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點亮鄉村,文化滋潤生活。12月23日,以“歡樂瀟湘美麗張家界”為主題的張家界市2023年“冬季村晚”暨武陵源區“農商行杯”首屆鄉村文化藝術節在千古情景區舉辦。薈萃全區各鄉(街道)的“草根”文藝愛好者、群眾性文藝團隊聯袂呈現一場全新形態的鄉味藝術盛宴,吸引逾3000名當地市民和群眾觀演。
當日,藝術節在盛大的非遺文化展演活動中拉開序幕,本土藝術團體和群眾自編自演舞龍、花燈、陽戲、圍鼓、三棒鼓等眾多非遺文化項目超燃上演。琳瑯滿目的鄉土集市,帶有鄉土味的臘貨、小吃、手工藝品等讓人目不暇接。鄉村斗歌大賽,現場掌聲、喝彩聲不斷,來自各鄉(街道)的“草根”文藝愛好者抽簽登場,一展歌喉。同時,各鄉(街道)的群眾性文藝團隊也各自展現了精彩紛呈的文化節目。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當晚,大型群眾性文藝匯演將鄉村藝術節活動推向高潮。開場舞《武陵春潮》通過創新的藝術形式生動詮釋了鄉村振興路上武陵源區農民群眾的幸福生活,展現了鄉村全面振興的豐碩成果以及新時代農民群眾的嶄新風貌。好戲接連不斷,歌舞《和諧家園》反映出了農民喜慶、百姓歡歌的鄉村文化繁榮景象;《山歌唱出好兆頭》用輕松活潑的語言、歡快明朗的節奏,唱出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新風采,演繹了大美武陵源的活力與魅力;舞蹈《歡樂阿婆》,彰顯了新時代農民蓬勃向上精氣神……“群眾自己演,大家一起看,這樣的鄉村文化真逮勁!”不少村民感慨道。
張家界市武陵源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龔興隆介紹,在張家界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首屆鄉村文化藝術節聚焦農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多角度展現鄉村文化魅力和鄉村振興豐碩成果。為了增強活動的參與性、突出農文旅相融合,采取鄉(街道)選拔賽和區級決賽的形式進行,共在鄉村基層舉辦了6場選拔賽,演出節目近百個、原創率達95%,分聲樂類、舞蹈類、朗誦類、曲藝類、民俗表演類,500多名鄉村群眾直接參與演出。通過活動,挖掘出一系列喜聞樂見的農民自編自導、自演自賞帶濃濃鄉味的藝術作品,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和引領性,讓群眾文娛的“種子”在鄉村的土壤上生根發芽,極大地活躍了鄉村文藝舞臺,為推動鄉村振興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吳勇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