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徽商文化,助力安徽發展”成為徽商總會的成立內涵】
吾球商業地理:
當年的徽商是中國傳統商幫中重要力量,但因為沒抓住時代轉型的機遇而孤寂。今天,新徽商站在了改革開放的土壤上再次來勢兇猛。當我們回望過去,一定要懂得徽商之所以成為徽商的原因:誠信、團結,還有冒險、奮進。如果要給新徽商再加三個標簽,那就是實業,創新,以及光“徽”……
采寫+主編/王千馬
圖片/綜合;編制/大腰精+牛兒響叮當+喲嚯
很多人驚訝于合肥乃至安徽的變化,以為是天降奇遇,卻沒有看到它背后安徽人包括徽商的巨大力量。從2023年年底舉行的徽商總會成立大會的當選班子就可以看出,原來我們身邊的著名企業中“潛藏”著無數的安徽大咖。
像當選徽商總會會長的楊元慶,是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當選執行會長的尹同躍,是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這個當年出產小QQ的奇瑞,今天在出口上表現有點瘋狂,力壓一幫汽車大佬。同為執行會長的還有劉慶峰,是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洪清華是上海景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很多人對這家公司有點不清楚,其實它是中國旅游產業O2O一站式服務生態圈企業。它也是驢媽媽的母公司;當選監事會主席的,是桂四海,來自著名的桐城派故里、今日的院士之鄉——桐城,他是香港遠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也許大家對這公司同樣也不是太清楚,普及一下,該集團是桂四海在1990年以航運、港口物流為核心業務而創立“長海企業有限公司”、“長海船務管理有限公司”基礎上,于1994年組建成立的。對這個集團不了解沒關系,我們只需要知道,今天的桂四海有這樣一個頭銜:香港新船王。
還有兩個大人物,一個是王傳福,當選名譽會長。如果你不認識王傳福,但你一定在街頭巷尾看過他的產品——比亞迪。他和李書福是汽車界的雙“福”傳奇。另一個則是李西廷,當選的是顧問。很多在深圳打拼的安徽人應該都知道他旗下的公司,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徽商總會正式成立現場|攝自葛東生】
曾有《新徽商兇猛》一文,提及最新的《胡潤百富榜》,身家上千億的頂級富豪總共有32位,其中以廣東為大本營的有8人,分別是身家2150億元的馬化騰、身家1900億元的何享健、身家1500億元的呂向陽夫婦(安徽無為人、比亞迪的大股東)、身家1450億元的王傳福(安徽無為人)、身家1450億元的王衛、身家1300億元的龐康、身家1100億元的李西廷(安徽碭山人)、身家1100億元的王文銀(安徽潛山人、掌控著“正威國際”)、身家1100億的徐航。當然,王文銀最近焦頭爛額,不提也罷。
這些站在前臺的大咖,還是千萬徽商中間的N分之一。合肥乃至安徽之所以在今天突飛猛進,除了很好地把握住機會之外,還和這些徽商在近些年來于各個領域的崛起有關。他們不僅打響了安徽品牌,讓人認識到安徽力量,更重要的是,他們還不斷反哺安徽。
事實上,徽商在過去就一直是中國商幫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盡管他們的來歷有點悲苦,“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徽州的多山少地,讓出生在這里的安徽人,很早就離鄉闖蕩,但是,他們吃苦耐勞,不畏艱險,勇往直前,所以有著“徽駱駝”的美譽。與此同時,盡管老家對他們很殘酷,但是也很“溫柔”——因為徽州地區地處亞熱帶,重巒疊翠,霧色空蒙,山地肥沃,氣候溫和,不僅適宜木材的生長,而且適宜茶樹的種植——中國十大傳統名茶,徽州就以黃山毛峰、祁門紅茶獨占其二,靠近徽州的六安,亦提供了“六安瓜片”。同樣靠近徽州的桐城,還有桐城小花——所以,茶、木材,加上典當,以及“政策性紅利”下的食鹽業,便成了徽商發展的四大傳統產業。
