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華北地區(qū)打破了歷史同期低溫紀錄并維持低位,是西伯利亞中東部冷空氣直線南下的結(jié)果。這個寒潮形勢和路徑與“超極地路徑”相似,是經(jīng)典教科書中少數(shù)派的少數(shù)。中國當前的寒冷很另類,全球其它地方尤其是西北歐很暖,北極圈內(nèi)氣溫0℃以上,比緯度偏南30度的華北暖和。
一、近期寒潮導致華北區(qū)域多處打破歷史同期低溫紀錄
近20天內(nèi)有38個國家站最低氣溫打破歷史12月最低溫紀錄(此數(shù)字因統(tǒng)計天數(shù)不同,可能與其它早先公布數(shù)據(jù)略有差異,下同)
以北京南部大興站為例,17日最低氣溫-18.8℃打破了1966年12月27日-18.3℃的12月最低溫紀錄。
但這個溫度還排不進該站冬季最低溫紀錄的前十。
有趣的是與大興站相距僅13公里的北京代表站觀象臺該日的最低溫只有-15.5℃,位列其12月低溫紀錄第8位,與冬季最低溫歷史紀錄更是相去甚遠。
從上面四表可以看出來,北京通常最冷的時節(jié)在2月,還早呢。
北京這次寒潮離歷史最低溫還有不小距離,但其它地方不一定,有9個國家站打破了全年最低溫紀錄。
山西北部的大同最為顯著,今年12月16日和17日最低氣溫占據(jù)了歷史最低氣溫前三中的兩位,加上1月還有3天在前十之列,可以說2023年頭和年尾都是大同歷史上最冷的一年了。
二、當前寒潮天氣形勢屬于另類
影響中國的寒潮天氣是一種大尺度,甚至行星尺度的天氣現(xiàn)象,屬于天氣學中相對容易的,可能是中國氣象研究最早、最清楚的天氣類型之一了。經(jīng)典教科書的一張圖可以將中國寒潮的來龍去脈高度概括如下:
該結(jié)論的要點主要有:影響我國的寒潮冷空氣主要從西路(最多)、西北路(較多)和超極地正北路(最少)三個路徑進駐到寒潮關鍵區(qū)-西西伯利亞,然后自新疆北部東移南下影響我國。圖中還有一路(東部的虛線),接近二型的超極地路徑,但更偏東,未經(jīng)過寒潮關鍵區(qū),從中西伯利亞直接南下我國。
這個研究成果是1970年代完成的,其后基本沒有再更新,成為經(jīng)典。該經(jīng)典內(nèi)容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本文不作討論(個人觀點:不論是因為當年的研究局限或者因為可能的氣候變化,理當需要改進)。
參考這個經(jīng)典來分析本次寒潮過程,尤其是寒潮之后的近期冷空氣形勢,不難發(fā)現(xiàn):當前形勢是比上述虛線部分的非典型超極地路徑更加偏東的路徑。二型超極地路徑本來已經(jīng)是寒潮中最少的類型,非典型超極地路徑比二型偏東自然更少,而這次路徑比非典型超極地路徑還要更偏東些,堪稱是少中又少,說它一句另類不冤枉。
當前(以12月19日為代表)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形勢
其實當前的冷空氣一點都不強,上圖中深藍色最冷的地方-東西伯利亞-在最冷的時間段(如下圖20日05時)也只有零下40多度而已。你可能覺得已經(jīng)很冷,但要知道冬季西伯利亞的極端低溫紀錄可是零下80多度!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
這次并不極端的冷空氣,卻造成我國中東部相對極端的寒冷,最主要的原因可歸結(jié)為兩點:1、離得近——在西伯利亞中東部而非西西伯利亞;2、來得快——直接南下而非大多數(shù)冷空氣的東移南下。
這個特點未來幾天仍然持續(xù),但有一個主要的變化是作為源地的西伯利亞中東部的冷空氣會越來越弱越來越東,造成的對我國的影響是南方持續(xù)偏冷,北方偏冷減弱逐漸趨于正常,甚至最北的漠河這些地方要轉(zhuǎn)偏暖了。
三、另類的形勢造就“環(huán)球獨此寒冷”,北極圈內(nèi)氣溫零上暖過華北
如前所述,當前的寒潮形勢非常另類和小眾,所以它造成的中國當前寒冷也屬于另類就不奇怪了。中國公眾覺得這個冬天很冷,但其實其它大多數(shù)地方的人覺得挺暖和,尤其是西北歐。我們?nèi)匀豢瓷厦孢@張模式的19日14時地面2米氣溫,在咱這里一天中最暖的時候,也比中西亞和歐洲更高緯度地區(qū)一天中比較冷的時候冷多了:
歐洲中心19日08時預測19日14時地面2米氣溫(很接近實況)
再看同一時間的實際氣象觀測溫度:全球同緯度最暖的區(qū)域是被大西洋暖流影響下的挪威北部沿海低地,氣溫普遍在零上2到4℃,這里已經(jīng)進入極夜,全天都是這個溫度,單論氣溫的話可比華北地區(qū)暖和多了,但如果考慮曬著太陽的體感倒也未必。
要知道,挪威北部沿海的那幾個地方是北緯70度左右,而北京周邊是北緯40℃左右,偏北30度還比咱暖和,這。。。找誰說理去?找大氣和海洋。
其實冬季西北歐比華北暖是常態(tài),主要原因是大氣的西風帶配合海陸分布,次要原因是大洋的暖流和寒流。
共同造成的結(jié)果就是中高緯地區(qū)大洋東大陸西要暖,反之大洋西大陸東就寒冷,同緯度的歐洲比東亞暖,北美西部比東部暖都是這個道理。大洋大陸面積越大,這個差異就越大,歐亞大陸比北美大陸大得多,太平洋比大西洋大得多,所以歐洲比東亞暖的程度,顯著大過西雅圖比紐約暖的程度。
最后說一點:前冬都這么冷了,后冬如何呢?全球變暖對大局影響如何呢?
說實話很難有具體而確切且完全準確的預報結(jié)論。但是從規(guī)律上從概率上來說,應該不會。經(jīng)驗中由于冬季跨越很長,前冬和后冬的冷暖趨勢很少完全一致,國家氣候中心的冬季預測也不支持后冬極寒的情況。
另外,中國當前這一階段偏冷在全球而言比較局部,并未改變2023年極有可能成為全球史上最暖年的整體局面,再有10天,結(jié)果就出爐了。
我們拭目以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