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吸引力與競爭力,與教育息息相關。短短數年間,寶雞高新區常住人口已經突破45萬。作為寶雞城市“東進”的強大引擎,高新教育如何匹配區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直面諸多挑戰,科技創新、投資創業、人才培養、社會治理等都對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來,寶雞高新區用超前眼光審視新形勢下的教育新命題,把教育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理念機制、硬件設施與城市發展、人口規模同步規劃、同步建設,不斷推動高新教育與區域發展深度融合,圍繞“全省一流、全市領先”的目標,通過提質、擴容、創品牌等一系列舉措,探索出一條符合高新實際的“超越”發展之路。
如今,提起高新區的教育,人們贊不絕口的已不再是某一所名校了,而是整個高新教育。特別是今年以來,通過項目加速、集團化辦學、品質提升等,形成了高新教育與高新區協同發展、良性互動的局面。教育與產城雙向賦能的模式已然形成,高新教育已成為越來越多人選擇高新、落戶高新與置業高新的重要考量依據,助力高新區不斷增強發展實力、集聚優勢資源、提升區域競爭力。“我的孩子要到高新區上學”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主動選擇。
項目加速度優質校“全面開花”
教育是民生之首,學校建設是重中之重。據統計,高新區學齡兒童每年增加2500—3000人。在產城融合的大背景下,群眾對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
寶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峰科曾多次在相關會議上要求,要從推動區域發展的戰略維度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以“一流園區需要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支撐一流園區”的理念,探索新理念、新思路、新機制的綜合改革,打造“人民滿意教育”的高新樣板。
今年開工建設的高新第三幼兒園位于高鐵新城片區,目前已經初具雛形,預計明年4月就能完成全部室內外建設,9月可正式建成,將提供720個學位,是一所全日制公辦幼兒園,將滿足高鐵新城新增就學的需要。近年來,高新區在學校建設中堅持規劃設計、功能要求與校園文化、辦學特色、辦學理念相互結合,實現了學校建設與品質提升的同步推進。
高新區科技新城是全市實施“東進”戰略的主陣地和推進產業強市的主戰場,其核心區規劃面積6.8平方公里,去年以來啟動了總投資619億元的51個重量級項目,其中東北區域將布局“智慧谷”,建設寶雞中學科技新城校區、寶雞第一中學科技新城校區等項目,打造全維度優質教育示范區,預計2025年建成使用,加速科技新城產城融合新發展。
一直以來,寶雞高新區把教育作為“一把手工程”,持續加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并堅持所有新建學校做到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近幾年來,先后投資約14億元高標準建成高新鳳師實驗小學、寶一中高新校區、高新九小、十小等15所中小學和幼兒園,提供優質學位近15000個,為全市人民在家門口有學上、上好學提供了有力支撐。
未來幾年,高新區還將持續加大教育投入,以打造全市乃至陜西全省教育高地為目標,以“跳出寶雞看寶雞”的視角,“建一所、優一所”,實現教育大區向教育強區的轉變。將新建、改擴建寶雞中學和寶雞市第一中學科技新城校區、高新第十一小學、高新第三幼兒園等學校和幼兒園13所,建成后可提供學位22000多個,為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高新力量。
集團化辦學打造“優質教育”集群
近年來,無論是搬進高新的居民,還是涌入的企業和人才,都對高質量教育需求迫切。如何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教育質量,滿足大家對高品質教育的需求,寶雞高新區集團化辦學改革,成為破解優質教育資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難題的有力探索。
今年以來,寶雞高新區實施優質學校集群帶動發展戰略,將理念先進、管理科學、師資雄厚、質量一流的學校和幼兒園作為“名校園”,牽頭通過構建“教育共同體”和“教育聯盟”實現跨校聯動,以強強聯合、內涵式發展的方式,規模遞進、資源重整、角色重塑,高新區教育實現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從做強向做優的跨越發展,真正形成區域優質均衡教育“一盤棋”。
