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波熱搜,無意間看到網上關于張雪峰的一些帖子。
從標題到內容,都著實嚇人。
是的,你沒看錯,至少在今年7月份,就有人打出了所謂“張雪峰四宗罪”的大旗。且不是孤立的一篇,有著某種分發的跡象。
點開看了下,所謂第一宗罪,是說張雪峰過于實用主義,號召考生報考時追求就業和金錢,忽視了理想主義,將其扼殺在搖籃中。
這一點,也是張雪峰在這波輿論中備受爭議的一個關鍵點。
他正是在一場直播連麥中,有家長表示孩子數學能考140分,卻不想學理科。張雪峰回復“文科都是服務業”“就是舔”……完全將孩子的個人興趣和意愿忽略不計。
但說到底,這只是一個觀點之爭。
所謂第二宗罪,說他自稱出身寒門,卻以天價課程牟取利益,被指責騙取貧困人群的錢財。
例子有,他擔任法人代表的峰學蔚來曾上架過價格8999元的“峰學志愿夢想卡”,該產品包含高考前的模擬志愿方案和結合高考分數最終形成的志愿方案;還有研途教育售價達1.88萬元的“2024考研蛻變計劃半年班”等。
但說到底,這只是一種市場定價。
所謂第三宗罪,是認為他別有用心,意圖擾亂社會秩序,刻意制造焦慮。
我覺得這個都沒說到點子上,除非是精神病和反社會人格,哪有人存心跟“社會秩序”過不去?
制造焦慮的動機,也只可能是販賣課程。但這個,也是當下很多領域的商業邏輯。說到焦慮,其根源也從來不在某個人說了某些話,而是社會性問題。
說到底,“制造焦慮”理論上也是無法定罪的。當然,這是從法治的邏輯講,還有其他別具特色的邏輯。
所謂第四宗罪,是認為他的價值觀偏差,如建議只有外表漂亮的女生學習金融,實際上在間接暗示職場潛規則。
這個看起來很具體,卻非常致命。女性、顏值、潛規則……這每一個關鍵詞都很致命。哪怕說者無心,聽者也會有意。
再有類似的性別觀“輸出”,張雪峰搞不好會被亂拳打死。
總結一下:在沒有形成焦點之前,這些批評也好、攻擊也罷,似乎都不起眼,而一旦進入主流討論的議程,很可能就是致命的。
張雪峰有著東北人與生俱來的幽默和口音,這是他的加分項。但是,說相聲翻車的也有啊。對了,還有脫口秀。
網民饒過誰。
就在昨天,鄭爽因合同糾紛被強制執行9050萬,也沖上了熱搜第一。她此前已經被執行約1.28億元。圍繞她,網友發明了一種計量單位:一爽=1.6億,爽一天=208萬。
鄭爽為什么被封殺?
下意識的回答當然是非法代孕、偷逃稅,但是也不能忽略她說過那句——“煩死了”。
這句話對鄭爽自身的殺傷力,并不亞于前者。
愛說話的張雪峰,真的一點都不怕嗎?
我們再也回不去那個劉德華、周潤發的時代。明星也好,網紅也罷,保鮮和長壽,和這個時代的社會形態、網絡生態息息相關。
而網紅的更新迭代,往往比明星藝人還要快。當然,這種迭代并不是一種躍進,更像是王朝的更替,并沒有本質的變化。
每一個火起來的張雪峰,都充滿不確定性,且這種不確定性在不斷上升。
坦白說,我開始替張雪峰擔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