更重要的是,此地水路交通又非常不錯,除了主流新安江,還有支流橫江、率水、練江、豐樂河,方便運輸。所以徽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躍而起。今天安徽黃山的屯溪,因為靠著新安江,當年就是茶葉外運的碼頭,所以很是有名。
【古徽州地圖。七山半水半分田,兩分道路和莊田|來自網絡】
然,由于安徽被長江、淮河切分成了三份,和江蘇一樣,難免成了“散裝”——淮北、江淮,以及江南,似乎有點風格不搭,但是,徽商卻在不斷的進化中,從區域走向了全省,串聯起了整個安徽的同時,也成為了整個安徽的代表。今天,我們說起徽商,他們不僅來自傳統的徽州,還包括安慶、合肥、阜陽、亳州、蚌埠等,還包括靠近南京的蕪湖、馬鞍山。
由于徽商游歷四方,常在外地打拼出自己的天下,所以,一不留神,他們往往就被劃到別家旗下。前段時間因拜訪浙江工商大學校長陳壽燦,在這所大學的浙商博物館中,我看到了胡雪巖的大幅推薦。這個曾在晚清風光一時的紅頂商人,往往會被人當成是杭州人——在今天的杭州,還有胡雪巖的故居,以及其所創立的“胡慶余堂”。事實上,他是正宗的安徽人,生于徽州績溪縣湖里村,幼年時候,家境十分貧困,以幫人放牛為生。后因父親病故,13歲開始闖蕩杭州,自此和“浙商”結下了不解之緣。
只是,就像我面對胡雪巖心情很復雜一樣——一方面,他的確很有經商的頭腦,以及識人的智慧,在王有齡落魄時,資助了王,后來,王奉旨署理湖州知府一職,不久后調任杭州知府,讓胡從此有了“大腿”可抱。這也翻開了他人生的另一方面,那就是胡人生中的諸多經營,都和官府,以及政壇上的一些大人物脫離不了關系,到最后獲得左宗棠的信任,成為其左膀右臂,甚至因此賞穿黃馬褂,走上了人生的巔峰。但是,他得之關系,也失之關系。到最后,因為疆防和海防的沖突,導致李鴻章和左宗棠相互不對付,而他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政壇的“斗爭”,“排左先排胡,”最后被革職抄家、郁郁而終。
所以,我在寫作《寧波幫:天下第一商幫如何攪動近代中國》時,便將“天下第一商幫”這個榮譽給了寧波幫。很多人詰問,你一個安徽人,為啥不寫徽商而寫寧波幫,還說人家是“天下第一商幫”。
我是這樣解釋的,徽商和晉商、秦商一樣,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優秀商幫,但是他們都有一定局限性,比如說他們大多依附權力,喜歡利用權力來收割財富,卻忘了權力是雙刃劍。相反,生長在西風美雨來襲之中的寧波幫,更多地是改造權力,并推動中國走出傳統帝制。更重要的是,處于近現代轉型的大變革時期,他們一手金融,但一手實業。不得不承認,中國現代工業的源頭大多是從寧波人手中起步。像寧波幫鼻祖嚴信厚就投資創辦了通久源軋花廠,后擴建為通久源紡紗織布局;葉澄衷在上海開設五金洋雜貨店,這是上海第一家華人開設的五金號;鄞縣的鮑咸昌與其兄咸恩、妹夫夏瑞芳等創辦商務印書館;鎮海方液仙在上海創辦化學工業社,興辦我國第一家日用化工廠;鎮海虞洽卿(現為慈溪)創辦了三北航業集團……而今天由安徽桐城人彭壽當家的中建材,在玻璃產業上躍馬揚槍,但我們也不要忘記了,中國玻璃工業的奠基人,則是寧波人王幸生(1904—1974)。正是他的努力,中央化學玻璃廠于1930年代在上海平涼路誕生了。不久,即制造出中國首批硼硅硬質玻璃及用此材料加工而成的玻璃儀器和日用器皿。為此,他投入了巨大精力和資金。
