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反腐不斷推進之下,近日多地針對醫藥代表發布新規,管理態勢趨嚴。
藥代新規公布
三定兩有+預約接待
12月19日,陜西衛健委發布關于印發《醫療機構內醫藥代表接待管理規定(試行)》的通知(簡稱《通知》,完整附文末)。
根據《通知》,本規定所稱醫藥代表,是指代表醫藥生產、經營企業或者其代理機構從事藥品、醫用設備、醫用耗材、試劑等信息傳遞、溝通、反饋的專業人員。
從“隨意進出”到如今的“嚴格管理”,醫藥代表的職業生態發生了巨大轉變。根據《通知》,醫療機構應建立本單位接待醫藥代表管理制度,按照“三定兩有”(定接待時間、定接待地點、定接待人員,有接待流程、有接待記錄)原則,實行預約接待。
現階段,類似的管理模式已經在國內醫院中廣泛應用。
近日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布了《關于實施醫藥代表院內接待管理規定的通知》,明確嚴格執行“三定”、“三有”的管理制度,即“定時定點定人”、“有預約有流程有記錄”。
并具體指出,活動原則上安排在正常上班時間,牽頭接待科室應有固定接待場所,臨床醫技科室原則上在各科示范教室接待,行政科室在會議室接待,接待人員不得少于2人,接待次數原則上不超過4次/每月。
今年8月,四川彭州市人民醫院修訂醫藥代表接待管理辦法,明確醫藥代表進院拜訪需要提前一周預約,接待時間定為每月25日下午,接待人員一般為醫務科、采購辦、醫學裝備部、藥學部、相關臨床科室負責人和相關專業人員,至少需要兩人在場,且醫院紀檢監察室派人全程監督。
出于管理需求,醫藥代表備案制已為大勢所趨。
根據本次陜西省衛健委《通知》,醫療機構應當指定專門部門為醫藥代表登記建檔(內容應包含醫藥生產、經營企業或者其代理機構法定代表人簽字或蓋章的授權委托書原件、被授權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具體授權開展的業務和授權期限,加蓋企業公章的廉潔承諾書等),告知醫藥代表不得在本醫療機構開展與相關產品學術推廣等無關活動,并報醫德醫風部門統一管理。
醫療機構應對預約接待的醫藥代表進行身份信息復核。對被接待的醫藥代表與事先預約人員身份信息不一致的,應當說明理由,并經醫德醫風部門審核同意后接待。對未提前預約或身份信息復核未通過的,一律不予接待。
當個人信息被緊密綁定,醫藥代表的工作將受到更為具體的監督。根據《通知》,醫藥代表違反本規定有關要求,醫療機構視情節提醒、約談涉事醫藥生產、經營企業或者其代理機構。情節嚴重的,由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通報同級市場監管、醫保等相關部門,依法依規處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此前,廣西省崇左市人民醫院發布《關于醫藥代表拜訪醫務人員的公告》,針對于違反制度規定行為的醫藥代表,首次違反將停止采購和使用該醫藥代表代理的醫藥產品3個月;再次違反的將該醫藥代表及其企業列入醫院黑名單,禁止其五年內在醫院業務活動。
監管鏈條全覆蓋
醫療機構、藥械企業無法“獨善其身”
伴隨著管理升級,藥械流通的另一端,醫療機構也正在面臨更為嚴格的監督。
根據《通知》,醫療機構工作人員應在接待日接待醫藥代表,如確需在非接待日接待的,須提前報醫德醫風部門審批同意后方可接待。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嚴禁擅自在醫療機構內接觸醫藥代表,嚴禁向醫藥代表提供產品銷售量等相關信息。
醫療機構工作人員擅自接待醫藥代表的,由所在單位約談涉事工作人員及相關科室(部門)負責人。情節嚴重的,由所在單位或者其上級主管部門處理。違反黨紀、政紀的移交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通知》中提到,本規定依據《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廉潔從業九項準則》簡稱“九項準則”《醫藥代表備案管理辦法 (試行)》等制定。
“九項準則”中提到,要確保患者院內信息安全,嚴禁違規收集、使用、加工、傳輸、透露、買賣患者在醫療機構內所提供的個人資料、產生的醫療信息。
遵紀守法、廉潔從業。嚴禁接受藥品、醫療設備、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等醫療產品生產、經營企業或者經銷人員以任何名義、形式給予的回扣;嚴禁參加其安排、組織或者支付費用的宴請或者旅游、健身、娛樂等活動安排。
目前,第五輪全國大型醫院巡查已經正式啟動,將重點巡查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廉潔從業九項準則、全國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廉潔從業行動計劃2021—2024年落實情況。
伴隨醫療反腐升級,藥械流通的各個環節都將迎來更為嚴格的監管,企業端也在持續開展自查自糾。
9月,海南省藥監局發布了《海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加強醫藥代表管理的通知》,其中再次強調,嚴禁醫藥代表承擔藥品銷售任務,嚴禁醫藥代表誤導醫生使用藥品或隱匿藥品不良反應。
各持有人要主動開展醫藥代表備案自查,我局將適時對各持有人自查情況進行檢查,對不主動報送或瞞報、謊報信息的,將采取降低企業信用監管等級方式處理,對發現有違反法律法規行為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去年,湖北省藥監局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藥品購銷領域不正之風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的,對企業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人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負責人終身禁止從事藥品生產經營活動。
在全覆蓋的監管體系下,追責鏈條正在不斷延長,企業通過“甩鍋”醫藥代表以逃避處罰的難度變得越來越多。
醫藥代表轉型大勢所趨
專業是安身立命之本
從外部環境到內在需要,傳統醫藥代表的生存空間在逐漸變窄。
在集采的大背景下,藥械企業的“水分”持續減少,在銷售端的投入也相應縮減。另一方面,新的營銷流程體系化逐步建立,醫藥代表在流通環節的作用正在加速轉變,再加上管理規則不斷完善,很多不具備資質的代表面臨著殘酷的行業洗牌。
據不完全統計,美國有3億人口,醫藥代表人數約7萬~8萬。中國約14億人口,醫藥代表在300萬。按美國醫藥代表數量推測,未來中國醫藥代表的保有量應該在37萬~50萬。
回溯過往,醫藥代表曾備受歡迎,被醫療機構視為“座上賓”。然而在行業的野蠻發展時期,為了最大限度地開發市場,大批沒有醫學背景的從業者瘋狂涌入了這個圈子,造成了行業門檻持續走低,諸如帶金銷售、權色交易等灰色手段更是讓這個職業的口碑一降再降。
業內普遍認為,醫藥代表若想重新收獲尊重,就該回歸“學術專家”的身份,而不單單只局限于“推銷員”。
伴隨監管趨嚴,行業將迎來全新洗牌,過去多年積累的弊病、陋習將被時代所淘汰。當行業環境逐漸肅清,從業者的精力將更集中于專業提升。即使未來“醫藥代表”這個職業成為歷史,但其背后覆蓋的職能并不會消失,新的對口職能也將逐步建立。
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