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發挑戰賽#
在嘉慶十六年(1811年)辛未科殿試金榜里,有一個熟悉的名字——來自福建侯官的26歲考生林則徐。林則徐名列二甲第四名,成績算是相當不錯。后來,他又在朝考中取得第五名的佳績,得以考中翰林,授翰林院庶吉士,從此步入官場。
林則徐一生,除了因鴉片戰爭背鍋被貶謫到邊疆的兩年外,當了38年官。最初,他在京城當官,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翻書房(辦理宮中滿漢文互譯事宜的機構)行走、江南道監察御史等職。期間,他曾經被朝廷派任江西鄉試副考官、會試同考官、云南鄉試正考官等職。
林則徐
在近十年的京官生涯里,林則徐日子過得非常清貧。眾所周知,清朝的京官普遍俸祿較低,又沒有額外收入,而林則徐的子女又紛紛出生,需要養活一大家子人,他那點微薄的俸祿基本上是入不敷出。林則徐不得已之下,不得不依靠在書塾教書,或者寄賣自己的書法作品,來換取一點收入,補貼生活費用。
好在林則徐沒有將過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官場交往,而是博覽群書、勤奮學習,這樣一來,倒也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開銷。另外,他兩次被派到江西和云南擔任副考官和正考官,以及擔任會試同考官,都能獲得一筆不菲的收入,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他的經濟壓力。
嘉慶二十五年,林則徐在擔任江南道監察御史時,奉命調查河南南岸河堤缺口事件。他不懼河南巡撫琦善的滿洲貴族背景,向嘉慶皇帝奏報琦善的無能,建議朝廷查處,得到嘉慶皇帝的贊賞。不久,嘉慶皇帝將他外放為浙江杭嘉湖道。從此,林則徐結束了京官生涯,走上了地方官員的道路。
林則徐
接下來,林則徐輾轉14省,先后擔任江蘇(南)淮海道、浙江鹽運使、江蘇按察使、江寧布政使、陜西按察使、河南布政使、河東河道總督、江蘇巡撫、湖廣總督、兩廣總督、云貴總督等職。在奉命前往廣州查禁鴉片期間,還被朝廷任命為欽差大臣。
林則徐不管是在京城任職,還是在地方上任職,都盡職盡責、清廉剛正、關心民生。他擔任江蘇按察使僅4個月,就把江蘇積壓多年的案件處理了十之八九,從而被江蘇人民稱頌為“林青天”。他在長江、淮河、漢水、黃河等地興修水利,造福當代,澤被后世,被譽為“近代大禹”。
這一點,就連他的敵人都非常佩服。
與林則徐同時代的英國外交官包令曾經擔任過港督和駐華公使,還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他雖然是林則徐的敵人,卻從內心深處佩服林則徐。1851―1852年合刊的英國《皇家亞洲協會中國分會會刊》上,包令撰寫了一篇關于林則徐的文章《欽差大臣林則徐生平及著述》,里面說:“(林則徐)忠誠地、幾乎不間斷地為他的國家服務了36年。在社會生活中,他以廉潔、睿智、行為正直和不斂錢財著稱。”
虎門銷煙
包令沒有說錯,林則徐是晚清時期官員群體里極為罕見的清官。他一生“歷官十四省,統兵四十萬”,卻在“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大環境里,出淤泥而不染,始終清正廉潔。
林則徐擔任巡撫、總督級別的封疆大吏時,屬于高收入階層,每年可以獲得不菲的養廉銀。養廉銀的數目,通常是俸祿的十倍甚至數十倍。據《清全典事例》記載:總督每年養廉銀為一萬三千至二萬兩,巡撫每年養廉銀為一萬至一萬五千兩。林則徐差不多當了20年總督、巡撫,可想而知多年積攢下來,一定是一筆很可觀的數字。
那么,他臨死時,給3個兒子林汝舟、林聰彝、林拱樞留下多少遺產呢?
林則徐在《析產鬮書》記載,他的俸祿和養廉銀都拿出來作為辦公費用,只是每年從養廉銀里拿出一部分贍養家里的老人。老人舍不得吃穿,用省吃儉用積攢的錢置辦了一些房產,價值大約為3萬兩銀子。當他去世時,家里幾乎沒有什么現銀,只有這價值3萬兩銀子的房產留給3個兒子。
林則徐紀念館
林則徐去世時,曾國藩還在京城當官。他聽到林則徐分配遺產的消息后,在寫給弟弟曾國荃的一份家書中發了一通感慨:“聞林文忠公三子分家各得六千串。督撫二十年,家私如此,真不可及。吾輩當以為法。”他聽說林則徐3個兒子分家,每位只得到了6000兩銀子,表示以后自己也要這樣學習。
二十年后,曾國藩臨死前給子女留下2萬兩銀子,這些銀子基本都用在了喪事上。曾國藩還特意囑咐,下屬和友人前來吊唁,一律不收銀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