相比而言,我們當年的徽商更多的是追求“以末致財,以本守之”,換句話說,就是通過經商來賺到錢,通過買地置房來守財。晉商也一樣,看看平遙的深宅大院,就知道他們身上有著濃厚的傳統性。所以,當時代面臨巨大變革,晉商躲在深宅大院,視線無暇他顧,最后只能沒落。徽商也一度因為這樣的原因,而一度銷聲匿跡。對徽商來說,除了“以末致財,以本守之”,他們還在奢侈性消費上花費頗多,像揚州八怪多是徽州鹽商所捧。也正是因為徽商的原因,催生了無數的藝術泡沫。
幸運的是,在看著寧波幫站在舞臺中心多年之后,安徽沒有丟掉他的“徽駱駝”精神,同樣也知恥而后勇,在觸底之后開始反彈。《新徽商兇猛》曾總結了幾個原因,一個就是他們學習能力很突出,像王傳福畢業于中南大學(985大學)、李西廷畢業于中科大(安徽第一學府),而蔚來汽車的李斌是太湖縣高考狀元,改革開放后早期徽商代表史玉柱是懷遠縣高考狀元……都是妥妥的學霸。當然,我覺得還有個人不得不提,創辦傻子瓜子的年廣久,盡管沒有什么學歷,但是他在“社會大學”中卻學到了一身的本領。
【當年的年廣久|來自網絡】
第二就是,他們這些人抗壓能力非常強,史玉柱破產之后還能東山再起,李斌挺過了2019年的至暗時刻(當然,接下來他還得繼續扛),王傳福為了造車差點和投資人決裂……新徽商都像黃山迎客松一樣咬定青山不放松。
在我看來,新徽商之所兇猛,還在于他們把自己的命運和改革開放緊密地關聯在一起。在這些新徽商當中,有很多發家或者做大事業的,是在東南沿海,更多的是在長三角。史玉柱是在珠海打下天下,后來在長三角又通過“腦白金”“黃金搭檔”兩大保健品品牌和氪金游戲產品“征途”,再次登上富豪榜。而張近東、江寶全則在南京分別創辦了蘇寧、金箔集團,李斌和劉修才在上海分別創辦了蔚來、凱賽生物,方運舟在浙江創辦了哪吒,董經貴在無錫創辦了雅迪……某種意義上,長三角和珠三角成了安徽創業者的福地。和內陸諸多城市相比,安徽靠近長三角,這成了這些創業者獨特的優勢。尤其是近年來,安徽被納入長三角,更讓新徽商與江浙滬之間的互動變得日益頻繁。
當然,也有不少北漂的安徽人。像唐斌森在北航畢業之后,先是“玩轉”了“開心農場”,接著又“種植”下了“元氣森林”。而揣著10萬美金留美歸來的楊浩涌,先是創辦了趕集網,后來直接帶隊二次創業“殺入二手車電商”,賣車像年廣久賣瓜子一樣輕松……這讓《合肥日報》感慨,在安徽之外,其實還有一個“安徽”。
這樣的場景,和過去相似,又有了很大的區別,所以,這也是《新徽商兇猛》的標題,在徽商面前加上個“新”的原因。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要甩掉舊徽商的影子,事實上,我認為今天的新徽商如果要想走得更遠,需要對傳統徽商進行回望、吸收,并揚棄。
其一是要時刻重視教育。傳統的徽商,賈而好儒,腦子里都裝著一本《論語》。同時,當年大多的徽商家庭除了購房置地之外,也善于對子女進行培養。而在我的老家桐城,更是流傳著“窮不丟書富不丟豬”的俗語。這在催生出了“桐城派”這樣著名的文化流派的同時,也讓徽商的后代中,走出了像婺源縣的朱熹、休寧縣的戴震、績溪縣的胡適這樣的文化大匠。他們在潛移默化中,也影響了更多的徽商。今天,盡管讀書很難再改變命運,但是有知識的人,比一般人更具有視野,和格局。
【教育永遠是安徽人的頭等大事|來自網絡】
其二是要時刻將當年徽商的誠信放在心上。因為賈而好儒,所以徽商相比較其他商人有很好的商業信譽,誠實守信是他們奉行的經商原則——我的一位大哥,四川安徽商會秘書長葛東生對“徽商古訓”便倒背如流:斯商,不以見利為利,以誠為利; 斯業,不以富貴為貴,以和為貴;斯買,不以壓價為價,以衡為價;斯賣,不以賺贏為贏,以信為贏;斯貨,不以奇貨為貨,以需為貨;斯財,不以斂財為財,以均為財;斯諾,不以應答為答,以真為答;斯貸,不以牟取為貸,以義為貸;斯典,不以值念為念,以正為念——這顯然是徽商多年經營的處世之道,和經驗總結,至今不失光輝。
