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大家周四好呀~
先提前跟大家請個下周的假。12.24-1.1我要去參加一個靜修活動,期間手機、電腦都不大方便使用,所以下周的推文先不更新啦~我們元旦后見。
這周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關于我和老師之間的一段對話。因為一件事,我被嚇得一晚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第二天帶著這個問題找到了老師,在老師跟我對話的過程中,全班同學都表示收獲很大。
我上周去深圳上了星辰班的第八堂課。丁老師的課通常每個月有兩天,在第一天下午的時候,老師講到了“正知正見”的標準,很嚴謹地給到了多方互相印證的經典和出處。然后我就發現了一件很驚悚的事,我曾經在別處學過的一些關于修行的內容,跟這些標準對不上——也就是說我學過一些“不是正知正見”的內容。
學習的過程走彎路是很正常的,我也從來不害怕自己走彎路。問題是,我當時接收這些觀點的時候,覺得“說的好有道理”,還去跟身邊的朋友分享了。
換句話說,我當時出于“一片好心”,跟別人分享了現在看來是錯誤的知見;不僅如此,我還建議這些朋友也去我學習的那個地方一起學習。
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叫《野狐禪》,具體是這樣的:
我在很早之前聽到這個故事時,它就深深進入了我的腦海里。從此我就有了一個非常嚴肅謹慎的認知:關于知識的內容講錯了不要緊,可以改;但是關于智慧的內容如果講錯,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當意識到自己過去“曾經因為不知道,講了錯誤的關于智慧的內容”,我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因為我不知道怎樣去修正——我做錯事了可以向別人道歉,給他人造成傷害我會盡心盡力去彌補;但是,我總不能再跑去跟這些朋友講,“我之前在某老師那里學的不對”吧?丁老師讓我們“不要講別人不好”。雖然我還不能100%做到一點不講別人不好,但既然是有覺知的,我就更不能這樣做了。
于是我就陷入了輾轉反側中,一夜無眠。一邊是“事情已經發生,后果已經產生”;一邊是“我不知道該怎么補救”。我想,要是有人因此停在了錯誤的路上,而沒有在后來學到“正的”知見怎么辦?那豈不都是我的責任?我要怎樣在“不說別人不好”的情況下,來糾正這個錯誤呢?
第二天一早上課的時候,我頂著黑眼圈把前面的經過講了一遍,然后問了我的擔憂——我該怎么辦?
丁老師說:“倩倩提了個好問題,大家先來討論20分鐘吧。”
20分鐘之后,老師叫同學們起來回答:“倩倩這個問題,你們怎么幫到她?”
同學W說,“假如一個人種了一片荊棘,但是在這片荊棘上撒石灰,荊棘也是長不大的。種下一顆種子,要想開花結果,還需要陽光、空氣和水。你種了一顆不好的種子,不要給它好的生長條件,壞果實就不會特別大。”
同學Z說,“這個故事里面的狐貍很了不起啊,他以一己之力讓大家都聽說了這個故事,這是多大的貢獻。”
同學M說,“假如是我的話,我會主動承認錯誤,還會把自己犯錯迭代的過程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同時,在未來分享的時候,我會注意留有余地,說‘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
同學L說,“你只是別人的緣,你并不是因。你是陽光、空氣和水,別人自己才是那顆種子。他究竟能不能回到正知正見,那也主要是看他自己。”
丁老師:讓我們把時間調回到9點鐘開始上課時,倩倩,請再說一遍你的問題。
我:我曾經學過一些關于修行的內容,當時學的時候認為那個老師講的觀點很好,于是我分享給了好幾個人。昨天聽到了關于正知正見的標準,發現我之前學的跟這個標準對不上。我自己并不在意,自己之前學的內容后來發現不對。我在意的是,我把這個錯的內容分享了。而且我還不知道怎樣去彌補我的錯誤,因為我不能具體說是誰、具體哪個理論講錯了。那別人就因為我而學了錯誤的知見,我很擔心這個錯誤在未來給我帶來了不好的果報。
丁老師: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一個人他之前對修行毫無了解,因為你的分享,了解了一點點?
