金融服務(36%)行業在超過大流行前的盈利方面領先于其他行業,而來自HTTL和建筑環境行業報告稱,到2022年,其收入將超過大流行前的收入。這比去年的調查結果進一步下降,去年的調查結果顯示,與大流行前的水平相比,只有69%的HTTL行業公司、43%的建筑環境行業公司和42%的創意行業公司報告收入下降。
去年,89%的在華英國企業發現做生意變得有些(45%)或大幅(44%)困難,比去年增加了25個百分點。相比之下,只有3%的公司認為業務變得更加容易,而其余8%的公司表示過去一年開展業務的能力沒有變化。
HTTL (64%)、零售和消費品(57%)以及能源(50%)行業中表示2022年業務變得更加困難的公司比例最高。相比之下,ITT行業的公司(33%) 、能源(30%)和亞馬遜物流(23%)行業最有可能表示營商便利性沒有改變,或者實際上變得更加容易。與前兩年不同,大多數中小企業(87%和大型跨國企業(91%)均表示,過去12個月營商環境變得更加困難。
過去一年,在華英國企業的悲觀情緒有所加劇。目前,42%的企業對明年的前景感到悲觀,而上次調查中這一比例僅為 9%。有趣的是,盡管89%的公司表示過去一年業務變得更加困難,但仍有28%的公司對2023年保持樂觀,另有26%的公司表示前景中性。ITT行業是最樂觀和最中性的行業(均為 44%)。最有可能報告悲觀前景的行業是創意(54%)、建筑環境(53%)、零售(50%)和亞馬遜物流(50%)行業。有趣的是,能源公司的分歧更大,40%的公司對前景持悲觀態度,而同樣比例的公司則對前景持樂觀態度。
過去一年來,將中國作為重點投資市場的英國企業比例明顯下降。31%的企業將中國視為來年的高度優先事項,低于去年的59%;30%的企業將其視為中等優先事項,27%的企業將其視為低優先事項,而去年分別為19%和10%。
只有創意(54%)和教育(39%)行業的企業最常將中國作為其全球投資計劃的高度優先事項。雖然教育行業的公司最有可能將中國列為高度優先事項(39%),但這比去年進一步下降,去年有46%的公司將中國列為2021年的首要事項。醫療保健(35%)和AMT(37%)的行業最有可能將中國視為明年的低優先投資市場。提供服務的公司更頻繁地表示中國是高優先市場(35%),而提供商品的公司更頻繁地表示中國是中優先市場(31%),這可能反映了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對中國的商品業務影響更大。
盡管中國作為優先投資目的地的地位明顯下降,而且悲觀情緒也很高,但大多數英國企業表示,明年他們將維持(43%)或增加(30%)在中國大陸業務的投資。然而,考慮增加對華投資的企業比例較去年的46%下降了16個百分點。看來,最大比例的企業采取了“觀望”態度,即在2023年維持當前投資水平,比去年增加5個百分點。但令人擔憂的是,18%的英國企業將在2023年減少對中國大陸業務的投資,與前兩年的7%相比大幅增加。
與ITT行業的高度樂觀情緒相一致,該行業56%的公司將在明年增加投資,突顯了他們對市場的信心。醫療保健(57%)和AMT(41%)行業的企業也更有可能報告投資增加。盡管悲觀情緒較高,但創意(25%)、建筑環境(24%)、亞馬遜物流(24%)和零售(21%)行業中不到四分之一的公司表示正在考慮減少投資,其中大多數表明2023年的投資水平沒有變化。
令人擔憂的是,過去一年,34%的英國企業感覺中國市場不那么受歡迎,而只有5%的英國企業感覺更受歡迎。28%的企業表示沒有變化,并繼續感到受歡迎,而同樣比例的企業則感覺沒有變化,并對自己的市場地位持中立態度。或許相對令人放心的是,只有2%的企業繼續表示感覺在市場上不受歡迎。
在不同的行業中,教育和創意產業最有可能在市場上感到不受歡迎,其次是建筑環境和 HTTL 公司,而沒有能源公司感到不受歡迎,并且報告沒有變化和繼續感到受歡迎的比率最高(67%)。與金融服務公司預測過去一年的盈利表現略有改善相一致,只有10%的公司表示感覺不太受歡迎,而超過一半的公司持中立態度,33%的公司繼續感到受歡迎。
與此同時,與大型跨國企業(30%)相比,中小企業(37%)更有可能感到不受歡迎。較高比例的大型跨國公司(38%)也表示他們仍然感到受歡迎(中小企業24%)。
地方保護主義和自給自足的趨勢日益增強(49%)是導致組織感覺外商在市場上不受歡迎或不受歡迎的最大因素,而外商缺乏政策支持(43%)或平等待遇 總體而言,與中國公司(31%)的合作是第二和第三被提及最多的原因。67%感覺不太受歡迎的HTTL公司將原因之一歸因于市場關閉,而所有零售和消費品公司都提到了增加其產品的本地替代品的挑戰。
然而,提供獨特產品的能力(53%)、對產品和服務不斷增長的需求(43%)以及與中國同行合作的機會(41%)有助于英國公司在市場上感到受歡迎。
2022年10月20日,利茲·特拉斯宣布辭去首相職務后,英國企業界對中英關系的看法發生了巨大轉變。在她辭職之前,65%的公司對進入2023年的雙邊關系狀況持悲觀態度,只有24%的公司持中立態度,4%的公司持樂觀態度。盡管該調查在特拉斯辭職時仍對回應持開放態度,但隨后大部分悲觀情緒轉向更加中立的立場(49%)。樂觀情緒也從4%略有上升至8%,但仍處于較低水平,不確定性也從8%的“報告不知道”小幅上升至12%。
盡管企業在中國和全球經濟中都面臨著挑戰和干擾,但略多于一半的英國公司將不會審查未來五年在中國的投資計劃。這一比例在建筑環境(73%)和金融服務(62%)行業的公司中最高。然而,仍有19%的公司將或正在考慮將部分業務職能外包出中國,而另外7%的公司正在考慮或準備完全退出中國市場。
令人震驚的是,有13%的中小企業正在考慮或計劃完全撤出中國,另有23%的中小企業可能將職能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地方,而大型跨國企業的這一比例分別為2%和17%。行業中,考慮離開的企業比例最高的是HTTL(15%)、專業服務(10%)和FBA(9%)。
通過上述內容已經可以看出英國企業對于中國營商環境變化的態度。來自其他國家的外企想必都是感同身受。問題已經很清楚了,想要留住外企就要解決他們關心的這些問題。
關注 | 園區薈(ID:biaozhunpark)
來源 | 財經姝婷說
內容合作 | bjzhouyanjun(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