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4系列自發布以來就一直是一個謎,一方面,小米官方不斷釋放各種銷量衛星,另一方面小米14和澎湃OS又不斷出現各種Bug,官方緊急撤包就有好幾次,各種喧囂令人難辨真假。
在最新的京東手機銷量排行中,小米14共賣出了20萬臺,而小米14 Pro的京東銷量則是10萬臺。這個結果這多少還是有些令人意外的,京東目前占線上手機市場整體銷量的60%以上,考慮到小米線下店和自營線上店,小米14系列的實際銷量大家可以估算一下。
拋開這些真假難辨的傳聞,今天我們來實際看看小米14 Pro零售版的真實表現。
一、外觀設計與制造工藝尚可
從外觀看,小米14 Pro主要設計元素保留了小米13系列的主要特點,后背四曲面弧形玻璃的左上方設計了矩形影像模組,只是影像模組比13系列的面積更大了一些。
相對于小米13 Pro,小米14 Pro有前面板設計由雙曲面改成了四邊深微曲面,說人話就是,小米14 Pro的前面板改成了與小米14相似的接近直屏的四邊微曲面屏。
相比于以前小米手機一代換一次設計風格,這次的小米14 Pro至少在保持設計風格的延續性方面有了些許提升。
整體來說,小米14 Pro前后四曲面玻璃配合金屬亮面中框的設計,不管說是抄襲iPhone的設計風格,還是借鑒,對于小米而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讓小米的手機在外觀個性化上有了一些辨識度。
當然細節方面的變化還有一些,比如影像模組四周的形狀由原來的13 Pro弧面配合直線與背板相連,變成了一個類似金屬底座加黑色模組的配合,這讓小米14 Pro的影像模組部分的視覺感受多少有了些變化,精致感提升了一些。同時也讓過于突起的影像模組不至于太過突兀。
小米14 Pro整體的外觀設計仍然是一種流俗的保守設計,這可能源于小米13系列銷量還不錯的影響,保險一些的設計對小米而言更為有利。
金屬亮面的中框雖然在視覺上會帶來一些色彩的靈動感,但同時也會讓這一區域成為指紋收集器。白色版小米14 Pro的后背玻璃的白色處理得不錯,有一種奶白色的感受,但后背整體平衡感還是差了一些。
在制造工藝方面,小米14 Pro的前后玻璃面板和中框的結合并不自然,手握時感覺并不舒服。同時后背板玻璃與中框的縫隙仍然比較大且不均勻,底部的兩個角的接縫處仍然可以輕松插入一張紙幣。另外,金屬中框天線切口的填充物與中框的色差比較大,破壞了中框在視覺上的完整性。
整體而言,小米14 Pro的設計與前代比有一定的優化,但整體流俗的設計風格和相對一般的制造工藝,與目前上市的新機相比,并沒有太多的提升。也許對于當下的小米而言,穩妥才是最好的選擇。
二、性能及續航表現一般
作為高通最堅強的合作伙伴,小米14系列首發了高通驍龍8 Gen 3處理器,小米14 Pro的性能表現也與這一處理器息息相關。
配置方面,小米14 Pro搭載了LPDDR5X,存儲為UFS 4.0+標準,4880mAh電池和120W有線快充、50W無線快充,這些配置與今年下半年上市的其他安卓旗艦機相比,屬于主流水準,當然電池容量多少還是有些小了;最大的改變當屬于小米終于用上了USB 3.2 Gen2接口。
受益于這幾年國產屏幕質量的迅速崛起,在主要性能方面與三星屏幕打得有來有回,小米14 Pro則采用了華星光電的屏幕。小米14 Pro的屏幕為6.73英寸大小,分辨率為3200X1440,最高刷新率為120Hz,支持LTPO動態刷新率,峰會亮度為3000尼特。這塊屏幕在色彩表現、亮度、對比度等方面都屬一流水準。
處理器性能方面,小米14 Pro的性能釋放不僅不如采用了天璣9300的機型,甚至與其他品牌的驍龍8 Gen3產品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實測結果表明,在GeekBench 6的測試中,小米14 Pro的成績單核2111左右,最低會下探到2000出頭,多核成績在6641左右。在安兔兔的測試中,小米14 Pro的成績最高能達到201萬,更多的時候只有198萬左右。
在實際使用中,如果不考慮游戲上的表現,在日常瀏覽、購物、社交、視頻等使用場景中,小米14 Pro的性能倒并不影響到正常使用,當然這是在沒有出現系統Bug的情況下。
如果不考慮澎湃OS偶爾會出現一些莫米奇妙的Bug,那么在日常使用中,小米14 Pro的流暢性相對于MIUI14還是有所提升的。
在續航方面,雖然驍龍8 Gen3在功耗上有所改變,但受制于澎湃OS的優化能力和4880mAh的電池容量,小米14 Pro即使在中度使用的情況下,維持一天的正常使用還是有些勉強。在目前的手機市場環境中,續航無法滿足一天的使用的手機,現在并不多見。
