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已至,而這幾天上海等南方大部分地區也在經歷寒潮,氣溫降至冰點。在寒冬中,這一年也已到了尾聲,只有短短一個星期便將迎來新的一年,2024近在咫尺。
今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這一天在節氣上具有重要意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而我們所處的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冬。
年末,也往往是一年中最忙碌的季節,無論是工作或是生活,舊的事項要收尾,新的計劃要做出,時時刻刻,無暇停歇。
在奔波勞碌之中,你是不是突然意識到,過了這一年,年齡就又增加了一歲呢?這么一想,又倍增感慨。
所以在這一段時間里,人們無論是身體或精神上,都會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忙到飛起,睡眠不佳,又或焦躁不安,成為年末上班族的通病。
而且往往是不經意間瞥見鬢邊又多了幾絲白發,才留意到自己的肌膚更是暗淡無光、眼袋加重,甚至手腳冰涼倍感不適、身體還偶爾鬧些小狀況。
其實這些情況,都是在提醒你要及時休息,也要注意保養。再加上冬至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而這些天,即便是南方或江南地區也在經歷極度寒潮,所以,無論是穿衣保暖,還是飲食起居更是不可掉以輕心。
寒冷無法躲避,莫不如因時制宜,借節氣之際,行養生之事。
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就有節氣養生的概念。二十四節氣,原本便是中國古人的智慧集中體現之一。
先人們通過觀察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運動,認知一歲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用其引導農業生產,并形成一套完善的知識體系,這便是二十四節氣。
它始于春秋,確立于秦漢——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定下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西漢漢武帝時期更是將“二十四節氣”納入《太初歷》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
而古時人們不僅用節氣來進行農業生產,還將其作為生活、休養生息的依據。正如戰國時代的縱橫家鬼谷子在《鬼谷子·持樞·全篇》中講到的:“持樞,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
成書于先秦至漢、我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素問》中亦記載道:“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
可見兩千多年前的人,便有了節氣養生的意識。聽著很有奧妙,但是實際上并沒有那么神秘,簡單說來,就是“什么節氣做什么事”——依據二十四節氣,進行起居飲食、運動、保養心緒及行事等。
如果帶入日常情景,便更好理解。冬天穿棉,夏季穿紗,春捂秋凍,這些淺顯道理,基本都懂。
還有一些日常起居的細節,比如冬天的清晨,不宜出門做劇烈運動,而夏季鍛煉完,不要立刻洗冷水澡等等,也都是長久以來總結出的經驗教訓。
更重要的,還有飲食。古人云“不時不食”,每個季節都有吃東西的講究,比如冬季不吃冰,夏天多吃酸,秋季應多吃滋養脾胃的東西。
古人更是精細到每個節氣都有對應的食物,像是,立春要吃蘿卜,五月吃粽子,中秋吃蟹和蓮藕……總之,在對的時節,吃對的食物,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課程圖片由講師提供
依據節氣養生,其實很多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不過,由于二十四節氣是一個內涵厚重、體系較為復雜的理論體系,給人的印象是繁復難懂,所以,通常較少被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不過,這一次,虛度美學課堂精選了一套“24節氣養顏課”,讓你可以用易于操作的方法、通過湯膳、茶飲、粥膳、按摩,就能因節氣之宜,行養生之道。
吃吃喝喝加按摩,就能養出自然美?
“24節氣養顏經”,
是以古法食療為基礎,
專門為女性研發的保養課程~
新課驚喜上線,
為寒冬注入滿滿暖意!
冬季·24節氣養顏經
養生達人鄭雅甄精心梳理節氣養生要點,總結出這一套“24節氣養顏經”,并將其融入日常生活、飲食之中,簡便易操作,且美味營養,拋開繁復,照著做,養出自然美。
掃描上方二維碼,輕松訂閱美學課程
關注“虛度美學課堂 ”
獲取最新鮮、最有趣的生活美學&新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