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嶺南無山不有瑤”,瑤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最長壽的民族之一。為了躲避長期以來封建統治者的民族迫害和民族歧視,瑤族一般都世居深山,不受打擾。所以很少人知道,其實瑤族也有不同支系,而且各有不同的特點。
比如被譽為“桃花林中的民族”紅瑤,因喜穿紅衣而得名;比如因婦女服飾皆繡有精美圖案,色彩斑斕,特別是繡上藍花,栩栩如生而得名的花藍瑤;再比如因男子都穿著及膝的白褲而得名的白褲瑤。
發現沒有,真的挺有意思,瑤族很愛用服飾來分支系。而他們的民族服飾,也確實很有特點。
今天,帶你們去看廣西一個白褲瑤寨。
開頭淺淺介紹了一下白褲瑤,要進入白褲瑤寨,還得再聽一聽他們的故事。
白褲瑤是瑤族的一個支系,自稱“布諾”,因族中男子穿齊膝白褲,故他稱為“白褲瑤”。白褲瑤主要聚居在廣西南丹縣八圩瑤族鄉、里湖瑤族鄉和貴州省荔波縣朝陽區瑤山鄉一帶,總人口不過幾萬。
而白褲瑤的女性,穿著則更為大膽。上衣只有兩片布組成,從側面來看非常露骨,不穿內衣。倒不是她們過于開放,只是對于瑤族婦女來說,這是一種古老的傳統,她們覺得這樣可以表現女性生殖器的神圣和偉大。
除了服飾,還有很多古老習俗,能佐證這是一個由原始社會生活形態,直接跨入現代社會生活形態的民族,至今遺留著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的社會文化信息。
舉一個最最典型的例子,在婚前的兩性交往上,白褲瑤的女子往往占據主導地位,主動選擇,大膽追求,女子挑選男子,支配男子,男子處于從屬地位;而結婚之后,狀況截然相反,女子從夫居住,絕對服從男子的領導。19歲在白褲瑤算晚婚,34歲當奶奶,家中干農活都是女人。
因此,白褲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個民族,被稱為“人類文明的活化石”。很推薦去廣西的時候,逛一圈白褲瑤寨,也就能了解他們的民俗文化。
我去的白褲瑤寨, 在南丹。
小城位于廣西河池市西北部,可能有些人聽說過南丹,它是中國有色金屬之鄉、長角辣椒之鄉、瑤雞之鄉、黃臘李之鄉、以及煙葉生產基地,特別人杰地靈。它也曾是歷史上的“兵家喉地”、是宋代盛產朱砂之地、還是廣西“狼兵”的發源地。
走過一座小橋,便來到了瑤寨。
這橋不是普通的橋,而是一座花橋。花橋一端有兩棵粘膏樹,是白褲瑤族用來制作衣服的顏料,不過是假的。
真正的粘膏樹被稱為白褲瑤的母親樹,大多生長在白褲瑤人的房前屋后,坡腳地邊。這種樹樹干最高達二十多米,樹齡最長的在300多年以上,形狀奇特,有別于其它的樹木。每棵樹的軀干都是中間大兩頭小,其腹部要比兩頭大出五六倍,猶如一個個豐腴的孕婦站定村口。
有種說法是粘膏樹離開瑤山和白褲瑤人便會含恨死去,要讓白褲瑤族年年用鋼刀利斧不斷地砍鑿才會越長越大,越長粘液越多,太神奇了!
