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著、盼望著”,馬上就要到“元旦”小長假了!可由于調休制度的存在,每逢節假日來臨,調休相關的話題便會成為熱搜。隨著元旦的臨近,元旦假期長短與調休話題毫無意外地沖上各大熱搜榜單。
2024年元旦放假通知
2024年元旦恰逢星期一,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元旦通知為:2024年元旦從2023年12月30日(星期六)至2024年1月1日(星期一)放假共3天。很多網友對此吐槽,明明就放一天,為何要說成三天。所以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新中國節假制度的演變歷程。
中國的休假制度由來已久,先秦時期已有雛形。據《漢律》記載,至晚從西漢初期,已有正式的休假制度,當時規定“吏五日得一下休”,也即每工作五天,官吏就可休息一天,稱為休沐。
而節假日制度也在兩漢時期開始萌芽。唐代法定節假制度正式成型,據《唐會要》等記載唐代全年法定民俗節假日多達27個,共計53天,宋代進一步擴大到28個法定節假日,共計77天。元代以后,節假日被大幅壓縮,至清代只剩下一個時長近一個月的正旦大假期。
民國時期,在全面西化思潮的影響下,發布改歷改元通電,改用西歷,傳統節日被取消。
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開始,我國的節假制度歷經多次調整。
元旦快樂
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每年共有四個法定節假日:元旦、春節、五一勞動節、十一國慶節。元旦和五一各1天,十一2天,春節3天,共計7天。這一制度真正沿用了50年。
二十世紀末,受97金融危機影響,為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時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副秘書長的張國寶向朱镕基總理提議,在原有的法定假日基礎上延長放假時間,元旦、春節保持不變,五一、十一各延長至3天。
這一建議的提出還有一個時代背景。建國后我國實施單休制,即每周工作6天休息1天,周一到周六為工作日,只有周日為休息日。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為與國際接軌,1994年我國嘗試工作制度改革,實施單雙周制度,即單周只休息周日,雙周休息周六、周日兩天。經過一年探索,1995年正式實施每周五天工作制,周六、周日雙休。
如此當春節、五一、十一放假3天后,可以與前后兩個周末進行合并,形成長達七天的假日。當然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進行調休,這也是調休制度形成的根源。1999年9月,這一增加假日的報告得到通過,節假日由4個7天,變為4個10天。當年十一國慶節,全國人民迎來第一個黃金周。
法定節假日調整
黃金周在促進消費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由于人們的出行、消費需求過于集中地釋放,給交通、餐飲、住宿、安全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隨著時間推移,呼吁取消黃金周的聲音越來越大。而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對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認為傳統節日并非只有春節一個,呼吁將部分傳統節日設為法定節假日。
2007年12月,公務員國務院公布新的法定節假日辦法,以適應新的形勢,規定:自2008年起取消五一黃金周,改五一假期為1天,同時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為法定節假日,各放假1天。法定節假日由10天變為11天,調休制度繼續執行。同時,春節的法定假日由本來的初一、初二、初三,變更為除夕、初一、初二。
2013年12月11日,國務院第三次修訂《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前兩次分別為1999年9月18日、2007年12月14日),保持原有節假日不變的同時,調整春節放假時間,重新改為初一、初二、初三。
新年氣氛
自新中國成立起,春節假期一直為3天,不過除夕作為法定假日只存在6年,其余時間皆為初一、初二、初三。2024年節假日時間公布時,部分網友對除夕上班表示過不滿,估計節前還會有一波。
五一黃金周取消后,有人認為3天太短,不夠不盡興,不斷有聲音呼吁恢復。2019年順應民意,在不改變節假日天數的同時,通過調休將五一假期延長到4天。2020年起,又改作5天。
如今節假日的格局為:元旦1天,春節3天,清明1天,五一勞動節1天,端午1天,中秋1天,十一國慶節3天,共計11天。通過調休,元旦、清明、端午、中秋各3天,五一5天,十一、春節各7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