性能表現中庸或許是小米14 Pro最合適的一種評價,配合并不成熟的澎湃OS和比較拉夸的續航,這也許是小米旗艦產品中最值得買的產品,當然你還需要不介意從下拉功能菜單到桌面圖標形狀與iOS幾乎像素級的“借鑒”帶來的視覺上的不適,但絕對不會是整個手機市場中值得擁有的產品。
三、影像風格變化較大,畫質不如前代
小米這幾年一直在強化自家旗艦產品在影像方面的表現,聯名徠卡后更是將影像的提升全部依托在徠卡這棵歪脖樹上。
徠卡強是強在膠片時代,是極致的光學鏡頭帶來的高影像素質。到了數碼單反時代,徠卡就是一個沒落的“貴族”,它在數字影像方面并沒有多少優勢,徠卡自己的數碼相機在畫質上都沒辦法與市場上的主流機型對比,更何況在手機影像領域呢?如果沒有之前與華為的合作,徠卡在手機拍照的技術積累基本可以說是零。如何將徠卡幾十年前的光學技術轉化為現在的移動影像技術,是需要手機廠家幫助徠卡來實現的,要不徠卡能提供的就只有一個色彩風格的濾鏡。
為了拉開影像差異化,也為了能趕上蘋果和華為在手機影像領域水準,小米從12代產品開始,一方面是攀上了徠卡,二是不斷加大CMOS面積,然而這兩條路徑,都沒有徹底改變小米手機在影像方面的產業地位。
所以到了小米14 Pro,小米在影像配置方面開始縮水,主攝從一英寸的IMX989換成了國產的豪威OV50H(光影獵人900可能是小米自己起的名字),并配置了四檔1024級可變光圈;長焦繼續使用三星的JN1,支持10cm近攝;廣角也采用的是三星JN1,配備了一枚14mm的超廣角。至于小米官方所說的徠卡“Summilux”鏡頭,大家不必當真,那大概率只是徠卡貼標認證而已,因為徠卡不生產這種鏡頭。
明亮光線環境下的表現
在明亮光線環境下,小米14 Pro主攝整體畫面偏亮,與其前代有著明顯的差別,中心區域的解析力也與上代產品有著較大的差別,細節表現與目前市面的機型相比也不占優勢。
在上面樣張中,使用的是“徠卡生動”的模式,整體色彩與前一代產品相比顯得更為寡淡,但也不是寫實風格,更多的是為了讓畫面明亮一些,曝光多了半檔到一檔的水準。小米14 Pro的主攝提供了四檔光圈的選擇,對于中近距離的拍攝提供了更多的光圈選擇,方便用戶控制景深。
上圖是小米13 Ultra的樣張,雖然與前面一張樣片不是同一時間拍攝的,但拍攝位置大致相同,從中間解析力來看,小米14 Pro的畫質在分辨率上,差了一個級別。
為了驗證這一觀感上帶來的明顯差別,刀客對小米14 Pro的分辨率進行了進一步的測試。
上面ISO12233測試模板,是在三架角上拍攝的,可以排除人為因素的影響。從中心區域的成像看,小米14 Pro仍然比小米前一代產品的分辨率要差一些。
長焦方面,小米14 Pro標注的是3.2倍75mm焦距,但實際焦距是主攝的2.9倍,3.2倍是其裁切后的數碼放大。在明亮光線條件下,長焦的分辨率和畫質與主攝有相似的表現,中心區域的分辨率和畫質并不優秀。
小米14 Pro的長焦的整體畫面依然有些許曝光過度的傾向,分辨率水平在目前安卓旗艦中,屬于中等水平。
弱光環境下的表現
小米14 Pro在弱光環境中,整體畫面通透度不夠,細節表現一般,高光處細節表現尚好,但暗部細節丟失較大,涂抹感明顯。整體畫面偏亮。
在上面樣張中,中心部位細節表現不錯,但暗部細節涂抹感較重。
上面樣張是小米14 Pro長焦的樣張,整體畫面較主攝觀感要好一些,高光處細節表現不錯,暗部噪點偏大,涂抹感較為明顯。
噪點、色彩還原、寬容度及曝光策略
從大量樣張的觀察結果來看,小米14 Pro在弱光環境中噪點較大和涂抹感嚴重的問題,主要源于小米14 Pro的曝光策略。當光線不好時,小米14 Pro一般都采用更高的ISO來提升畫面亮度,從而造成了噪點過大,或許是通過算法再次降噪,造成了暗部細節不理想和涂抹感較明顯的結果。
在寬容度方面,小米14 Pro的表現屬于主流水準,高光部分保留了一定的細節,暗部細節略欠。
由于小米14 Pro只提供了“徠卡生動”和“徠卡經典”兩種模式,所以對色彩還原無法進行評估,小米14 Pro的色彩屬于風格化后的表現,喜不喜歡屬于用戶的偏好。另外與上代產品比,小米14 Pro的色彩要偏淡一些。
小米14 Pro在長焦端提供了微距功能,但最近拍攝距離為10cm,所以只能算是近攝,從可玩性來看,長焦微距的放大能力有限。
小米14 Pro的整體影像表現,特別是靜態影像的表現,不僅不如上代小米的產品,與近期上市的一批安卓系的旗艦產品相比,影像能力也屬于中等水準,與vivo X100 Pro相比,差距還是明顯的,甚至與iQOO 12、一加12比,也沒有優勢,勉強只能說各有長處。
綜合而言,小米14 Pro是一款相對均衡的產品,這或許源于對市場的妥協。無論是外觀設計、性能表現和影像能力,小米14 Pro試圖在找一條更為穩妥的路,而這條路就是在小米13系列上驗證的經驗。但2023年的市場環境和去年完全不一樣了,無論是產品性能、競爭環境和供應鏈的變化,都無法拿過去的經驗來尋求今天的突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