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至今保留少量傭兵的兩個目的:記錄榮譽、保衛教廷
從15世紀開始,瑞士傭兵逐漸成為各國政府與貴族發動戰爭時,首要考慮的品牌武裝力量,尤其是1464年-1482年的法國勃艮第戰爭之后。
一:勃艮第戰爭激發出品牌效應
勃艮第戰爭至少造成了兩個結果:
1、瑞士傭兵以裝備精良、訓練有素、驍勇善戰、忠實履約等四大特點而名聲大噪。當然瑞士官方的收費合理也非常重要,從此瑞士傭兵成為享譽歐洲的優質品牌。
瑞士至今保留少量傭兵的兩個目的:記錄榮譽、保衛教廷
2、法國國王路易十一親眼目睹瑞士傭兵在戰場上多次擊敗勃艮第公爵,并取得最終勝利。法國從此成為對瑞士傭兵的需求最大、最長久的國家雇主之一。
在包括勃艮第戰爭在內15世紀的多場大戰中,瑞士傭兵對長槍方陣的運用越來越純熟有效,他們并不注重于單兵的作戰能力,而是更強調在戰斗中保持隊形,臨危不亂。
瑞士至今保留少量傭兵的兩個目的:記錄榮譽、保衛教廷
二:成為品牌背后的架構特點與付出
在成建制的瑞士傭兵軍團中,成員大多是同鄉、親友甚至直系親屬。比如一個長槍方陣里的士兵和軍官往往全都來自同一個州。
這種類似于后世,比如我們組建“湘軍”、“淮軍”非常相似。他們通過互幫互助,快速跟上前排的隊列,抵擋住雷霆萬鈞的騎士沖鋒,即使承受巨大的傷亡也不會輕易崩潰。
瑞士至今保留少量傭兵的兩個目的:記錄榮譽、保衛教廷
而且在實戰中,瑞士傭兵的方陣需要將自己的長槍放在前一個人的肩上,共同進退。高度的紀律性和彼此之間的絕對信任,是瑞士傭兵長槍方陣的基本特點之一。
歐洲各國也一直在研究和模仿瑞士傭兵的步兵陣列,因為瑞士傭兵經歷的實戰太多了。
他們會不斷優化自己的陣列,從而形成應對不同戰場、不同兵種、不同武器的各種陣列,并且經過匯總,反饋給瑞士的各州,從而加強兵源的訓練和適應。
瑞士至今保留少量傭兵的兩個目的:記錄榮譽、保衛教廷
三:瑞士傭兵全面參與各種戰爭
16-17世紀是瑞士傭兵最為輝煌的200年,在這200年中瑞士傭兵幾乎參與了歐洲戰爭所有的大型戰役。
比如對傭兵市場非常重要的1618年-1648年的“三十年戰爭”。
瑞士至今保留少量傭兵的兩個目的:記錄榮譽、保衛教廷
這場戰爭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是歐洲近代史的開始。但這場戰爭也使德意志各邦國大約被消滅了25%-40%的總量人口,其中德意志各邦國的男性,有將近50%陣亡。
最慘烈的邦聯有:路德城維滕貝格75%以上的人口陣亡、波美拉尼亞65%以上的人口陣亡、西里西亞25%以上的人口陣亡。
瑞士至今保留少量傭兵的兩個目的:記錄榮譽、保衛教廷
所以“三十年戰爭”造成的人口損失、兵源匱乏,不僅將全歐洲對瑞士傭兵的需求推向了巔峰,而且由于瑞士傭兵數量有限,導致西班牙、德意志等國家和地區也產生了傭兵,用來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
瑞士至今保留少量傭兵的兩個目的:記錄榮譽、保衛教廷
四:瑞士傭兵服務過眾多雇主
瑞士傭兵先后或者同時為法國、英國、神圣羅馬帝國、教皇皇廷、德意志各個諸侯、西班牙、荷蘭、意大利各個諸侯等眾多國家雇主或者邦聯雇主作戰。
如果戰爭雙方都雇傭了瑞士傭兵,會不會在戰場上出現兩支瑞士傭兵對陣廝殺的情況呢?
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瑞士至今保留少量傭兵的兩個目的:記錄榮譽、保衛教廷
瑞士傭兵的雇傭方式、合同內容等都會有所限定。而且前面也提到,絕大部分瑞士傭兵的輸出,是一種國家行為,由瑞士各州各邦統一管理、統一輸出為主的。
這200年中出現過讓瑞士傭兵更加榮耀的一次戰斗。
瑞士至今保留少量傭兵的兩個目的:記錄榮譽、保衛教廷
1527年5月神圣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發起戰爭并圍攻羅馬。負責保護當時教皇克萊孟七世的189名瑞士傭兵,無一人投降,在掩護教皇從密道逃走時,有147人陣亡,但教皇得以逃脫。
從此教皇和教廷認定,只有瑞士傭兵才有資格擔任教皇和教廷的護衛。
瑞士至今保留少量傭兵的兩個目的:記錄榮譽、保衛教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