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4月5日中午,校長的專機飛抵緬甸臘戌,此來目的有三,第一是視察遠征軍,畢竟是首次踏出國門打鬼子,第二是會商部署所謂的三方聯合會戰,第三是順便捎個人,送“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司令長官”、陸軍中將羅卓英上任。
羅卓英
此前羅卓英的職務,是九戰區副長官兼第19集團軍總司令,專門負責贛北方向的作戰,其實職權是比較獨立的,作為“土木系”絕對的二號人物,連戰區長官薛岳也得讓他三分。所以對于羅卓英赴任滇緬,老虎仔是非常支持滴,這事你得品。
從江西到滇緬路途遙遠,加之羅卓英還得辦理交接,所以不能第一時間到職,是故遠征軍出動時,以“副司令長官兼第5軍軍長”杜聿明,暫代司令長官,所屬三個軍已經先期開拔。為了趕時間,羅卓英這才有幸搭上了校長的專機。
第五軍軍長杜聿明
羅卓英是個儒將,為人處事很是穩重和氣,恐怕這也是選擇他出任司令長官的重要原因之一,畢竟涉及到中、美、英的聯合作戰,方方面面的關系都需要協調處理。甫一上任,羅卓英就感覺腦袋嗡嗡的,因為左右都不讓他省心。
一邊是史迪威這個老頭,連校長都不太放在眼里,態度不可能友善;一邊是杜聿明也不太聽招呼,杜是“五軍系”的小頭頭,后面的大佬是何應欽,對“土木系”四處抓權很是反感,加之有直接“通天”的權限,對羅卓英很不感冒。
史迪威跋扈強硬,杜光亭陽奉陰違,這都讓羅卓英焦頭爛額,只能盡力維持高層指揮的團結和平衡。到了會戰流產全軍敗退之時,羅卓英也同意了史迪威的意見,率遠征軍長官部退往印度,同時電令杜聿明跟上。
羅卓英
應該說,羅卓英這一時期態度比較軟弱,一方面是初次跟外國人打交道,怎么搞心里沒譜,很多時候都由著史迪威做主。另一方面,第5軍是遠征軍的絕對主力,杜聿明不配合,羅卓英也沒有掌握實際軍權。
杜聿明果然抗命,單獨向校長表態,有把握率第5軍等主力回國,反正沒必要逃往印度,在校長的支持下,終于鉆了野人山,試圖繞道高黎貢山回去云南,后果是釀成巨大損失。
羅卓英又氣又急,杜聿明后來無奈也撤到印度后,雖然奄奄一息,羅長官也沒啥好臉色。再后來,羅卓英安排飛機送杜聿明回國休養,自己于6月底到重慶述職。
此間在史迪威的建議下,已決定以孫師、廖師為基干組建“駐印軍”,美式裝備美式訓練,然后再殺回緬甸去,校長也是同意了的,但是仍然要對羅卓英面授機宜。
檢閱部隊
駐印軍以史迪威任總指揮、羅卓英任副總指揮,然卻給羅卓英單獨成立了“副總指揮部”,啥意思呢,就是盡量保持中國軍隊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這也是羅卓英的建議,他開始反思前一階段大敗的原因,總認為美英不值得完全信任。
史迪威看在眼里,當然生氣,兩個人小矛盾小沖突不斷。不久以后,史迪威又一次發難,要求重慶當局槍斃作戰不力的第6軍軍長甘麗初、第66軍軍長張軫,校長很尷尬,羅卓英也不太滿意:怎么處置敗軍之將,不是你們美國人說了算的!
最后的處理結果,是甘麗初和張軫被“撤職查辦”,史迪威大為不滿,于是繼續提出要求:遠征軍新組以后,團以上軍官應由美國人擔任,否則就不提供美械裝備。
羅卓英終于爆發了,認為史老頭過分了,兩個人吵得一塌糊涂。
檢閱部隊
這次雄起讓美方很意外,史迪威吵不過羅卓英,就祭出老辦法,抬出羅斯福要挾校長,揚言跟羅卓英無法繼續合作了。
校長就此借力打力,瓦解了史迪威想把團以上軍官換成美國人的企圖,但同時也得做出讓步,羅卓英被調離已成定局。
1943年5月,羅卓英調回重慶擔任軍令部次長,“副總指揮部”也宣布撤銷,雙方打個平手。關于繼任人選,軍政部先提名了黃埔二期的邱清泉(資歷降下來了,怕繼續吵),校長琢磨琢磨,“邱瘋子”脾氣太火爆,搞不好可能跟史迪威拔槍相向,給否了。
黃埔一期的鄭洞國,最終被選中,出任駐印軍副總指揮兼新編第一軍軍長,這場紛爭總算告一段落。
駐印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