橋上白褲瑤族的塑像排了兩排,最搶眼莫過于女性的服飾了。
花橋挺出片,很有白褲瑤特色。
往前走去,不知何故,這座瑤寨有著我幻想的所有元素,斑駁的墻、古老的瓦、通達的路……時光在這里很慢很慢,慢到即使過了千年,這里還是一幅質樸的畫面。
如果你從高處望,瑤寨周圍群山層層疊疊,在深山的云霧中看得不甚清晰,于是那綠就有了層次,深深淺淺地蔓延到天際盡頭。而中間的瑤寨,一排排黑色屋頂擠擠挨挨在一起,乳黃色的一座座建筑好似別墅般,矗立在蒼翠的大地上,場面當真是蔚為壯觀。
一方面,我突然理解為何白褲瑤是活化石,因為他們足夠封閉;另一方面我也羨慕他們,能在這么秀麗多姿的環境里生活,始終保有初心。
進寨子之前,有個小小的歡迎儀式,當地瑤族會表演銅鼓舞。
在與自然環境搏斗的生活中,白褲瑤族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其中銅鼓舞最具有代表性。戰爭年代,銅鼓作為戰鼓使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如今和平年代,銅鼓會在每年秋后的農閑時節,為五谷豐登或重要節日、還有逢老人過世時敲打。
看過表演,就正式進入寨子。“中國第一座瑤族生態博物館”,完整記錄關于白褲瑤的前世今生。
太多細節能讓你感受到白褲瑤的文化,比如蘑菇造型的建筑乍一看挺魔幻,但它其實是白褲瑤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谷倉。
四柱搭一小木屋,可防止糧食潮濕。柱頂是圓滑的壇子,可防鼠,是不是很聰明?
寨子里的白褲瑤婦女都精于紡織,至今保留著一套完整的手工制作技術。你能在寨子里看到繞紗的婦女。
繞紗之后是織布,很少見這樣的機器了,帶著手工溫度做出來的服飾,果然不一樣。
粘膏畫圖,是白褲瑤制作服飾的其中一道工序。
所用“顏料”取自當地特有的樹種——粘膏樹,白褲瑤的母親樹。每年農歷四月,白褲瑤人開始在粘膏樹干上鑿坑,將采集到的粘膏與牛油一起熬制后,再用特制畫刀蘸取熔化的膏液在布上描繪圖案。
再加上精美刺繡,一件白褲瑤服飾,承載了這個民族的智慧和經驗。在衣服絲絲縷縷之間,洞見他們的生活態度。
你可以在非遺傳習展示廳,看到成品的白褲瑤服飾。
男性的服飾特點是齊膝白褲,女性上衣則由兩片等長的純棉布料制成,看起來真的挺潮的。
仔細看,寨子廣場上方有好幾面懸掛著很多鳥籠,里面都是相思或畫眉。
因為白褲瑤族男人心頭的“三寶”,就是鳥籠、酒壺、獵槍,是他們的豪華裝備,以前他們只玩樂不干活,都靠著女人下地干農活做家務。清晨,白褲瑤男人們相約一起去寨場遛鳥。遛鳥結束,將鳥籠掛在房子屋檐下,扛著火槍去打獵。他們也是最后一個允許持槍的民族,但只能在村寨內。
在白褲瑤,不會玩鳥、馴鳥的男人不算男子漢。他們對飼養的鳥愛護有加。在喂養過程中,每天出門做工、砍柴、放牛等等都隨時把鳥籠帶在身邊,以防有什么意外。有時砍柴不慎跌倒,寧愿自己摔痛,首先記得的是把鳥籠抽高,絕不讓鳥驚著。
白褲瑤編鳥籠也是好手,編出的鳥籠結實又美觀。
男人們喜歡喝酒,如今也喜歡喝茶。
在“鳥林茶社”,斗鳥、遛鳥、品茶成為白褲瑤男人生活的一部分。
還有每家都掛著許多不同品種的干辣椒,尤其長角辣椒,是南丹特產之一。
它的外形呈現細長的角狀,口感鮮辣,香氣濃郁,是當地菜肴必不可少的調味品。
也會把干辣椒磨成粉。
走走逛逛,一天也就消磨了。想更深度了解白褲瑤,可以住在瑤王府酒店,設計完全模仿了白褲瑤的民居特色。
這么好玩的白褲瑤寨,你要不要來看看?
旅游攻略
地址:廣西河池市南丹縣湖瑤族鄉王尚屯瑤望天下景區
門票:99元(含白褲瑤寨、歌婭思谷、洞天盛境、接駁車票)
開放時間:9:00-18:00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青云計劃月度優質賬號、百家榜創作者、CFP/攜程簽約攝影師、知名旅游博主、優質旅游領域創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微博旅行視頻博主。
新浪微博:@琰棱 https://weibo.com/u/17979444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