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李觀看了一些鑒寶節目,某些藏家與專家互懟的畫面,某些網紅專家專治各種不服的名場面,給老李提供了茶余飯后的消遣樂趣,也讓老李學習到了一些“開門”的知識點,在一些古玩老師鑒寶的技巧上學到了一些皮毛。當老李回頭看看新會陳皮市場,居然發現了一些異曲同工之妙處。
可能有些讀者就會質疑老李了,為什么說新會陳皮和古玩鑒寶也有相似的地方?這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東西,怎么扯上關系呢?這里面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時間”。不管是陳皮還是古玩,都是“時間”尺度下的產物。
與古玩鑒寶相似的一些點,例如某個時期的古玩具備某個時間段的一些特質,而眾多的特質綜合造成了這個玩意具備真實性,而關鍵的一點就是,當這些特質的某一個不符合真實性,就可以判斷其為“假”。這一點放在新會陳皮的鑒別上也類似,特別是老陳皮的識別,有著類似的流程。
“一眼假”的陳皮
一、“一眼假”陳皮,為什么還能大行其道?
“一眼假”,顧名思義就是非常容易就可以看出來是假的,也是毫無識別難度的假東西。放在新會陳皮上,一眼假的陳皮大多數分為兩大方面,一是在產品介紹上寫明“八十年”“五十年”等年份遠年陳皮,基本99.99%可以一眼假,其次就是一身黑的陳皮,如上面圖片中工藝皮,一眼看過去就是造假陳皮。
那問題來了,為什么“一眼假”的陳皮,還可以在市場上生存這么久呢?
主要的原因就是新會陳皮“知名度”和市場“認知度”之間有巨大的“信息差”,例如如何為正經的新會陳皮,如何是工藝造舊的新會陳皮,如何為之真實年份的新會陳皮,還有產地、種植方式等等信息差,都在干擾著消費者的辨知能力。
在展會上各年份的新會陳皮
目前主流對新會陳皮的認知多來自于茶行業的標準,但茶行業和陳皮行業又是完全不一樣的領域,所以用在茶葉上辨識技巧用在新會陳皮上就是錯誤,但很多商家有樂此不疲地教導消費者以這個錯誤的認知方式去了解陳皮,最后就是如某些讀者朋友向老李表示自己越食越迷糊的原因。
這個跟古玩行業一樣,許多自詡摸了幾十年古玩的玩家堅定地相信手上的東西是“開門”的,這肯定是基于自己的認知領域去相信的,而當我們試想如果這些鑒別的知識本來就是錯誤的,那么在一百年,錯誤的知識仍然是錯誤的。
工藝皮
二、當存量市場足夠大,“信息差”的紅利就能吃很久
有讀者朋友問,那些在市場上靠做工藝皮起家的企業都已經是廣為人知了,但還是把陳皮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這是為什么呢?上文說到“信息差”是一個原因,而另一個原因就是“品牌”。在2020年以前,新會陳皮的品牌還是處于萌發狀態,靠著柑普茶、小青柑茶、陳皮白茶等陳皮組合產品慢慢出圈。
在2020年以前,新會陳皮作為典型的有知名度但市場產值低的品類,其中知名的品牌或者規?;钠髽I并不多,特別是市場上能看到大品牌,在幾年前的主營業務就不是在新會陳皮上的。在新會陳皮行業中,早期能投入到品牌建設的企業非常少,一方面是行業產值低,利潤空間有限,另一個就是市場需求不大,作為地方特色并沒有被全國消費者所接納。
但就是這樣的低迷的市場中,仍然有一些企業在做“品牌”,做擴張,這些投入的動作甚至被早期的行業人看為笑話,但現在又如何呢?不得不承認,目前某些品牌還是以做工藝皮為主,但老李也不否定它們對新會陳皮品牌宣傳早期投入的“貢獻”,也正因為這份早期投入的占位,讓這些品牌在這幾年風口中獲得了增量市場的紅利,也收割不少渠道支持。
新會陳皮的品牌發展,必然會經歷幾個階段,如萌發期、爆發期、競爭期、調整期等等,而處于存量市場的當下,因為其市場的需求體量足夠大,從而讓在萌發期就進入企業更容易成為現在頭部代表,并承擔著持續教育市場的責任。
外地柑到新會本地的水果批發市場進行銷售
三、“工藝皮”存在即是合理,而科普傳統皮更是任重道遠
新會陳皮作為一種沖泡煮的飲品,其口味和口感首先是被看重的,比如很多朋友就直言更喜歡工藝皮的那個口感。
早前一位在東北的朋友老沈找到老李說想搞點“正宗的”新會陳皮試試,在收到老李的新會陳皮后老沈說傳統陳化的新會陳皮味道不夠濃烈,跟早前被曝出造假的品牌新會陳皮有明顯差別,主要是“太淡了”。
老李分析了一下,身為東北人,老沈的口味是偏重的,對于老李自己自然陳化的新會陳皮,和他自己吃的那個品牌的“工藝陳皮”相比,工藝陳皮在沒有去酸去糖的陳化條件下,口感上保留了足夠的檸檬苦素和果糖,不管是味道還是口感,都比傳統陳化的陳皮要“刺激”得多。
而這種工藝皮造就的“刺激口感”,就是老沈這樣的“偏重口味”所喜歡的。老李到此也不需要再解析自己陳皮是不是正宗,也不說老沈的口味是不是正確的,但從老沈對于口味的判斷,就真的跟新會陳皮本身沒有關系,那純粹就是個人喜歡的問題。
這里也延伸談談,“工藝皮”之所大有市場,也是由于陳皮本身經過工藝造舊以后其味道會非常濃烈,特別北方市場消費者對口味的需求偏重時,其市場就可以接受“工藝皮”的存在,這也是為什么一些依靠工藝皮發展起來的“品牌”,在北方的市場比南方大很多的原因。
所以老李認為,工藝皮市場的存在就是有它的合理性,與其去大力論證工藝皮如何差,還不如去科普傳統皮的好,也許這才是對現在的市場認知、消費者教育以及對新會陳皮傳統文化傳承更有意義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