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理查德·加斯奎特剛剛結束在馬洛卡納達爾網球學校的冬訓。這位法國網壇常青樹說同齡的好友拉斐爾·納達爾狀態不錯,已經告別傷痛為新賽季好了準備。與此同時,他自己也對新賽季充滿期待,盡管他已經是一位37歲的老將了。
“我取得過一些很好的成績,現在看起來簡直不可思議。我打了超過20年網球,2023賽季拿到職業生涯的600場勝利,我很開心能夠走到這里,當然我會竭盡所能地再贏更多的比賽?!?/p>
上個月過完22歲生日,捷克球員吉里·萊赫卡也整裝待發。這位身高1米85、體重81公斤的好手在2020年轉入職業,本賽季從ATP積分榜的第81位沖上年終的第31位,于8月份的溫斯頓·塞勒姆公開賽上闖入決賽。
“我們還年輕,想要去探索更多的事物,做出更多的嘗試。最重要的是從網球當中獲得樂趣,希望我能夠做到這一點,并且讓更多的人喜歡我和我的網球。”
這是兩位不同國家、不同年齡、不同時代的選手,但他們在衣著上達成了統一,雙雙穿著法國運動品牌le coq sportif征戰職業網壇。
2023年12月22日,在北京國家網球中心南區的紅土場上,一群熱愛運動的人們同樣身著該品牌,用熱情點燃寒冬,積極地擁抱生活,以網球的名義,以熱愛的名義。
沿著時間的長河回溯到1882年,法國東北部奧布省小鎮奧爾維利耶爾圣瑞利安的一家服裝工廠里,埃米爾·卡姆賽特正對著面前的操作臺和剪裁板構思他的新產品。
作為一名狂熱的體育愛好者,他被當時席卷全國乃至全歐洲的運動熱情所帶動,身邊總是圍繞著一群從事自行車、足球和橄欖球的家人和朋友。工作之外,他和他們聊天的話題總是離不開體育,周末更是會身體力行地去賽道上為他們歡呼。
為了能夠讓朋友們取得更好的成績,同時在人群當中更加搶眼,卡姆賽特萌生了為他們制作服裝的想法。他從材質的選擇開始,利用自己多年來積累的剪裁能力,希望制作出兼具設計感和功能性的運動服。
由熱愛到投入,由投入到創新,由創新到實用,由實用到風靡。
他做到了這一點,那些標記著“競技用針織服”的運動服和內衣不但能夠滿足親朋好友的各種運動需求,還實現了成績的突破,也讓更多的客戶聞名而來。小工廠很快變成了大品牌,隨著時間的推進以及產品的不斷升級,這只名為“熱愛運動的公雞”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運動服裝、鞋襪以及配件的生產商,以其在體育領域專業的功能性、出挑的設計剪裁而著稱。
1882年,le coq sportif創立。1929年,品牌開始為自行車選手定制專業的騎行運動衫。從1912年到1972年,它連續作為法國代表團的服裝贊助商出現,還成為1924年巴黎奧運會的官方贊助商以及2024年巴黎奧運會官方合作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恰逢法國體育尤其是網球大發展的時期:法國選手們把象征世界男子網球最高集體榮譽的戴維斯杯冠軍帶回巴黎,法國網球公開賽在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力;無論男女選手都不再拘泥于單調的英式白色羊毛針織衫,法式設計的輕松愉悅以及舒適優雅出現在紅土場以及更多的場地之上。
與此同時,伴隨著女性主義浪潮的興起,包括傳奇球員蘇珊·朗格倫在內的女選手們都積極呼吁并身體力行地參與其中。
她果斷地擺脫了白色的緊身胸衣和套著襯裙的長裙,身著及膝短裙參加大滿貫賽事,帶動更多女性和更多人自由地展現身體之美、運動之美。如今,法國網球公開賽比賽地羅蘭·加洛斯的第二大球場以她命名,她揮舞球拍裙角飛揚的動作也被定格在這座球場的入口處。
“一夜之間,巴黎四分之三的時尚都來源于運動了?!薄禫ogue》雜志寫道,“這些新的時尚形象被定位于年輕運動女性的勝利,每一個人都擁有如下的特質:聰明、有學問、具有創造精神。”
在這種風潮之下,1939年le coq sportif擴大自己的生產外延,開始出品適合日常穿著的運動套裝——大翻領、寬束腰的設計以及哈倫風,其時尚感完全不輸當下,直接走上法國乃至世界的潮流最前沿。
與此同時,le coq sportif在注重時尚的同時也兼顧專業和舒適。那些在世界網球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選手當中,阿瑟·阿什、雅尼克·諾阿、賈斯汀·海寧都曾身著該品牌取得過輝煌的戰績。