今天,我們雖然不講《論語》,但是我希望我們的新徽商,腦袋里裝著更多的企業家精神,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努力成為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其三要講團結。今天,我們去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徽商會館或者會所。這是徽商在外聯合以及團結的象征。今天,我們新徽商也需要聯合起來,這不僅僅是基于地緣或者血緣,更在于同一個名分下的責任,和擔當。
在這方面,浙商無疑走在了我們的前面。2015年10月,以浙商為主體、自愿組成的非營利性、聯合性社會團體——浙商總會便宣告成立,它不僅讓浙商擁有了一個大家庭,也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浙商的行為。比如說,它實行“四不”商規:不行賄、不欠薪、不逃稅、不侵權。此外,浙商總會還創立各專門委員會(中心),以實現縱向覆蓋,提升浙商特有的高度。總會已經完成設立并授牌大健康、青年企業家、金融投資、學習、新旅游、體育產業、影視文化娛樂、互聯網、公益慈善事業、國際標準化、新動能、教育、時尚產業、金融服務、新農業、新零售供應鏈、服務中心、文化中心等專委(中心)……這對浙商的發展,以及對浙江的帶動,無疑提供了很大的助力。現任的浙商總會會長,為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
珠玉在前,徽商也有了很好的學習,和跟進的榜樣。某種意義上,今天的徽商總會來得有點晚,但也不晚。
它在安徽發展的新起點上與之形成共振,這對引領全球徽商共享安徽發展新機遇,并再創新輝煌,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額外提一句的是,同樣是在徽商總會成立前后,為徽商中重要一員的桐商(桐城商人),也謀求成立全國桐商聯盟——這個由國內目前在各地民政部門注冊登記的14家桐城商會(促進會)——我所在的桐城成都商會、桐城市杭州商會,以及合肥市桐城商會、桐城市濟南經濟文化促進會、上海安徽桐城經濟文化促進會、海口安徽桐城商會、西安市桐城商會、桐城北京商會、廣州市安徽桐城商會、南京市桐城商會、桐城市昆山商會、桐城寧波商會、桐城武漢文化經濟促進會等,在深圳市安徽桐城商會主場——深圳于2023年12月23日正式成立。這同樣是高舉聯合、團結、發展的大旗。
但不管是誠信還是團結,對新徽商來說,更重要的是,積極融入時代,推動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我們需要時刻將實業強國當作是人生的信仰。如果說傳統徽商喜歡購房置地,今天我們反哺家鄉的是,產業、智力、資源、財富和愛心。也正如楊元慶在徽商總會成立儀式上的講話:新成立的徽商總會將推動提振徽商企業發展信心,強化服務功能,通過組建咨詢委員會、投融資專委會、法律顧問團,組建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健康產業、青年徽商等專委會,籌建“徽商世界會客廳”等措施,賦能徽商企業高質量發展。結合安徽本地發展優勢,引導更多資金和項目投向江淮大地,吸引更多人才和技術,用產業的力量支持安徽“三地一區”建設。弘揚新時代徽商精神,引導廣大徽商企業家增強家國情懷,開拓創新、勇立潮頭、勇闖新路,爭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
【新任會長,會給安徽帶來怎樣的“聯想”?|來自網絡】
這樣的新徽商,一定會來勢兇猛,座如“懋龍鐘”,站如“迎客松”,行如“皖韻徽風”。
但見:皖江波濤滾滾,徽商傳奇紛紛!
- THE END -
吾球商業地理
見城市生長和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