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重癥監護室》是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護理學院的Patricia M. Davidson教授主編的一本關于重癥監護室的醫學科普書籍,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鄒海博士、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朱華棟教授、廣東省人民醫院急診科李欣教授共同譯著。本書從一位經驗豐富的重癥監護室醫護人員的視角,對重癥監護室的環境、關鍵人員的角色和職責進行了描述。
譯者:鄒海、朱華棟、李 欣、陳臻瑤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23年12月出版
主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馬昕
/ 新民晚報副總編輯閻小嫻重點推薦
本書從重癥監護(以下簡稱ICU)的定義和功能開始,詳細解釋為什么ICU對危重病患者至關重要,以及 ICU在醫學體系中的角色和價值。讀者將對ICU的工作原理和治療目標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進而明白醫護人員如何通過高超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護理和治療。
《走進重癥監護室》不僅提供了醫學知識的科普,還詳細介紹了ICU中常見問題的治療和患者家屬可能遇到的問題。這些信息為醫生和護士提供了一個框架,可以更好地與患者和家屬交流,回答他們的問題,解釋治療方案,并提供支持。這樣的信息傳遞有助于建立更加開放和透明的溝通渠道,減少誤解和焦慮,有利于醫患之間的信任關系建立。
醫學科普是醫學領域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一種教育的傳播形式,它不僅有助于普及醫學知識,還有助于患者和家屬更好地了解疾病和治療過程。在過去,醫學科普主要依賴于書籍、學術論文和專業講座,這些方式雖然有效,但相對抽象和晦澀,難以讓普通人理解。《走進重癥監護室》采用了創新的科普模式,通過實景還原,將監護室的真實情景呈現給讀者。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患者和家屬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重癥監護室的工作環境和醫學實踐。通過逼真的場景再現,讀者可以更容易地理解醫生和護士的工作內容,以及各種醫療設備的作用。這種直觀的學習方式有助于打破醫學知識的壁壘,讓普通人也能夠理解和參與。
總之,《走進重癥監護室》作為一本創新的醫學科普書籍,不僅向讀者介紹了ICU的工作原理和醫學知識,還通過實景還原和案例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幫助患者和家屬更好地理解和應對ICU中的挑戰。它為醫患關系的建立和醫療協作的推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復率和治療效果,同時也提升了醫療衛生領域的科普教育水平。通過促進醫患之間的信任和合作,這本書有望在未來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推動醫療領域朝著更加人性化和普惠的方向發展。
廖智:命運將她打落深淵,她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 世說新語〉風物》:夢回風流魏晉,一覽市井百態與人間煙火。
生活可以很美好。如果累了,不妨慢下來,喝杯茶,看看書。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