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見:
蒲塘往事:黃勵在北區小石山工作的日子(二)
按:本文發表于2017年9月13日中國老年報。是玉林革命先驅黃勵(黃美英)早年在蒲塘區婦聯工作的經歷。在解放前后,玉林革命先驅大都有蒲塘工作經歷,比如,盧在民、羅云、本文作者黃勵等等。
————
潑二嫂看戲
/黃勵
大約是1953 年夏天,我在邊遠的蒲塘區工作,帶著工作隊到石槐村搞生產。那時,土地改革剛結束。貧下中農分得一份土地,如獲至寶,生產積極性非常高,夏收夏種很快完成。但晚稻插下不久,便出現了嚴重旱情,水源嚴重短缺,要保住青苗,只能統籌兼顧,節約用水,采取“放跑馬水”的辦法,輪流濕地救苗(即放水從田中流淌一遍,潤濕田土,不可以田間蓄水)。這樣必須統一規劃,上田下田互相配合才行。
(圖為作者早年第一次去北京)
當時,村里出現一個“釘子戶”,一個潑辣的中年寡婦潑二嫂,她自私、不講理、愛吵鬧,天不怕地不怕,任性放肆,俗語說:“銅勺瓢不起”的女人。水放到她的兩塊田里,硬要田田灌滿水,才放流到下田,村管水員、村干部、工作隊多方勸說,依然無效,并且揚言,誰敢來撬她的田水,就脫光衣服睡在田塍上等候,造成極壞的影響。我們開會研究,有人主張用強硬手段,把她拉到村公所,有人主張惹不起便放任自流。我覺得兩個辦法都是走極端。如果任其為所欲為,會有其他人跟她學習,讓惡人占了便宜,老實人吃了虧,如何領導大家抗旱生產?我詳細了解了二嫂的脾氣、性格、心理狀況,她性格好強,在生產上是能手,一個寡婦帶兩個孩子,總怕被人欺侮,因此惡人先告狀。她有一個特別的愛好,喜歡看戲。我便和村里的農民劇團商量,編了一幕短戲,內容就是以她為模式的一個寡婦,一個自私自利,蠻橫不講理,損害大眾利益,和一村人都合不來的潑婦,當她的小兒子在山上竹林中遇到危難的時候,得到曾經和她有仇的鄰居盡力救助轉危為安,大家對她伸出熱情的援助的手:赤誠終于溶化了一顆冷若冰川的心,讓她自愧自疚,放棄了極端利己主義,恢復了人情味,回歸溫暖的大家庭中來。故事情節生動。農民劇團的演員帶著深厚的感情,一個夜晚排練,演出相當成功;潑二嫂看得十分入迷,感情受到極大沖擊,思想豁然開朗:第二天一早,村管水員出垌巡水,發現二嫂的田孔(放水口)已經扒開,一股清流正潺潺向下田輸送。不知道潑二嫂是在看完戲的后半夜,還是第二天天沒有亮之前就跑到田頭,做出了這個果斷的行為。當管水員到村里匯報“通了,潑二嫂放水了”的時候,大家都喜出望外,興奮得像發現了什么偉大的奇跡一般,異口同聲贊揚這場戲真靈!
(圖為作者晚年書畫作品:老來俏)
在五十年代工作的各級干部,下鄉搞清匪反霸、土改、復查、合作化、生產,與貧下中農同吃同住同勞動,走家串戶,從來沒有過星期天。最崇尚的工作作風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沒有更多的文件,沒有更多的會議,沒有更多的指令,靠愛心、耐心、細心、談心、真心、心連心,完成一個個運動的任務,和群眾結下了魚水深情。我想:如果潑二嫂今天還健在,她在歡度晚年的時候,偶然回憶起當年的那一場戲,使她由愚蠢變聰明的那一瞬間。還會留下多少驚喜?如果當年的村干部今天還健在。在向后代接班人交班的時候,又是否記得將這把黨群工作中的金鑰匙,一起交到接班人的手上呢?(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