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們,如果你感覺最近沒有收到我們的推送,可能是因為公眾號又調整了推送規則,導致推文沒有推到你們的跟前。請星標我們,或是多多給我們留言,點贊,人海茫茫,不要走散哦~
最近,在豆瓣閑逛時,我發現了一個叫做“逆社會時鐘”的有趣小組。它的簡介是這樣寫的:“所謂的社會時鐘就是‘在什么階段做什么事情’。上學,戀愛,結婚,工作。但是有一群人,他們可以生活在自己的時區里,在三十歲的時候去求學,在四十歲的時候嘗試新的職業生涯,在五十歲新學習一門語言。……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所以,放輕松”。
我不由得覺得,這個小組太棒了!人為什么一定要“什么年齡就做什么事呢?”因為我本人就是小組形容中那種“30歲開始學日語,32歲辭職去日本”、不按理出牌的人生“逆行者”,回想起這段人生中僅有一次的“逆時鐘”經歷,我現在仍舊心潮澎湃。
撰文 | 森里
編輯|97
今年,距離我辭職去日本讀書差不多有十年時光了。盡管十年過去了,但是那段日子的經歷仍然歷歷在目。
整個過程可以簡單概括為:一個32歲的未婚女青年,學了兩年日語,就大膽地辭掉還不錯的工作,去日本讀書,想要“重啟人生”。
如今再看,我也非常驚訝及佩服自己有那么大的勇氣,跳脫穩定的生活軌道,投身全新的異國生活中,真的“就像是做了一場夢,醒了還是很感動”。
這段經歷起源于一個偶然的想法,而一切都進展得如此之快,我只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夢想。可能當你真心想做成某件事時,老天也會推你一把。
故事的主人公,我,當時32歲,未婚,在上海的一家日企做策劃工作,上班不忙,但是非常卷腦子——每次做方案上司都要求拿出“令人眼前一亮、與眾不同”的創意,而且還不時地被PUA說提案做得不好會影響公司盈利。
那時我工作了快十年了,真的是感覺自己如同被榨干了的橙子,腦子里干巴巴的,實在想不出上司口中“新鮮、有趣的東西”,上班變成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感情上也沒什么著落,加上“三十歲危機”,一切都讓人覺得無望。我每天早上醒來躺在床上的時候,想到要上班就會開始覺得痛苦,覺得這一天又將是在折磨中度過。現在想起來,很可能是已經輕度抑郁而不自知。
但是我當時也不可能辭職,畢竟那時也不是特別流行gap year,自由職業這些詞。大眾的認知里,還是要上班的,或者至少是要學習充電。
轉機出現在這一年的春節前后。因為當時在學日語,也有一點去日本讀書、生活的想法,我就抱著好奇的心態去參加了一個日語培訓機構舉辦的留學宣講會,并得知,日本留學政策放寬了很多,30歲以上的“大齡”人士也有可能申請并就讀語言學校。這一家的留學代辦中介費是8000元,不成功也不退。
我之前一直聽說三十歲再申請日本留學是會被拒簽的,這次宣講會卻讓我心中透進一絲微光。
回來我就很認真地開始研究日本留學政策,查資料時我在豆瓣上發現了一個可以幫忙免費申請日本留學的網站,接觸下來感覺還挺靠譜的,所以,差不多是在三月份,我就開始正式籌備這件事了。
那時身邊有大齡出國讀書的朋友,但去的都是歐美國家,去日本的幾乎沒有先例,所以一切都是未知——畢竟去日本,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就意味著要重新學習一門語言,還是有門檻的。
不過,當時我已經學了兩年日語,考出了N3,剛好符合申請留學的最低標準。30歲之后才開始學日語,我還是很認真地在學的——那時公司開了日語班,從最初十多個人上課到最后只有我一個人在堅持上課,并且周末我都會去家附近的大學自習室復習上一整天。
我當時是這么想的:就試一試吧,萬一申請成功了呢。不成的話,也不用收中介費,也沒什么損失,對吧?所以說,遇到免費的留學中介,也推動了我一把,如果真要花8000塊中介費,我可能還會猶豫。
開始著手申請之后,我需要面對的主要是兩件事:一是準備資料;二是解決留學所需的費用。
在這里也要感謝我的父母——雖然我出生在一個傳統的普通家庭里,但是父母在得知我想去日本讀書后,沒有質問“你為什么不工作,不去結婚”,而是盡心盡力地準備資料,配合我去提交留學申請。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我的舉動的。身邊的朋友,一半支持,一半費解,有的人會說“去日本干嘛?還要把穩定的工作辭了?”,也有一些可能是出于無心的嘲諷,說我“要去追逐夢想了”。
其實我一直一來也是個循規蹈矩的人,可能我這輩子的叛逆和后“青春期”都用在出國這件事上了。
我還必須盡快存出學費,那兩年我和爸媽先后買了各自的房子,所以我手上幾乎沒什么錢,也不想用家里的錢去留學。光靠那點工資和省吃儉用肯定是不夠的,我接了好幾個兼職,每天下班回家后也要工作到十一二點,周末也不休息;此外,還要復習日語,準備考級。總之,那段時間我真的很拼。
