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訊 (文/楊怡晴)手中有糧,心中不慌。12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3年糧食產量數據。據統計,今年湖南糧食播種面積7145.3萬畝,超計劃任務10.3萬畝;糧食總產量613.6億斤,比2022年增加10億斤,增長1.7%。
谷滿囤、糧滿倉,素有“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南再次迎來豐收之年。在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記囑托,湖南一直將保障糧食安全擺在重要位置。12月18至19日,記者跟隨“糧安天下,湖南擔當”專題采訪團的腳步,探訪湖南如何讓端牢“中國飯碗”的底氣更足。
自清代以來,我國流行著一句“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即湖南、湖北兩地豐收了,則天下糧足。
湖南是稻谷、油菜籽主產省,生豬養殖大省,稻谷和油菜籽產量多年來一直位居全國前列,糧食產量連續三年超過600億,夏收油菜種植面積2222萬畝,總產258萬噸,創歷史新高。年出欄牲豬7000多萬頭。
而糧食大豐收之后,如何把這一谷一穗保存好是一道“必答題”。
12月,寒潮突至,氣溫驟降。在長沙縣開慧庫的工作人員打開了存儲糧食的平方倉的窗戶,進行通風降溫,讓糧食溫度平均保持在15攝氏度以下。
走進位于倉庫一側的糧食收購中心,“先檢后收、預約收購、優糧優價、應收盡收、分倉儲存、分類處置”幾個大字引入眼簾,讓人印象深刻。
金山糧油副總經理廖振介紹道,今年開慧庫收購了2.3萬噸早稻以及4000噸中晚稻,臨時存儲糧還在應收盡收階段,現已收購600多噸。
據了解,目前開慧庫存儲有8萬多噸糧食,為了保障糧食品質,每個糧倉里信息化糧食監控安防系統,配備一個濕度測量點和200多個測溫點。
不僅如此,依托“星城智糧溯源”系統,長沙縣給每一批入庫糧食發放“專屬身份證”,只要動動手指就能知道糧食的“前世今生”,包括其入庫時間、品種、品質等等。
從2020年開始,湖南全省全面啟動糧食收購必檢食品安全指標先檢后收,制定優糧優價、分倉儲存、分類處置政策措施與技術規程,嚴格質量安全導向,對糧食收購、儲存、銷售、處置的政策層面、執行層面、操作層面、流程層面等作出明確的制度安排,確保口糧市場絕對安全。當前,全省標準倉房總倉容達到了2595.1萬噸,其中,完好倉容2383.3萬噸;簡易倉容113.9萬噸;油罐罐容94.4萬噸;儲糧罩棚65.5萬噸。在2023年,省預算內投資安排了1.6億元,計劃新建倉容25.9萬噸(麥容),以確保全省糧食收得進、儲得下、保管好。
當前,湖南糧油產業正以深入實施“湖南優質糧油工程升級版”“糧油千億產業工程”為主要抓手,積極探索“品牌引領、訂單引導”的產業發展模式。
種好糧、賣好糧、增效益。2023年,湖南省建立省領導聯系以優質雙季稻為主的省級糧食生產萬畝綜合示范片18個,專用型早稻、高檔優質中晚稻種植分別達700萬畝、1600萬畝。同時,推動發展再生稻面積300萬畝,發展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106萬畝,大力發展特色旱雜糧。
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覃世民介紹道,全省正全面推進以優糧優產、優糧優購、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為主要內容的“五優聯動”,從全鏈條發力,著力打造湖南優質糧油品牌。目前,湖南省糧油優質品率已達到 70%。
而說起糧油品質,就不得不提湖南省糧油產品質量監測中心。
作為湖南省唯一的省級糧油監測機構,該中心一直承擔省級儲備糧食的入庫質量驗收、庫存質量檢查、出庫質量監測等任務,每年完成樣品檢驗2500份,出具數據5萬個。與此同時,該中心近年來完成了各類標準及標準物質共85項,為全省糧食標準體系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會當好糧食質量安全‘守門員’、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吹哨人’、糧食標準制定‘領頭人’、糧食檢驗監測體系建設‘培訓師’。” 湖南省糧油產品質量監測中心主任,黨委書記陳渠玲說道,接下來中心將繼續服務好糧食安全大局。
湖南是糧食大省,一直位于我國糧油加工產業的前列。
據統計,2022年,湖南省糧油加工業總產值1728億元,同比增加65億元,增長3.9%,全省納入糧食產業經濟統計范圍的企業共1694家,其中包含國家級龍頭企業22家。可以說,“湘字號”糧油企業在全國的影響力不斷提升,湖南糧食人為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發揮著積極作用。
以陳克明食品為例,作為“中國掛面第一股”,其在繼續發力主營業務的同時開拓新業務,穩定成熟型產品的品質,并開發掛面、熟濕面、非油炸方便面、方便米粉等產品,為消費者提供健康的、有真材實料的、更具差異化的一站式用餐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湖南積極鼓勵龍頭企業發展訂單生產,推動“產購儲加銷”全程訂單鏈接,每年主推水稻種植品種發展訂單面積達324.6萬畝,訂單價格比市場價格平均高出8%以上,帶動農戶增收達6億元以上。
毫無疑問,夯實糧食安全的根基需要借助“技術底座”,而這也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先行先試。近年來,全省一直著力提升農產品利用率及附加值。具體怎么操作?在湖南省長康集團,記者看到了糧油加工業提升附加值一種“解法”。
2021年7月,長康綠態糧油生物科技項目啟動建設,采用PLC自動化控制系統,與湖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開發稻花油、果脯糖漿、米料酒、胚芽米、干態方便米飯、谷維素、植酸鈣等系列產品,挖掘稻谷加工附加值,大幅提高綜合利用率。
“該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產10萬噸精米及其他深加工產品、推動副產品深加工發展,年新增銷售收入15.2億元,新增8000萬元,新增稅收5000余萬元,”湖南省長康集團董事長譚光輝介紹道,這將提升糧油加工規模和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生產水平,并促進農業生產、增加就業崗位、擴大勞動就業。
糧食儲存更安全、品質更優良、損失損耗更小——可以說,在守護大國糧倉、促進糧油產業發展的事業中,湖南糧食人一直走在前面。
“到‘十四五’末,湖南糧油加工業總產值預計將突破2000億大關。糧食倉儲將更加安全,我們將以更有力的措施確保老百姓吃上放心糧、安全糧,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做出湖南貢獻。”覃世民說道。(來源于:紅網時刻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