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戶,是指國家入征范圍內的房屋所有權人。按照法律規定,征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給予拆遷補償,與房屋所有權人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協議。
顯然,從某種程度來講,拆遷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各行各業百廢待興,建筑行業也是如此,為了發展經濟,一些舊時的房屋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拆遷問題,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
不過,雖然拆遷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在拆遷整個實施環節的過程中,要想順利進行確實不容易的,比如說河南鄭州的這位“釘子戶”,即使面對88億拆遷款都不愿意拆遷……
時間來到2007年,這年,河南鄭州高新區東史馬村發生了一起引人注目的拆遷事件。為了盡最大可能開發城市,發展經濟,東史馬村被列入拆遷計劃中。
大部分村民得知拆遷的消息后,都因為能得到一筆高額拆遷費而欣喜異常,可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人卻似乎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十分反感即將到來的拆遷計劃,這是為什么呢?
得知房子即將被拆遷,任老心急如焚,寢食難安,出于對老宅的感情,無論如何都不愿意交出家中這處占地面積30多畝的老房子,甚至一度成為這次拆遷行動中的“最牛釘子戶"。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無論什么人使出什么樣的手段,任老都堅決不肯搬遷,即使有人公然叫價高達88億元的巨額款項,也絲毫不為所動。
為了使任老同意拆遷,開發商可以說使勁了渾身解數,金錢誘惑不行,思想工作也沒有用。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開發商甚至直接開出了一個億的天價,可即便如此,任老也沒有心動,還揚言稱:“就算補貼我100個億,我也不會允許你們拆了我家的老房子!”
雖然任老這邊的工作一直做不通,但工程總要往下實施,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開發商只好先繞開任老家里的院子,先從其他地方開始施工。
一段時間之后,任老家周圍的房屋就被拆的差不多了,只留下任老家這一座宅子孤零零地留了下來,遠遠看上去多少有點凄涼。
期間,雖然開發商多次與任老進行溝通和協商,希望他能夠理解并支持拆遷工作的進行,但任老始終不肯退讓,即便是面對開發商斷水斷電的困境,任老和家人也沒有妥協,渴了就打井水、天黑了就點蠟燭照明。
其實,任老的心理也不難理解,自己就生活在這里,這是任老一家人世代居住的地方,每個人對這里都有深厚的情感依戀。而如今拆遷計劃的推進,對他來說無疑意味著放棄這個熟悉的環境,離開他生存已久的家園,他心理上做不到。
但問題總得解決,不管怎樣,事情始終這么僵持著也不是辦法,后來,任老決定主動去找開發商,向他們說明自己堅持不肯搬遷的原因。
任老表示,自己住的院子其實并不是一個普通的院子,而是有著十分悠久深厚的歷史,這里曾經居住了許多達官顯貴,至今最起碼應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
可以說,除了對老宅的眷戀之外,這份歷史的厚重感是任老始終不肯同意拆遷更為關鍵的原因,正因如此,他無論如何都做不到讓這所老宅葬送在自己手里。
不過,聽了任老的解釋,開發商心中還是存有疑慮,為了驗證任老說的究竟是不是事實,特意找到了專家,請專家親自來一趟并對這所宅院進行一番專業鑒定。
專家來到任家宅院后,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牌匾上赫然寫著的“輔翼國政”四個大字,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當下便讓專家察覺到這個宅子的不一般。
果然,任老隨后便告訴專家,這四個字適當年道光皇帝親筆書寫。任老所說非虛,因為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塊牌匾無論是從字跡還是從牌匾的材質來看,都能推斷出確實是晚清時代的真跡。
不過,皇帝親筆書寫的一張牌匾,這還只是開始。
經過接下來的一番仔細勘察,專家很快就感受到宅子主人對于這座宅子的用心,無論是桌椅板凳還是砌墻磚瓦,幾乎每一處材質選用的都是上等材料,以至于它們即使到了兩百年后的今天,依然保持著最原始的面貌。
進到院子之后,專家在里面發現了各種珍貴的古董,面對宅子里一道道神秘的門,一種肅穆的氣息撲面而來,據說,任老的祖上曾經做過清朝的二品官員,官位顯赫,且富有財富。
經過一番考察,專家最后向開發商言明:任家大宅十分寶貴,是一座極具歷史價值的博物館。
事實的確如此,即便是經歷了清末以后的戰亂不休,任家老宅仍能幸運地保存至今,在經歷兩百余年的風雨之后依然屹立不倒,這是極其難能可貴的。
專家的鑒定結果出來之后,人們開始對王先生的態度有了新的變化:他并非無理取鬧,也不是單純因為固執念舊而不愿意拆遷,更多的是出于一種責任。
在那個時代,能有一所保存如此完好的房子,絕對是特大新聞。任老的房子在經過新聞發酵之后,越來越多的人聞訊前來,表示愿意出高價進行收購,甚至有來自西方的開發商也盯上了任家的這處寶地,表示只要任老愿意出手,可以給到 88 億元的天價。
88億元,這在當時絕對是一筆天文數字,可即便是面對這樣巨大的誘惑,任老依然沒有改變初心。因為對于他來說,這所老宅的價值早已超出了金錢本身,更像是一種來自家族的使命和沉甸甸的責任,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換的。
當時任老已經年過半百了,生活方面沒有問題,可以說吃喝不愁、衣食無憂,所有不管多少錢都很難打動他。可即便如此,任老卻在此時,又突然作出一個誰都想不到的決定!
為了使老宅得到最好的保護,經過深思熟慮之后,任老認為,既然老宅如今已經被認定為文物,那與國家相比,自己可能并不是保存這份珍貴文物的最佳人選。
那么,如果能把老宅交付給更有能力、更值得托付的人,讓它被更多的人認識,發揮更大的的價值,或許才是此時真正應該做的事情。于是,任老作出一個決定:把老宅捐給國家。
就這樣,任老沒有賣掉老宅,而是把老宅捐了出去。
此后,當地政府介入了有關任老老宅的保護工作,由于像任家老宅這種古跡十分稀少,他們將其申請為鄭州天祥博物館,便安排任老擔任博物館館長,老宅免費對外開放,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和了解,也算是發揮出了最大的價值。
寫在最后: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先點個“關注”,讓我們在互動中成為互相的鐵粉,以便您及時收到文章的推送!如果您遇到這樣的情況,您是會怎么做呢?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咱們一起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