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子孫不如我,留錢有何用?”
在原巴東縣委書記陳行甲看來,那些貪官污吏之所以腐敗,無外乎是因為做著養兒子、買房子等見不得人的營生,但陳行甲與這些人不同,他個人從來沒有這些欲望,原因有二。
首先,陳行甲兒子從小學習很好,而且大學還考到了北大;其次,陳行甲沒有買房子的需求,因為國家為他提供了人才房,所以他不僅沒有貪欲,甚至還擁有很多為官腐敗者沒有的東西。
2016年,彼時的陳行甲剛被評為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可卻在任屆期滿即將提拔之際,突然選擇辭職。后來回憶起這件事時,陳行甲曾對此作了解釋。
陳行甲說,辭職其實并非出于他本意,而是因為受到州里兩個上司的打壓,才不得已辭職。就像對于自己波詭云譎的官場人生,陳行甲曾說過的那番耐人尋味的話。
“我在巴東做縣委書記的這幾年所經歷的事情,比你們看過的任何小說、電影、電視劇都‘精彩’!”
時間來到2011年,40歲的陳行甲開始出任巴東縣委書記。值得一提的是,那時的巴東與如今大不相同,還是一片非常貧窮落后的土壤,亟需有人挺身而出,將大家從貧困中解救出來。
新官上任,剛到巴東沒多久,陳行甲就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他隱約察覺到自己所處的官場,似乎并非如之前腦子里想象的那般清朗……為此,他下定決心要改變這種現狀。
有一次,陳行甲下鄉到下午5點半回來,但是他剛到縣委政府大樓時門口的時候,外面還沒什么人,可等到6點鐘過一會兒他準備下班,走出大門的時候卻猛然發現,門口一下子堵了二三十個人,每個人嘴里還都嚷著要見自己。
來的那些上訪人群可以分為七八批人,所以大家的信訪內容也各不相同。雖有疑惑,但陳行甲一開始也沒有多想,總是耐心地傾聽大家的訴求,幫助大家解決問題。
不過,這種情況大概持續了半年左右的時候,陳行甲漸漸意識到:一定是有人給這些人通了氣,所以才能每次一下子聚集起這么多人,剛巧不巧還都是自己剛從外面回來之后,準備出去的時候。
除了正常上訪的群眾之外,還有很多政府大樓的人在參與指揮,這些人心中各懷鬼胎:你不是要表現得親民嗎?那就讓你親個夠;你不是說干部要貼近老百姓嗎?那就讓你貼個夠。總有你承受不住的時候。
面對人生的這道大難題,甚至看起來非常惡劣的“民刁官滑”環境中,陳行甲甚至有一段時間患上了重度焦慮和抑郁,但只要想到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想到是黨將自己派到這個地方,陳行甲沒有退卻。
收拾好心情之后,陳行甲決定重新振作,發誓一定要竭力改變這里的政治生態。在巴東縣任職5年,陳行甲親自帶頭收集證據,挖出了87名貪污受賄的官員和不良商人,被評為“全國優秀縣委書記。”
五年時間整肅縣里的風氣,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來之不易,為此,陳行甲承受了很多壓力,也受了很多的委屈,但他甘之如飴,始終沒有一句怨言。
然而,就在陳行甲剛剛獲得“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的殊榮時,他拒絕了上級的提拔,做出辭職的選擇。而對于自己的這個決定,陳行甲只留下了一句話:
“我對得起巴東五十萬的父老鄉親!”
短短一句話,力重千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