我印象中大約是5月底提交了申請資料,8月底拿到了簽證和入學通知,10月初去的日本。反正,就這么短短幾個月時間,我竟然奇跡般地存夠了十萬塊,差不多可以支付第一年的學費與生活費了,而且還考出了N2證書,語言上的壓力也小了很多。
期間我還拿到了一個很好的品牌offer,職位和薪資都有大幅度提升,如果去了,肯定會為職業生涯大大助力。不過,我當時真的是無法再在職場上工作下去,鐵了心的要出國,對方盡管很希望我加入,最后我也委婉地拒絕了。
離開上海飛日本是10月4日那天,我帶了一個28寸和一個20寸行李箱,收拾時恨不得把所有能帶的東西都帶上,我還記得,媽媽送我去的機場,跟我說不用帶那么多,以后又不是不回來。
但是我當時心里想的就是不回來了,甚至把交了快十年的社保也停了,在踏上飛機的那一刻,我默默地與近十年的職場生涯,也與上海做了道別。
上海到日本,飛機只需要兩個小時,然而這兩小時連接起的是完全迥異的文化與生活方式。
真實的生活與旅游時看到的日本截然不同,到達后,遭受的第一個沖擊便是破舊而又狹小的住處——為了省錢,我選了一個月租折合人民幣約1500元的公寓。說是公寓,它其實只是一個帶衛生間的房間,大約有14平方米,里面的地板、家具、廚衛都顯示著相當的年代感,可以說,除了便宜沒有別的優點。
我第一眼就想反悔了,但是因為已經簽了合約,也別無選擇。后來我還發現,這房子冬冷夏熱、夏天房間里是除不完的蟲子、鄰居都是獨居的老年男子,感覺不是很安全…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的焦慮都來源于住在這間公寓。
除了這窘迫的居住環境,我還要應付精神與經濟上的雙重壓力,很大的一個原因便是我日語不好,沒法與人進行深度交流,也就找不到打工。交了學費,只花錢,不賺錢,對于當時存款有限的我來說,確實是很糟心的事情。
反正日子就是一路磕磕絆絆過來的。壽司店打工,因為日語不好,糊里糊涂地進了后廚,我是一個在爸媽家都不做飯也不刷碗的人,結果每晚要刷堆積如山的盤子碗筷,我度日如年,一個月就辭掉了。
還有,為了省錢,我每天早上都把午飯做出來帶到學校吃,但是沒有微波爐,下午又要趕去打工,只能在課間十分鐘把涼了的飯草草吃完了事,因為一直吃生冷食物,以至于后來我得了很嚴重的鼻炎。
到日本的頭半年,我感覺是吃了人生中最多、最深刻的苦。可能這也是“逆行”人生所必然要經受的吧——逆社會時鐘,就是意味著要跳出舒適區,你要不斷地與原來的慣性作斗爭,并努力融入新的慣性之中。
當你的心智已經適應了穩定有序的“大人”生活,那些年輕人能吃的苦對你來說,都是挑戰。
還有,這種逆行人生總會在一些地方“格格不入”。比如在班級里,周圍大都是剛畢業或者工作過一兩年,來進修日語的年輕人,我毫無疑問地成為年齡最大的學生,不時有同學好奇地問我,“你為什么不結婚,來這里讀日語?”。
所以,雖然偶爾也和同學一起聚餐、出去玩,但是年齡差放在那里,確實無法深交,所以最開始,我也是沒什么朋友的。
到了冬天,公寓里特別冷,空調馬力又不足,經常是蜷縮在床上,我整個人都是崩潰的,會反復地想,為什么放著上海的房子不住,要來這里受苦。
不過生活就是這樣,當你體會過最糟糕的境況,那之后也沒什么能難倒你了。大約是半年后吧,隨著日語水平的提高,當我努力把“時鐘”調整到適當的節奏,我的異國生活也變得更為順利了。我找到了更好的打工,交到了朋友,也搬到了舒適的新公寓。當然,這些都是后話。
后來,我也沒有如預想的留在日本,而是回國了,成為一名脫離主流職場生涯的數字游民。有時我也會想,如果當時沒出國,繼續工作,那么我應該在職業生涯中取得了相當的成就,積累了一定的財富,說不定現在已經換上大房子,甚而實現FIRE了。所以,我“獲得了一些,也失去了一些”。
但是,我從來沒有后悔過出國讀書,它反而是我前半生中,最閃耀、最寶貴的人生歷程,讓我能夠按照自己的心意、而不是拘泥于社會強加的意義而生活。我意識到,人生不只是有上班一個選擇,而是有多種可能,只要你“折騰”得起,那么任何時候都可以重新開始。
尤其是這兩年的疫情,讓我深深地感受到,能夠擁有一段海外的生活經歷,是多么的可貴,無論結果如何,你所經歷與你所體驗的,都將轉換為一種美好的、精神層面的收益,伴隨你終身。現在你若是問我還有沒有想法出國讀書或工作,我覺得我應該是有心無力了,年輕時血液中的冒險因子已經消釋殆盡,換句話說就是“折騰不動了”。
就像“逆社會時鐘”小組簡介里說的,“在命運為你安排的屬于自己的時區里,一切都準時”。
本文作者:森里,一個想法很多但總是遲遲不能付諸于行動的拖延癥患者。
本文配圖均來源于網絡,插畫師momoro作品,版權屬于原作者。
Read More
好好虛度時光
祝羽捷和了不起的女性們
公眾號|視頻號|微博|豆瓣|荔枝FM|小紅書
搜索:好好虛度時光
應聘請發送“應聘”至后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