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發(fā)挑戰(zhàn)賽#
在古裝戲里,欽差大臣是一份很威風的職業(yè)。他手執(zhí)尚方寶劍,成為皇帝的形象代言人,威風凜凜地巡視地方。他擁有先斬后奏的權力,因此所到之處,地方官員莫不夾道歡迎、誠惶誠恐,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欽差老爺,輕則丟掉官帽子,重則性命難保。
真的是這樣嗎?
至少在清朝時期,欽差大臣是沒有這樣威風的。這里,就以曾國藩為例,看一看清朝時期欽差大臣的權力大小。
曾國藩
1860年(咸豐十年),已經(jīng)50歲的曾國藩迎來了他人生的一個高峰。由于兩江總督何桂清放棄常州逃到上海,導致蘇州、常州兩座重鎮(zhèn)失陷,清廷震怒,將他革職拿問。空下來的兩江總督寶座,清廷賜予給了曾國藩。至此,曾國藩終于躋身封疆大吏之列。
清廷對于曾國藩,以及他率領的湘軍寄予厚望,希望依靠他們平定太平天國。鑒于太平軍在江蘇、浙江、安徽等地流動作戰(zhàn),攻城掠地,給清廷帶來巨大的威脅,清廷便任命曾國藩為欽差大臣,督辦蘇、皖、浙、贛四省軍務,其巡撫、提鎮(zhèn)以下悉歸節(jié)制。這就是說,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四省的軍務都統(tǒng)一歸曾國藩督辦,四省巡撫、提督和總兵都要接受他的命令。
一個漢人竟然擁有如此大的權力,這在清朝近300年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作為欽差大臣,曾國藩手里有沒有皇帝御賜的尚方寶劍呢?
答案是否定的。明朝時期,的確有“先斬后奏”的尚方寶劍,但是到了清朝,尚方寶劍被廢除了,不再使用。所以,在《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里,當周星馳扮演的包龍星拿著一把祖?zhèn)魃蟹綄殑頂貧⒊Mr,大太監(jiān)李蓮英會說“大清開國以來,從沒聽說過有什么尚方寶劍”,質問他“用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
李蓮英
曾國藩手里有兩樣東西,可作為欽差大臣的權力象征。
一是王命旗牌。這是一種寫有“令”字的藍旗和圓牌,由清廷頒發(fā)給欽差大臣、總督、巡撫,作為具有便宜行事權力的標志。同治元年正月初十,曾國藩就收到了兵部發(fā)來的令箭十二支、令旗十二面,以及王命旗十道。旗牌上都寫著均滿漢文“令”字,而黃緞制成的王命旗上面還有“江南飲差大臣兵部尚書銜兩江總督”字樣。
二是欽差大臣關防。關防是一種印信,由禮部頒發(fā)給臨時派遣執(zhí)行差事的官員,事畢之后需要交還給禮部。清廷一共鑄造六顆欽差大臣關防,供三品及以上大臣外出執(zhí)行差事使用;另外鑄造四顆欽差官員關防,供三品以下欽差官員使用。曾國藩作為兩江總督,例兼兵部尚書銜,為從一品大員,自然獲得了一顆欽差大臣關防。
欽差大臣關防
曾國藩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奉旨督辦蘇、皖、浙、贛四省軍務時,轄區(qū)發(fā)生了一件事情——安徽團練頭子苗沛霖反叛朝廷,攻打壽州;安徽巡撫翁同書卻不戰(zhàn)而逃,逃到了京城。照說,翁同書是曾國藩的下屬,此前又有過一次不戰(zhàn)而逃的經(jīng)歷,曾國藩完全可以“先斬后奏”。可是,曾國藩并沒有這樣做,而是將情況奏報到朝廷,由朝廷來處理翁同書。
這一件事,既體現(xiàn)了曾國藩謹小慎微的性格,也反映出他作為欽差大臣的權力并不大。
當然,曾國藩是皇帝派出的欽差大臣,深受皇帝信任,自然也不是白當?shù)摹?/p>
咸豐十一年,他制定三路軍進軍之策“以圍攻金陵屬之國荃,而以浙事屬左宗棠,蘇事屬李鴻章”,并以此為理由,向朝廷推薦曾國荃、左宗棠、李鴻章三人。最終,曾國荃被任命為江蘇布政使,左宗棠被任命為浙江巡撫,李鴻章被任命為江蘇巡撫。
曾國藩、曾國荃、曾紀澤
再加上此前在曾國藩的推薦下,被任命為安徽巡撫的李續(xù)宜,被任命為江西巡撫的沈葆楨,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四省的軍政一把手,幾乎都由曾國藩所信任的人控制。
由此可見,曾國藩的湘軍能夠牢牢控制江南一地,與欽差大臣這個職業(yè)也有很大的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