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李寧發布公告稱,計劃以22億港元從恒基兆業購買物業,并將部分用于集團總部,旨在拓展國際市場。然而,這一消息一出,卻迅速引發了廣泛關注。據悉,李寧的股價在消息公布后的一天暴跌14%,市值蒸發了80億港元。今年以來更是累計下跌超過70%,短短兩年時間,市值蒸發達到了驚人的2300億港元,僅為同行業巨頭安踏的25%,刷新了2020年3月以來的新低。
究竟為何市場對李寧的收購行為如此抵觸?可能與樓市不景氣、收購標的業績虧損等有關。此外,資本市場質疑這一行動是否背離了公司的核心戰略。
在過去30多年的時間里,李寧憑借創始人李寧的體操王子的國民形象在商界嶄露頭角,成為家喻戶曉的國民品牌。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寧也并非一直風生水起。在品牌走過20年的時候,消費主力軍逐漸轉變為90后,而李寧在設計和款式上未能跟上核心消費群體的步伐,導致大量鞋子和服裝積壓無人問津,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關店潮,連續三年虧損超過30億。
然而,李寧并沒有因此放棄,他們開始創新自救,并將年輕元素融入設計和風格中,力求吸引年輕消費群體,將李寧從國貨變為國潮。2016年起,李寧逐漸扭轉頹勢,2018年更是創下了超過105億元的營收。而2022年之后,李寧明顯布局高端市場,卻顯示出乏力的跡象。
不僅如此,更多的消費者紛紛表示,李寧的產品越來越貴,甚至打折都難以銷售。這與今年花西子被網友吐槽“越來越貴”的事件異曲同工。花西子在回應中表示,他們的夢想是成為國際大牌,但這樣的理由顯然無法讓用戶接受。走向高端市場并不意味著走向高價,當產品價格被普通消費者感覺“貴”時,無疑釋放了一個信號——消費者認為產品體驗不值這個價格。
李寧股價大震蕩引發了消費者對其產品價格上漲的批評,這或許也在提醒李寧需要更加聚焦創新,在推出一系列新爆品上發力。高端不等于高價,產品價值的核心在于體驗是否超出消費者預期,而不僅僅是價格本身。如果李寧依賴標高價來追求高端,卻無法提供相應的產品價值,就會導致產品乏人問津,市場失去活力的尷尬局面。
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強盛,國人對國貨的認可度越來越高。然而,高端品牌想要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并非僅僅依靠品牌的口碑和營銷策略,更需要在產品研發和創新上下足功夫。如今,李寧股價大跌也給李寧敲響了警鐘,提醒他們需要更加聚焦創新,推出適應市場需求的爆品,以重塑消費者對其品牌的認可和信心,走向更加穩健的發展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