寶雞高新三小東校區是高新區為滿足高鐵新城東片區群眾教育需求建設的新學校,于2023年9月全面建成投用,提供學位1620個。高新三小是高新區小學教育的亮點學校,群眾認可度高。為了確保高新三小東校區在短期內能夠快速發展成為高品質的好學校,寶雞高新區管委會推動寶雞高新三小、高新三小東校區組成寶雞高新三小教育集團。集團內,實行“一個校長、一套班子、一個管理平臺”的管理模式,兩校教育資源統一配置、教師團隊統一調配、教學計劃統一安排、教學成果統一共享,既擴大了教育資源供給,又滿足了更多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贏得了社會的普遍贊譽。
近年來,寶雞高新區以強校聯強校、強校帶潛力校、強校幫弱校,構建了12個名校聯盟,組建了20個結對幫扶學校,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跨片區、跨校區的鏈接,為探索集團化辦學積累了經驗。今年以來,高新區組建了高新中學、高新一小、高新三小、高新幼兒園4個教育集團。
寶雞高新區教體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說,集團化辦學就是要釋放每一所品牌學校的優勢,實現抱團發展、優勢互補,真正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優勢。以“名校+新校”“名校+共建校”“名校+農村校”的集團化辦學模式,放大了優質品牌學校的輻射效應,納入集團的成員校均通過集團化辦學,在較短時間內實現辦學水平的整體提升,迅速形成了一批優質教育集群。
據了解,寶雞高新區將按照試點先行、分步實施、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計劃利用三年時間組建至少10個“名校(園)+”教育集團,打造具有區域品牌效應的教育新標桿。
多維發力打造“教育生態”樣板
當優質成為常態,當學校不用再挑,群眾才能真正共享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如今的高新教育不僅僅是“高新區的教育”,而是教育理念有高度、資源成果高質量、驅動發展高標準的高品質教育。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和教育模式,引導學生高效學習、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推動各學校辦出特色,走出了一條實力、品質“雙跨越、雙提升”的“高新路徑”,塑造了一支“向上成長、奮進前行、務實創新、甘于奉獻”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尊重個性、尊重傳統、尊重特色,讓每個學校都找到自我的成長點。近年來,寶雞高新區按照“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發展思路,五育并舉抓素養,構建“德育美育、人文教育、智慧教育”品牌特色,不斷鞏固拓展“雙減”工作成效,大力推廣“菜單”模式,全面落實課后服務5+2要求,積極推進“課堂革命·陜西行動”和“三個課堂”建設,著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努力做到讓教育有呼吸、讓教學有生活、讓知識有情感、讓學生有靈魂,“擦”亮了教育的“高新”本色。
通過深化品牌建設,各類示范校創建成效顯著,創建全國健康學校3所、省級綠色學校30所、勞動教育示范基地2個、省級近視防控試點校2個,市級作業革命示范校12所;高新幼兒園等三所幼兒園被教育部認定為“安吉游戲”推廣試點園,培植省級示范園1所、市級一類苗子園4所,20所學校順利通過省級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達標校復核,申報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足球特色學校2所。
讓教育出彩,培養、引入專業優質的教育人才是關鍵。近年來,高新區把優質師資作為推動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實施“名學校+名校長+名教師”建設工程,積極提高教師待遇和地位、健全教師培養體系、創新教師激勵機制,教師保障政策更加全面、成長平臺更加多元。推動了全區教師隊伍、管理制度、硬件設施、教學方式、資源配置、人才培養模式、體制機制等各方面對標全市領先、省內一流。近三年來,全區3人獲全省首批基礎教育骨干校長,2人被省政府命名為陜西省特級教師,22人獲得省市級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稱號,“三級三類”骨干教師增至695人。
“選最好的位置、配最好的硬件、選最好的校長、用最好的老師、辦最好的教育”。從原來的硬件升級,到如今的教育模式探路,再到探索集團化辦學的“高新模式”,通過創新驅動、高位均衡,帶來了高新教育的高品質、高質量。在寶雞“加快建設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區”城市新發展階段的關鍵當口,高新區正積極推動教育現代化發展進程,實現高新教育與區域經濟社會同步發展,讓“高新教育”成為寶雞的新名片和新實力。
來源:寶雞人民廣播電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