1968年,阿瑟·阿什奪得美網冠軍,并且以主力球員的身份率領美國隊贏得當年的戴維斯杯冠軍。此后,他又贏下了包括澳網和溫網在內的兩個大滿貫冠軍。
作為非裔球員,他不只是在平權運動、慈善運動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鼓舞更多黑人選手參與到網球運動當中,更是在1968年網球進入公開賽時代之后,和其他幾名男選手在1972年發起并成立了國際職業網球聯合會(ATP)。這成為網球史上劃時代的大事,職業球員的生存狀況得以不斷地改善和提升。
“成功是一個旅程,而不是目的,你所要做的遠比結果更重要。”他的話被所有人銘記,美網舉辦地的中央球場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無數人以阿瑟·阿什為榜樣,1960年5月18日出生的雅尼克·諾阿是其中之一。
諾阿的父親扎克里來自喀麥隆,是一名優秀的足球運動員,1961年幫助法甲色當隊奪得法國杯的冠軍。但他并沒有像父親一樣踢足球,而是選擇了網球。這種選擇是幸運的,更加幸運的是他在1971年遇到了前往喀麥隆推廣網球以及反對種族主義的阿瑟·阿什。
在喀麥隆首都雅溫得的一個網球訓練營里,美國人看到了11歲的雅尼克·諾阿,當時他還沒有一把真正的網球拍,而是用木板來擊球。
然而他的天賦還是征服了阿瑟·阿什,后者在知道他的母親來自法國之后,立刻給時任法國網球協會(FFT)主席的菲利普·夏蒂埃打電話,告訴他自己的發現,并且希望雅尼克能夠得到足夠的支持以成長為一名真正的網球選手。夏蒂埃毫不懷疑阿瑟·阿什的眼光,拿木板的喀麥隆小子當年就被法國網協送去位于尼斯的青少年訓練基地。
1983年的6月,全法國都在等一場法網決賽,對陣雙方是衛冕冠軍瑞典人馬茨·維蘭德和法國本土球員雅尼克·諾阿。
自從1946年的馬塞爾·伯納德以來,就再也沒有本土球員能夠捧起“火槍手杯”,這吊足了法國網球迷的胃口,他們把所有的期待都放在了這位來自喀麥隆的小伙子身上。
“當我準備走入球場時,渾身的汗毛都豎起來了,因為看臺上人們的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我還沒有比賽,他們就已經把我當成了英雄?!被叵肫鹉且荒?,雅尼克·諾阿說道。當時,他穿著一件亮紅色的le coq sportif夾克衫,在“Noah Noah”的唱誦中開始熱身。
他和維蘭德展開鏖戰,每一個回合他都耐心地應對,增加更多上旋,把球打得更深。
“像一條眼鏡蛇一樣滑行”,這是人們對他的贊揚,仿佛球場就是他的領地。6比2、7比5、7比6,他以3比0的大比分獲勝,白色的Polo衫后背上都是紅色的泥土,那是他不斷飛身救球時留下的印記,也是榮耀的印記。
“我在羅蘭加洛斯收獲了最美好的回憶,它會永遠留在我的心里?!?014年接受CNN采訪時,他依然難掩興奮:“如果我的人生是一卷磁帶的話,那么最好的那一部分就錄制于1983年。每一次我看到它,我都會覺得自己是完整的。”
如今,諾阿依然是最后一位奪得法網男單冠軍的本土選手,他身著le coq sportif球衣捧杯的照片被印在中央球場的墻面上,羅蘭·加洛斯球場的一座大門也以他命名。
時間的鐘從不停止向前,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里賈斯汀·海寧成為名副其實的“紅土女王”。
在職業生涯初期,比利時人就身著le coq sportif的球鞋征戰網壇。
le coq sportif2023年的紅土網球戰靴以密佑高架橋為靈感,這座大橋始建于2001年,正是19歲的海寧首次闖入溫網決賽的年份。2024賽季,產品再次升級之后,鞋面保留了大橋骨架的設計元素,鞋底材質升級為碳板更是在增加了支撐性的同時減輕了重量。
不只是球鞋,le coq sportif 2024春季網球系列從網球運動揮拍、滑步的優美曲線中捕捉靈感,結合塞納河上粼粼的波光,構繪出了一種法式的優雅格調和迷人魅力,傳遞出“愉悅、包容、創新、與時俱進”的品牌主張,將藝術融于運動,在運動的喜悅之中尋找生活的平衡點。
于是,2023年的12月,當網球愛好者們穿上集歷史和現代、傳統和科技于一身的它在紅土場滑步時,身后那條纖長、美妙又穩定的印記會提醒每一個人:在這一刻,我們遇見了1882年的巴黎,也遇見了傳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