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主辦方
12月20日,首屆土壤健康與再生農業論壇在北京友誼飯店舉辦。本論壇由國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先正達集團中國主辦,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厚圃土壤健康+承辦,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土壤學會土壤健康工作組、中國土壤學會土壤工程工作委員會、耕地保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化工大學化工資源有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低碳農業協會土壤碳匯與肥料減排分會作為支持單位。
活動簽到處 | 攝影:賈玥/TNC
主論壇
先正達集團中國黨委副書記王鐵林,國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申建波,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中國辦公室南南合作主管賈焰,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駐華代表處姚春生先后致辭。先正達集團中國作物營養作物鉀肥業務總經理、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勝男主持。
徐明崗院士作主報告 | 來源:主辦方
在上午舉行的主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明崗帶來題為《從農田長期試驗看耕地質量提升與土壤健康》的主報告。他從長期試驗的主要特征、農田作物產量演變與高產穩定性-持續性、耕地質量核心指標-土壤有機質演變與產量關系、土壤pH值與產量的關系、土壤生物多樣性與指標演變與耕地質量、長期試驗耕地質量與土壤健康等方面進行講解。他認為,農田長期試驗提供了不同的健康土壤、不同健康土壤的指標和產量以及典型案例,可以提出健康土壤的驅動因素和培肥技術,是健康土壤研發的核心平臺。
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研究員李少帥、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副主任李榮、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農產品產地環境評價中心主任鄭順安、厚圃土壤健康負責人傅春杰分別圍繞“國土整治助力耕地保護的思考”“我國鹽堿地高效治理與利用”“農田可持續安全利用形勢與任務”“先正達集團中國厚圃土壤健康戰略與實踐”的主題發言。
李穎作主報告 | 來源:主辦方
TNC中國項目可持續農業總監李穎分享《再生農業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報告。她介紹了以“土壤健康”為核心的再生農業的定義和目標、保護對象和五大保護原則,土壤健康帶來的多重效益,TNC與合作伙伴在黃淮海地區共同合作開展的“潤田”項目進展與成效,以及再生農業的新興轉型機遇和相關案例。
來源:主辦方
在主論壇上,土壤健康新時代人才培訓計劃正式發布。土壤健康作為知識密集型且跨學科領域,目前社會認知度較低,知識體系結構龐大,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專業人才相對稀缺。為了促進行業的技術進步和創新發展,本次論壇特別發布了土壤健康新時代人才培訓計劃。該計劃從意識層、認識層、能力層、運營層等四大模塊制定了完善的培訓體系,未來將從耕地保護、土壤健康基礎知識與再生農業、土壤健康評價診斷、土壤數字化平臺應用、運營策略等方面,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為社會培養領先的土壤健康專業人才。
《健康土壤培育與實踐指南》贈書儀式同時舉行。
分論壇
“再生農業與農業固碳減排”分論壇現場 | 來源:主辦方
本次大會設置了“土壤健康科技與服務創新”和“再生農業與農業固碳減排”兩個平行分論壇,與會人士就相關議題作了深入的探討。其中“再生農業與農業固碳減排”分論壇由李穎主持。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俊玲、FAIRR中國市場專家黃暢通、商道咨詢合伙人張圣分別圍繞“土壤健康的重要性和評價”“投資者和大型農業上市企業如何支持再生農業發展”“再生農業的企業實踐與碳減排路徑探索”發言。
張俊伶作報告(上)李殷如作報告(下)| 來源:主辦方
TNC中國項目可持續農業專員李殷如帶來《未來農業的自然底色——再生農業》的報告。她重點介紹了再生農業的生態和經濟效益,以及TNC此前發布的《農業食物生產區域》報告及其中提到的在阿根廷、印度、肯尼亞和中國華北平原的實踐案例。
TNC《農業食物生產區域》報告供嘉賓現場取用 | 來源:主辦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