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文華
編輯 | 閃電
美編 | 倩倩
審核 | 頌文
汽車“新四化”行至下半場,智能化成為玩家競爭的焦點,其中自動駕駛又是重中之重。
隨著自動駕駛相關政策的相繼出臺,行業在潛行多年后,如今終于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最明顯的例證即:上市潮來襲。在新的窗口期,行業“第一股”的意義,不僅是搶得行業先機,更是獲得資本和市場認可的最好證明。
一眾玩家中,知行汽車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知行科技”)先行一步。12月20日,知行科技正式以“1274”為股票代碼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本次IPO中,知行科技發行2211.60萬股股份,發行價為每股29.65港元。其中,香港公開發售221.16萬股股份,國際發售1990.44萬股股份。浙江七新、蘇州工業園區產業投資基金、潤淼資產管理和嘉實國際投資將作為基石投資者參與知行科技本次發行,累計認購規模6700萬美元。
至此,知行科技成為港交所“自動駕駛第一股”。
在眾多好消息中,知行科技的兩個發展方向值得關注,一是擴大產能,二是工程化能力提升。這也說明,以往自動駕駛是“看得見摸不著”,如今知行科技終于實現了“由虛向實”的真切轉化。
1、行業進入新的窗口期,知行科技跑在前
自動駕駛,顧名思義,指通過搭載傳感器、雷達等裝置,運用人工智能、機器視覺、定位及車路協同等技術,使汽車具有環境感知、路徑規劃和自主控制的能力。
(圖 / 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由上述定義可知,自動駕駛產業鏈龐大,需要整車制造商、零部件供應商、車載平臺開發商、出行服務供應商等多方主體參與。
從宏觀層面看,我國汽車產業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產業鏈完善且成熟。到了自動駕駛行業發展階段,也并不缺乏各領域的先進企業,整個產業鏈也一直處于百家爭鳴的狀態。無論是上游的軟硬件供應商,中游的整車制造商,或是下游的應用場景等,莫不如此。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自動駕駛相關企業12000余家,競爭格外激烈。從長遠來看,自動駕駛賽道廣闊且后勁十足。只是,對身處賽道的玩家而言,這條賽道并不平坦。這樣的現實注定并非所有企業都能堅持到真正的終點。
以今年為例。年初生成式AI爆火之際,自動駕駛行業被頻頻曝出企業裁員、破產等負面消息,一度讓外界產生了“自動駕駛”行業啞火的錯覺。
有人在失速,有人在超車。自動駕駛行業呈現冰火兩重天景象。
今年2月,禾賽科技登陸納斯達克,成為“中國激光雷達第一股”;4月,知行科技在港交所提交IPO文件,并于9月11日披露通過港交所聆訊后的資料集。彼時,行業的認知是,知行科技或將成為港股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第一股”。隨著成功登陸港交所,這樣的預言成真。
知行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專注于自動駕域控制器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自創立起,憑借著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深厚基礎,知行科技被廣泛看好,成為自動駕駛賽道的明星企業。如今,知行科技向外界交出了一張滿意的答卷。
早在2017年9月,知行科技就完成了明勢資本領投、理想汽車跟投的Pre-A輪融資。明勢資本創始合伙人黃明明表示:“知行科技從2016年成立以來,就是一支融合了國際tier1與傳統汽車行業精髓的優秀創業團隊。明勢資本有幸在2017年成為知行科技的第一家財務投資人,并和理想汽車一道投資了知行科技。我相信隨著國內智能電動出行領域的爆發性增長,知行未來必將在全球智能電動出行的產業化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2、業績爆發性增長,憑實力搶占C位
作為賽道的明星,知行科技從創立起,各方面表現均格外搶眼。可以說,憑借著自身優異的表現及在自動駕駛賽道的高成長性,知行科技早已成為行業里率先“起飛”的代表企業。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知行科技是國內最早實現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大規模商業化的公司之一。于往績記錄期,其收入絕大部分來自整車廠(OEM)銷售其自動駕駛角度方案及產品,合計交付自動駕駛域控制器130000臺。同時,知行科技的客戶朋友圈正在迅速擴大。招股書顯示,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其已獲得與16家知名OEM客戶相關的定點函,如吉利汽車、長城汽車、奇瑞汽車及東風汽車等。
業績表現,同樣不俗。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知行科技的營收分別為0.48億元、1.78億元和13.26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427.2%。今年上半年,知行科技的營收從2022年的同期3.59億元增加至5.43億元。
