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發挑戰賽#
清朝時期,得到“文正”謚號的大臣一共有8名,曾國藩是其中一名。與湯斌、劉統勛、朱珪、曹振鏞等儒家名臣不一樣的是,曾國藩是唯一上過戰場打過仗,指揮軍隊殺過人的“文正”,多少顯得有些“另類”。
當然,在42歲之前,曾國藩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會棄文從武,走上一條書生帶兵的不歸路。
曾國藩
在這之前,曾國藩飽讀圣賢書,專心致志地研究程朱理學,并將孔學的義理、詞章、考據之學綜合起來,既作為經世之學的基礎,又相互融合,促成了“中體西用”思想的形式。他博采眾家之長,創立晚清古文的“湘鄉派”,成為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足以與當朝大學問家梅曾亮、何紹基等名士媲美,留下一部《曾文正公全集》傳之于世,萬人敬仰。他重視家庭教育,潛心培養兄弟子女,一部《曾國藩家書》于點點滴滴的真實生活中見真情、蘊良知,充分體現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之美譽……
然而,在這之后,曾國藩仿佛變了模樣,從一個知書識禮的儒家知識分子,變成了一個殺人不眨眼的統兵大將。
咸豐二年(1852年),太平軍殺入湖南,圍攻長沙,一時之間人心惶惶。曾國藩奉旨成為團練大臣,協同湖南巡撫張亮基興辦團練,抵抗太平軍進攻。曾國藩便在長沙設立了審案局,招募勇丁。
他信奉“亂世須用重典”,對于抓獲的土匪、逃勇等一律格殺勿論,從重從快處理。用曾國藩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匪類解到,重則立決,輕則斃之杖下,又輕則鞭之千百。敝處所為止此。”
短短4個月內,審案局處斬了104人,杖斃2人,死在監獄里的人也有31人,合計137人。這是一個驚人的數據。因為湖南巡撫幾年時間下來,也沒有判處這么多的死刑。人們驚呼曾國藩為“曾剃頭”,形容其殺人如麻。
俗話說“蘿卜快了不洗泥”,沒有經過嚴格的審案程序,是一定會出現冤假錯案的。時任長沙知府叫倉景恬,后來做過湖南按察使和云南按察使。多年后,他在回憶錄里記載,曾國藩在一個案子里大開殺戒,至少殺了4個無辜者,卻將真正的壞人放走了。
這些并非曾國藩所考慮的。接下來,他變得更加冷酷無情、心狠手辣。
咸豐十一年(1861)八月,在經過一年半時間的激烈攻打之后,曾國荃率領湘軍攻克了位于長江邊的軍事重鎮——安慶。城破后,湘軍在城內大肆燒殺淫掠,不在話下。當時有一萬余太平軍投降,成了俘虜。曾國荃詢問部下朱洪章應當怎么處理,朱洪章回答全部殺掉。
安慶
曾國荃雖然照辦,但內心深處還是感到些許不安。他也是一名知識分子,懂得自古以來就流傳的“殺降不詳”的說法,害怕像秦國名將白起那樣,遭到冥冥之中的懲罰,寫信給曾國藩尋求安慰。沒想到,曾國藩劈頭蓋臉訓斥了他一番,說“既已帶兵,自以殺賊為志,何必以多殺為悔”?
其實,在這之前,曾國藩發現曾國荃部下有投誠的太平軍,便提醒過他,說“目下收投誠之人,似不甚妥善,如擠癤子不可令出零膿,如蒸爛肉不可屢揭鍋蓋也”,他告誡曾國荃,“克城以多殺為妥,不可假仁慈而誤大事”。
攻克安慶后,曾國藩給朝廷打報告,多次提到“圍殺凈盡”“無一人得脫” “實無一名漏網”等,給湘軍請功。
但與后來的天京相比,安慶的殺戮多少有點“小巫見大巫”。
同治三年,在曾國藩的坐鎮指揮下,曾國藩率領湘軍攻克天京,宣告了太平天國的覆滅。有了安慶的模板,曾國荃在天京更加“放飛自我”,放縱手下燒殺淫掠。后來,曾國藩奏報朝廷說:“十萬余賊無一降者,至聚眾自焚而不悔,實為古今罕見之劇寇。”“十萬余賊”是曾國藩的夸大之語,事實上當時天京有一萬余太平軍官兵,有三萬余老百姓,加起來不過四萬多,但也足見湘軍殺戮之慘烈。
曾國藩之所以從“飽讀圣賢書”,變成“殺人如亂麻”,無非是太平天國運動觸動了他的根本利益。
太平天國
一方面,太平軍所到之處焚燒孔廟、學宮,砸毀孔子神牌。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國又禁毀了無數儒家經典書籍。這些都激起了以曾國藩為代表的眾多儒家讀書人的憤怒。
曾國藩在率領湘軍出征時,寫了一篇《討粵匪檄》,指責太平軍破壞傳統儒家文化,“粵匪(太平軍)焚郴州之學官,毀宣圣之木主,十哲兩廡,狼藉滿地”,指出“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儒學是曾國藩心目中的精神大廈。現在有一幫人要將這座精神大廈推翻,曾國藩自然視如仇寇,痛下殺手。
另一方面,太平天國宣稱“薄賦稅、均貧富”,并頒布《天朝田畝制度》,規定按人口分配土地,廢除土地私有制。“薄賦稅、均貧富”對于曾國藩來說,倒不致命,關鍵是“廢除土地私有制”,簡直就要了他一家的老命。
天朝田畝制度
曾國藩出生耕讀之家,一邊耕地一邊讀書。在清朝時期,讀書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能夠讀得起書的家庭,在當地屈指可數,屬于中上之家。曾國藩一家經過歷代辛苦耕耘,到他出生時有百余畝田地,人均十二畝,是晚清全國水平的七點三倍。正是依靠這一百多畝田地,支撐了包括曾國藩在內的幾個子弟讀書、考取功名。按照太平天國的土地政策,他家的土地是需要分出來,分給窮人的。你說曾國藩會不會拼了老命反對?
從曾國藩的私人感情上來說,他也是與太平天國不共戴天的。他十年寒窗苦讀,一朝考中進士功成名就,在太平天國運動發生時已是身居從二品的禮部右侍郎了。禮部右侍郎俸祿不高,但前途遠大,光宗耀祖。太平軍要推翻這清廷,讓曾國藩斷了前程,豈不是深仇大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