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發挑戰賽#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七月三十日,正是暑熱未消、秋分未起的日子。一大早,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瞿鴻禨的家里,來了一位貴客。
你道是誰?正是昔日威風八面、權勢顯赫的前任直隸總督、南洋通商大臣,如今因中日甲午戰爭失利被問責而賦閑在家的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
李鴻章
不管從年齡還是資歷上來說,李鴻章都是瞿鴻禨的前輩。他們雖然同朝為官,都在內閣任職(一個是內閣大學生,一個是內閣學士),卻甚少交往,談不上什么交情,畢竟不是一個圈子里的人,也不是同鄉、同年。俗話說:“無事不登三寶殿。”李鴻章親自登門拜訪,是何緣故?瞿鴻禨的心里泛起了嘀咕。
在接到下人的稟報后,瞿鴻禨慌忙來到家門外,親自迎接李鴻章。
“中堂大人大駕光臨,鴻禨有失遠迎,請恕罪則個。”瞿鴻禨按照官場禮儀,畢恭畢敬地給李鴻章請安。李鴻章雖然已經賦閑在家,手里沒有什么實權,但畢竟是堂堂正一品的文華殿大學士,誰也不敢怠慢。
瞿鴻禨
“止庵老弟免禮,今日唐突來訪,多有得罪,尚請見諒。”李鴻章很客氣地將瞿鴻禨攙扶起來。
“今兒個可是什么風把您給吹來了,讓蓬蓽大是生輝呀。”瞿鴻禨把李鴻章迎接到書房坐下,等下人泡上一杯香茶后,緩緩問道。這是在問李鴻章的來意。
李鴻章臉上露出神秘的微笑。他請瞿鴻禨屏退左右后,才低聲說道:“老弟,我今天登門拜訪,是想告訴老弟一個秘密!”
“秘密?”瞿鴻禨狐疑地看著李鴻章。他知道李鴻章雖然已經退居“二線”,但朝廷里許多大臣不是他的門生,就是他的至交,要探聽到什么內幕消息,也并不奇怪,因此對李鴻章接下來要說的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老弟,今年順天府鄉試的主考官已經定下來了,只是當前還沒公布,據我探聽的消息,正是由咱哥倆擔任正副考官。”李鴻章喜滋滋地說。
鄉試考場
“恭喜中堂大人,正考官必然非您莫屬。”瞿鴻禨拱手說道。
“那也未必。”李鴻章說。他不介意自己是當主考官還是副考官,總之有考官做就很開心了。他接著說:“我這幾十年來一直戎馬倥傯,交涉中外,做八股文章的功夫已經很生疏了,實在不知能不能勝任?老弟,你年輕、學問好,到時候請老弟你務必多費點心,為鄙人作個圓場。”
“不敢不敢,中堂大人多指教!”瞿鴻禨連忙說。
兩人閑談了一陣,李鴻章起身告辭。送走李鴻章后,瞿鴻禨心里有些納悶,為啥李鴻章對一個小小的鄉試考官如此感興趣?
清朝時期,每隔三年,全國各省會舉行一次鄉試。鄉試的主考官和副考官,都由朝廷在內閣、部院、翰林院中的京官中挑選官員出任。對于那些俸祿較低的京官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肥缺”。一方面,他們能夠光明正大地向戶部支取出差費用,約有2000多兩銀子;另一方面他們到了地方后,地方官會循例準備各項饋贈,根據地方上的富裕程度,一般也有數千兩銀子之多。這兩筆銀子相加,往往是他們俸祿的數十倍甚至上百倍。
所以,京官們為了得到外放鄉試考官的機會,爭得不可開交、頭破血流,以至于失去了讀書人的風度。
鄉試場景
然而,李鴻章是翰林出身,又書生帶兵,一生文韜武略,出將入相,既當過九大疆臣之手的直隸總督,擔任過掌握外交大權的南洋通商大臣,還親自打造過北洋水師,辦理了影響很大的洋務。不僅如此,他還因為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的累累戰功,被朝廷封為一等伯爵,著實光宗耀祖、澤被后人。
這樣一位見過大世面的人物,怎么會對一個小小的鄉試考官感興趣呢?這讓瞿鴻禨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這正是李鴻章一生的心病所在。
沒錯,李鴻章一生任過很多官職,從江蘇巡撫到直隸總督,從南洋通商大臣到文華殿大學士,這些職務的重要性和稀缺性都遠遠超過小小的鄉試考官。可是,李鴻章偏偏就沒有當過鄉試考官。更要命的是,與李鴻章同時代的大臣,如曾國藩、翁同龢等人,都當過鄉試考官,這讓李鴻章怎么想?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李鴻章越是沒有當過這種官職,越是對這種官職有著濃厚的興趣。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李鴻章在被任命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上行走時,適逢同文館的學生年終考試。同文館的負責人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大臣們閱卷,別人都推辭了,唯獨李鴻章很高興地接受了。
那時候,同文館的學生都是沒有考取進士、舉人的差生,來到學校讀書天天混日子。他們的試卷也是做得一塌糊涂,慘不忍睹。讓翰林出身的李鴻章來閱卷,真是委屈了他。可他挺樂意的,關起門來,三天三夜不出門,一門心思搞閱卷,最終認認真真地排出了名次。
他心里沒有別的想法,總算是過了一把做考官的癮。
李鴻章
第二天,正是八月初一,圣旨下來了,瞿鴻禨被外放為江蘇學政。這就意味著,他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里再次被任命為順天府鄉試考官。那么,李鴻章收到的必然是假情報。
果然,八月初六,禮部奉旨公布順天鄉試的主考官和副考官名單,里面沒有李鴻章的名字。
李鴻章失望至極。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李鴻章不知道從哪里得知的消息,說他要被任命為當年的會試主考官。可結果出來后,他再次“竹籃打水一場空”——他不但沒有當上主考官,連閱卷大臣的職位也沒弄到。
其實,從中日甲午戰爭之后,李鴻章在慈禧太后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慈禧太后有意讓他坐冷板凳,自然不會選他當會試主考官。
最終,李鴻章懷抱這一遺憾,郁郁而終。在李鴻章去世后,梁啟超不無感嘆地評價說:“(李鴻章)以蓋代勛名而戀戀于此物,可見科舉之毒入人深矣。”
可謂一針見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