我:有可能。
丁老師:有沒有可能這個人因為這個契機,從而開始尋找真正的正知正見,甚至有一天大徹大悟,影響了很多人?
我:有可能。
丁老師:那假如有一天他大徹大悟了,有沒有可能他想起當初的引路人是倩倩?
我:有可能,但是,假如他沒有繼續探索,就停在這個錯誤的知見中怎么辦?
丁老師:你能控制的是什么?
我:我能控制我的發心和我的言行。
丁老師:你當時的發心是什么?
我:我肯定在那個當下認為這個是特別正確、特別好的,才會分享給別人。我不認可的東西,是不會分享給別人的。
丁老師:所以你是種子,還是陽光空氣水?
我:我是陽光空氣水。
丁老師:他能走到哪里,取決于你還是他?
我:取決于他。
丁老師:你現在怎么看?
我:老師,您剛剛在跟我對話的時候,我有一個很深的覺察。我發現在這件事上,還有包括星辰班我每周催大家交作業,假如有同學沒有按時交作業被罰款了,我都會覺得是自己的責任。
丁老師:你現在還覺得是自己的責任嗎?
我(對同學們):請大家多多貢獻班費。
大家:(哄堂大笑)
丁老師:你現在感覺如何?
我:我似乎輕松了一點。
丁老師:《野狐禪》是個故事,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我:來啟發人們懂得某種道理。
丁老師:非常好,那你懂了沒有?
我:我懂了。
丁老師:這個故事的價值在哪里?
我:以后傳播善知識,這個過程中我會更加謹言慎行。
丁老師:你現在感覺如何?
我:好了很多,但還是有點害怕,我說不清那是什么。
丁老師:好,我們按照這個故事1:1來看。你有沒有跟故事里面的主人公說一模一樣的話?你有沒有把“昧”說成“落”?
我:我沒有。啊,我現在好了很多,謝謝老師!
從這個問題展開,老師又更深入地講了一些話題,大家開展了一輪新的探討。
同學H問:老師,那以后我覺得有人錯了,我還不能說了嗎?我明明看到我的朋友要掉坑,我想提醒他前方有坑,要遠離;按照“默擯置之”的處理方式來看,我這樣是不是不對?
丁老師:我們不說他人不是,是因為往往看不到事情的全貌,不知道真相是什么。你可以在表達觀點之前加一句,“我想表達一下對這件事的看法,你愿意聽嗎?”如果對方說不愿意,你就不要講了。或者是,你可以說,“我認為好的標準是123,你覺得他是這樣的嗎?“
后來又從這里延伸出來了兩個同學的案例。就這樣從一個問題開始,老師講了一整個上午。
老師說,前面大家的討論,到目前為止,沒有聽到任何關于引經據典的回答,大家都是在講自己的觀點。其實我問的這組問題,經典里有非常清晰的答案。
什么是真正的學習呢?是老師拋出一個問題,你去收集資料、去拜訪各種人。就好比論文已經寫好了,老師幫你做畢業答辯的點評。只有這樣才能進入真正的深度思考,不唯老師是從。因為任何一個老師都可能觀點錯誤,但是老師的方法論是可以借鑒的。如果不去自己探索,老師只是給到答案了,我們不會覺得答案寶貴。
這場對話的結尾,老師留下的課題就是:我的那個問題,濃縮地講是“已經發生的事”、“修行”和“因果”之間的關系,讓大家去看不同學科、不同流派的經典里是怎么解釋的,回來再繼續探討。
老師還讓同學們講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看到自己的念頭和模式。有同學說看到自己對他人觀點的評判,有同學看到自己對某一觀念的執著……我寫到這里突然發現文字好蒼白啊,我通過文字記錄能表達在現場感受的10%都不到。很流動,大家講了非常多自己內心真實的話。
后面往深里講還有一堆講的很深的內容,假如沒有私塾班一年+星辰班8個月聽不懂的理論,三言兩語解釋不清楚,我得花些時間研究怎么表達。
大家也可以在評論區聊聊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哦~
我們2024年見~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啟發,可以幫喵點個“在看”,動動小手讓更多人看到喵~感恩~
如果想圍觀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話想和喵說,可以加這個微信號哦(如果加過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復加啦)~
我的這些文章也值得你讀一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