這樣的速度放在整體自動駕駛行業來看都非常驚人。由此,知行科技的市場地位得以進一步穩固。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調研顯示,按2022年自動駕駛域控制器銷售收入計,知行科技是中國二大第三方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提供商,市場份額為26.2%。按照2022年自動駕駛域控制器銷售收入計(包含整車廠OEM自研的域控制器),知行科技是中國第四大整體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提供商,市場份額為6.8%。
當然,實現如此高速增長的背后,一方面是我國自動駕駛行業整體向上的趨勢,另一方面則要歸功于知行科技本身的競爭力。
前者,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19年至2022年中國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市場的增長率顯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國的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人民幣1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人民幣98億元,復合年化增長率為341.0%,其中人民幣33億元來自第三方自動駕駛域控制器供應商。
后者,知行科技提供的多種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及產品,其iFC產品(包括一個由SoC支持的控制器及一個攝像頭)能夠獨立實現L2級自動駕駛功能;開發的iDC及iFC產品的全面研發能力,包括自研算法及軟硬件協同設計能力;憑借于多年在硬件、軟件、算法、功能、云方面的綜合能力,以及L2+級解決方案商業化經驗持續優化的算法,與OEM客戶及戰略合作伙伴的穩定關系,都將助力其更好地參與賽道角逐。
其所在賽道,同樣前景廣闊。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指出,全球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的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人民幣5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人民幣165億元,預計2026年將達到人民幣1154億元,復合年化增長率達62.6%。
在這個大趨勢中,原本就具備領先優勢的知行科技,必然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3、擴產能、工程化能力提速,自動駕駛真正照進現實
自動化駕駛雖然是一個熱門的領域,但在商業化進程中,完全無人的自動駕駛在規模化上還遙遙無期。不過,在行業階段式落地的道路上,永遠不乏勇士。
在知行科技的招股書中,其明確規定了未來的發展路徑:未來五年,將專注于擴大現有產品線,開發更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及產品并將其商業化。
也就是說,前進的方向已經明確,就看接下來如何攻下堡壘。
按照招股書信息,本次募集資金的分配中,約45.0%的所得款項凈額或約263.7百萬港元用作提升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及產品的研發。其次,約35.0%的所得款項凈額或約205.1百萬港元用作于公司研發總部、生產廠房及新生產線有關的資本開支。
知行科技的產業化正在加速,將在今年第三季度前新設一條年產能超過1000000臺的iFC產品自動組裝線、增強新增的預期年產能約300000臺的測試線以及新購置一條年產能約600000至700000臺的SMT生產線。
不但重視技術研發,知行科技同樣重視推動產品的落地量產。如,其將需要完成下一代iDC系列和iFC系列的開發并實現具成本效益的量產。目前正在開發iDC high及iFC 3.0,并預期于2024年量產iDC High及iFC 3.0。
簡言之,接下來,知行科技的兩大目標已明確,一是擴產能,二是工程化能力提速。
當下,車企普遍追求極致性價比的智駕方案,更關心智駕方案的成本控制能力。在此背景下,知行科技的工程化和適配能力不斷提升,其市場份額也有望進一步提升。
這不僅是知行科技前進的方向,更是所有自動駕駛企業前進的方向。
4、結語
行業龍頭企業的成功經驗,幾乎都可以總結出一套公式。從知行科技摘得“自動駕駛第一股”桂冠來看,其實現行業引領的“公式”也比較清晰且樸素:專注研發實現技術突破、工程化提速以提升市場份額、擴大產能以適應用戶需求。
當然,摘得“自動駕駛第一股”的目標已達成,未來能在市場上獲得怎樣的地位,關鍵要看知行科技的下一步落子。從知行科技將擴產能和工程化加速的動作來看,可以推斷,其內功已練好,是時候去打更大一片江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