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法》第九條第(三)項規定,廣告不得使用極限用語。但是2023年的汽車圈,《廣告法》已經不起作用了,為了自家產品的營銷能出圈,車企老總在做PPT的時候絞盡腦汁,只要能紅,黑紅也行。
2022年李想的“500萬以內最好的SUV”讓“xx萬以內最好”成了新車宣傳的萬金油,今年大嘴余承東的“遙遙領先”,從科技圈火到汽車圈,直接入選2023十大網絡流行語。有人做過統計,問界新M7的發布會上,余承東90分鐘提了5次“遙遙領先”和20多次“領先”。
不過老余說了,“遙遙領先”不是隨便用的,“只有這個領域領先比較多的時候才會說。”該死,又被他裝到了。
另一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代表是李想,這位“微博王”隔三差五就在社交媒體上放狠話,什么“多檔插混沒前途,增程才是未來”、“很多友商那仨瓜倆棗的銷量,有啥可干的?被迫害妄想癥呀?”、“(MEGA)“真設計成這個鳥樣,我就把設計團隊都干掉,順帶自己跳樓”……炒熱度這方面,李想就沒輸過。
沒辦法,車圈太卷,市場太殘酷,你不會制造話題,就收割不來流量。76.9萬起售的極氪001 FR上市時,極氪智能科技CEO安聰慧說這臺車目前沒有對手,友商們五年內也造不出來。極越01上市時CEO夏一平直言“別人的頂配只是我們的標配,因為別人的終點線只是我們的起點線!”
即便是一向低調內斂的沃爾沃汽車,上海車展上也喊出了“新勢力會的,我們三年就學會了;我們會的,新勢力十年都學不會!”
其實夸自己怎么夸都沒問題,就像哪吒汽車CEO張勇說的,“你好你可以說你好,但是你不能說你好的時候非得把別人踩一腳,這太沒有品位了。”
洗牌
2023年,行業洗牌速度不斷加快,新造車的分化加劇,撐不下去的合資品牌撤出中國市場。
昔日的新造車頭部企業威馬,10月正式申請破產重整,而9月的慕尼黑車展期間跑去海外的創始人沈暉還讓大家等他的好消息,結果車主們等到的,只有APP無法登錄、手機鑰匙暫停服務。
同樣曾被寄予厚望的愛馳,也徘徊在破產邊緣,員工欠薪、辦公室欠租、工廠停工,不久前還因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和解協議,被上饒縣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成了老賴。
天際、雷丁、自游家、恒馳,有的已經倒下,有的還剩一口氣吊著,不是所有新造車都有機會挺到第二輪,即便是那些已經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的合資品牌,一樣逃不過優勝(參數丨圖片)劣汰的自然法則。
廣汽三菱敗退中國市場,產能被廣汽埃安全盤接收;北京現代兩次掛牌出售重慶工廠,一再降價卻找不到接盤俠;神龍汽車再次出售旗下兩家工廠,獲得17億元輸血。
2024年,還會有更多玩家離場。
裁員
行業不景氣,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裁員的消息隔三差五出現,當然沒有企業愿意承認自己真的在裁員,大家會用各種名詞包裝,比如組織架構調整、合理崗位優化、無薪輪休、提前買斷、合同工解約等等。
上半年,福特中國被曝裁員1300人,離職員工能拿到N+3賠償;悅達起亞發布管理層輪休通知,涉及100余人。
下半年,廣汽豐田、廣汽本田、高合、奇瑞捷豹路虎都被傳出過大規模裁員,但是也都一一辟謠,最實誠的還是蔚來,直接宣布裁員10%。
當然,裁員不是中國市場專利,跨國車企在海外的動作也不小。大罷工期間,美國的通用、福特和Stellantis已經裁員上千人,歐洲的大眾集團軟件部門CARIAD要裁員2000人,零部件巨頭大陸集團的汽車子集團計劃裁員5500人。
內卷的結果,就是淘汰賽加速,被淘汰的不只是車企,還有汽車行業從業者。
變革
想活下去,車企就要加速變革,活水不死。
伴隨年初“鐵娘子”王鳳英出任總裁,繼去年10月之后,今年3月小鵬汽車再次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完成了營銷體系改革,從采購部門開始反腐,管理層也進行了大換血,12人的高管團隊只剩2人。從下半年小鵬汽車的銷量和股價回升表現來看,改革已初見成效。
今年險些淪為最慘新造車的蔚來,也開啟了一場刮骨療傷,合并重復建設的部門與崗位,變革低效的內部工作流程與分工,取消低效崗位,推遲和削減 3 年內不能提升公司財務表現的項目投入。
新造車在不斷變革重組,有百年歷史的汽車行業巨頭同樣沒有停下腳步。博世集團今年宣布重組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將智能交通業務重組為七大事業部。大陸集團也宣布對汽車子集團進行戰略更新,將六大業務合并為五個業務領域。
為了在變化迅猛的智能電動汽車時代保持盈利,準確把握業務方向,發現問題時能及時調整戰略部署,是大企業必備的技能。
跨界
雖然行業內都在喊著“品牌過剩”、“產能過剩”,但是依然有跨界玩家入局造車。
2023年最讓人期待的就是小米汽車,下半年開始,隔三差五我們就會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小米汽車的花式諜照曝光,有些拍攝效果比官攝還精美,當然其中不乏泄密之作,這些泄密照片不僅為小米帶來熱度,還帶來了幾百萬的違約金。
拋開八卦不談,小米汽車確實是這兩年汽車圈最讓人期待的新品牌,它有可能將手機圈的顛覆戲碼,再次在汽車圈上演一遍嗎?除了拭目以待我想不出更恰當的詞。
去年7月吉利旗下的星紀時代取得魅族科技的控股權后,大吉利就徹底打通了汽車和手機之間的壁壘,吉利旗下的品牌能造手機,魅族也可以造車。
今年6月星紀魅族與極星汽車成立合資公司,極星透露計劃在中國推出一款與品牌同名的高端智能手機,并將搭載基于星紀魅族現有技術平臺Flyme開發的極星操作系統;上個月魅族宣布正式進入汽車市場,為魅友們打造一款專屬的DreamCar。
即便沒有收購現成的手機廠商,車企也能自己造手機。9月21日,2023蔚來創新科技日上正式發布了首款手機NIO Phone,李斌說蔚來手機“不是遙遙領先,但很好用。”阿維塔CEO譚本宏也在微博上透露,與華為聯合打造的華為Mate60 Pro阿維塔特別版正在快速推進中。
十個關鍵詞,無法概括2023年汽車行業的精彩,處在行業大變革時代的我們何其有幸,能見證如此波瀾壯闊的行業發展進程。
展望2024年,內卷還將加劇,機會的風口在收窄,但是機會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希望深處汽車行業的我們,都能在悲觀中保持樂觀,在逆境中看到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