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這顆星球上一員,人類對于大自然的敬畏始終都不曾改變。雖然人類在大自然面前顯得如此之渺小,但千百年來的人類發展歷史也證實了,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源于自然所賜。也正因如此,只有合理,循環,節制、可持續地利用自然資源,才能讓我們的文明延續下去。在這個過程里,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參與中,都要以自己的方式去實現綠色能源的最終目標。對此,比亞迪也給了他們的答案。
就在近日更新的《柴達木:別了,超級大湖》自然地理科普紀錄片中,觀眾們在豹5的帶領下再次將視角對準柴達木,以獨特的地理視角去探索柴達木鮮為人知的前世今生。作為我國的四大盆地之一,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柴達木盆地曾是遠古大湖,其面積是現今青海湖的十倍以上。經過千百年來的洗禮,如今柴達木盆地的遠古大湖早已不見蹤影,但大自然的饋贈卻讓其成為了新能源“海洋”。
如今的柴達木盆地可謂是一個“聚寶盆”一般的存在,其散布著大大小小33個湖泊,其中25個為鹽湖。而在這25個鹽湖中,蘊藏著全國已探明儲量90%以上的氯化鉀、氯化鎂、氯化鋰等自然資源,單是一個察爾汗鹽湖的氯化鈉固體儲量,就可以維持全球80億人食用長達3000之久。另外,該地區在鹽湖鹵水中的鋰更是占到了全球陸上總儲量的72.3%。要知道,鋰鹽也是制造新能源電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
不僅如此,柴達木盆地還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煤炭等傳統能源,在合理的開發利用下,有越來越多的光伏、光熱、風電等新能源資源在被發現利用。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柴達木盆地就是人類獲取、輸送以及存儲能源的“超級基地”。
作為《柴達木:別了,超級大湖》自然地理科普紀錄片的合作方之一,比亞迪讓方程豹豹5作為本片的載具主角著實是非常對口。其新能源硬派越野車代表的特殊屬性,不僅可以輕松應對柴達木盆地的復雜地形,同時還兼具了新能源汽車的綠色環保特性,非常符合本期節目定位。而作為國內可持續發展的踐行者。比亞迪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太陽能、儲能電站和電動汽車三大綠色夢想,在科技和產品層面堅持綠色研發,推動可持續綠色發展。
如今,比亞迪在能源獲取和存儲方面均具有一定優勢,比亞迪光伏、儲能等新能源產品已走進全球100多個國家,并在“光儲一體化”新能源商業模式上具有領先地位。而在實際應用中,比亞迪的綠色大交通體系,以及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最為顯著。截止到今年11月24日,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已下線600萬輛,同時還擁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車品牌矩陣。在全球范圍內,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的足跡已遍布58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減少碳排放超過4400萬噸,是目前世界上為數不多以新能源綠色發展為核心基石的汽車品牌。
從新能源轉型到技術深入優化,再到如今致力于全方位構建零排放的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等進程中,比亞迪始終都走在車企中前端方陣之中。在應對未來全球氣候變化加劇,極端天氣頻發等發展背景下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更應該被國內車企所大力推行。改變汽車行業與綠色環保理念的互斥性,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也是國產汽車行業能走到今天的關鍵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