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回家的水果,還沒有及時吃完,表面就爛了一塊。有些人會選擇直接扔掉,而有些人會選擇切掉再吃,覺得浪費可惜。
那么爛掉的水果,到底能不能吃呢?
01.
水果真的“爛”了嗎
吃還是扔,我們不能一概而論,要從“爛”的源頭說起。一般來說,水果損傷主要分為三類:一是磕磕碰碰引起的機械性損傷;二是低溫引起的凍傷;三是微生物侵染引起的霉變腐爛。種類不同,當然要區別對待。
機械性損傷
這種情況很可能是由于食物在收貨、儲藏、運輸以及銷售的過程中,由于跌撞、擠壓以及磨損等原因造成損傷。如果是因為外界機械損傷,使水果出現變色、變軟,其實完全可以繼續食用。
因為磕碰只是細胞發生了破損,細胞質溢出,一些多酚類物質轉化成了深色的醌類物質,導致顏色變深而已。從根本上講,并沒有被細菌等有害物質感染。不過磕碰后的水果也要盡快食用,不然細菌可能會很快找上門!
凍傷
低溫儲藏的環境下,水果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會變低,導致其不能及時清除細胞內部的自由基,越來越多的自由基就會改變水果細胞膜的通透性,從而破壞了細胞的結構。
而且,低溫環境使水果中果膠酯酶的活性提高。這種酶類物質會分解水果內部的不溶性果膠,從而就會導致水果出現“變軟變爛”的問題。其實,“凍傷水果”也只是細胞破損,并不存在微生物或毒素,也可以繼續食用。
腐爛變質
如果水果因為放久了而腐爛變質,即使只爛了一點點,也要扔掉。蘋果等水果在變質后滋生的展青霉菌會產生展青霉素,攝入體內會引起腸道功能紊亂、腎臟水腫等問題;玉米、花生和堅果等在發霉變質后會產生黃曲霉毒素,對人體存在致癌風險。
不少人都認為,“將爛了的那部分去除后可以繼續食用”。但是,沒壞的那部分中同樣含有毒素,只不過我們看不見。有些情況下,沒有變質的部分所含的展青毒素甚至達到了腐敗變質部分的10%—50%。
因此,家里的水果或其他食物已經儲存了很長時間,但不清楚是由于哪種原因“爛了一點”,建議直接扔掉。
02.
哪些水果更容易壞?
從枝頭摘下的水果仍然能夠從空氣中吸收氧氣,然后在酶的作用下分解自身所含的營養物質。這種“有氧呼吸”一開始是把淀粉分解成糖,讓水果變得更甜。
但如果繼續“呼吸”,就會把水果中的糖、有機酸等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導致水果中營養物質不斷變少、外形不斷干癟。與此同時,水果自身抵御微生物入侵的能力也會逐漸變弱,環境中的微生物會趁虛而入,導致水果逐漸腐壞變質。
呼吸強度越大,水果消耗得越快,能儲存的時間越短。不同品種的水果呼吸強度不一樣,一般來說夏季成熟的水果比秋季成熟的水果呼吸強度大,南方生長的比北方生長的呼吸強度大,早熟品種比晚熟品種呼吸強度大,漿果類水果呼吸強度比柑橘類和核果類(蘋果、梨等)大。
除了品種本身的差異外,溫度是影響水果呼吸強度的最重要的因素,一定范圍內,溫度越高,呼吸強度越大。如果家里溫度很高,比如超過15℃,甚至到25℃以上了,放在這樣的溫度下水果壞得會比較快。
03.
水果該如何保存
蘋果、梨、杏、桃、芒果、李子、柿子、香蕉、西瓜、番茄、獼猴桃:買回家后放在室溫成熟變軟后就可以吃了;成熟變軟后可以放進冰箱保存,吃前拿出來。
柑橘類、葡萄、荔枝、櫻桃、菠蘿、草莓:買回家后最好直接放進冰箱,最好用紙袋包裝,吃前再拿出來。
水果從冰箱取出后,應該盡快吃掉,不要重復放入冰箱—取出—再放入的過程,這樣會加速腐爛;沒成熟的水果最好別放冰箱,因為沒熟的水果一旦受冷,就不能正常成熟了,比如芒果、香蕉、菠蘿、番木瓜都有類似的特點。
水果不要堆放在一個箱子里,避免相互擠壓,要把已經軟熟的先吃掉,有病斑或霉變的馬上拿出,避免傳染給其他水果。
實在吃不完的話,還可以把一部分水果做成果醬,泡成果酒,或者泡在蜂蜜里。
當然最健康的方式是現買現吃,吃多少買多少,水果還是吃新鮮的更有營養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