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畫壇的女性優秀藝術家燦若繁星,并且以工筆、水墨畫 為主。女畫家的工筆畫以婉約含蓄的優雅畫風為主旋律;水墨畫多以寫實為主,走的基本是徐悲鴻的路子。
在中國,優秀的女畫家非常多,作品也非常細致耐看;但是,開創自己藝術語言的女畫家卻寥寥無幾。
沈文山是開創了自己藝術語言的一個優秀畫家。
其實,把沈文山歸類女性藝術家是對她的不公平。她的繪畫已經超越了性別的界限;她繪畫的風格大氣磅礴,態勢如虹。
沈文山是援藏知識分子的后代,童年和青春期都是在西藏度過的, 藏族文化對她潛移默化的影響,滲透到了她的繪畫里。學院扎實的寫實功底和西方現代主義、特別是后印象派代表人物梵高的畫風,對她的繪畫風格的形成,都有至深的影響。
她用層層疊疊的長點,揮灑而就。她的山水畫作品,完全脫離了 中國傳統山水畫芥子園畫譜程式化的皴法??此淖髌?,你完全被她 畫面強烈的個人風格和獨特的繪畫語言所打動。她的繪畫作品更容易 被歐美等西方人接受,這主要是漢族人一般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美育教育,更是對有個性的藝術敬而遠之。相反他們對陰柔纖弱,千人一 面的毫無個性的接近于行畫的繪畫的繪畫作品卻趨之若鶩。這是多么殘酷的現實!
面對現實, 一個優秀的女藝術家沈文山,只好把自己雪藏起來。 除了圈內她的朋友知道她的作品一流外。圈外,幾乎無人知曉國內還有這樣優秀的畫家。我們希望她的畫作大放異彩,并被世人接受,讓中國因為有沈文山而驕傲。
她的作品不是和現實對抗,而是把她的情愫深深埋藏在畫作之中。
她的作品不像有些女畫家那樣無病呻吟、矯揉造作。
她是用繪畫來凈化自己的心靈,用西藏這個符號來化解城市文明背后的喧囂。
她的作品流露出一種被邊緣化的尷尬處境,身在南京這個繁華的 城市,心里裝的卻是西藏這個讓她心靈純凈的理想王國。雖然她心里 知曉,她自己不可能再回到過去記憶中的西藏、即便回到西藏,也是個匆匆過客。但是,她還是用畫筆記錄她夢中的西藏和兒時的西藏。
培根說過:“在繪畫方面,我們總是保留太多習性,我們刪除的 永遠都嫌不夠?!碧嗔曅灾傅氖?,任何不是畫家們發現的東西,不 是前無古人的貢獻,不是他原創的東西。而是來源于傳承的,那些填空補白的東西,還有為展現技巧而進行的創作。
沈文山正是用更加貼近自己的,原始的原創方法來表達她的繪畫。
幾乎所有偉大的現代藝術家都試圖這一切來自習性的東西,刪除 一切障礙,讓藝術家得以直接與本質進行專屬他的風格。(本質:藝術家自己,而且只有他一個人可以說的東西)
——摘自米蘭·昆德拉談弗朗西斯·培根
沈文山自覺、不自覺的用專屬于她自己的繪畫語言,成為比肩大 師的女畫家。雖然現在世人已經泛大師化,把匠人的細活也列入大師之列。
沈文山命運多舛,她孩子一歲多時,她的丈夫就不幸離世。她一個人又要帶孩子,又要畫畫。在困境中,她完成了一批又一批力作。
和梵高及其他男性畫家不同,面對艱難困苦,她用優雅的姿態化解。繪畫就是她的情人和讓她釋懷的精神寄托。
她善于把控用筆的節奏。如果說古人的山水畫是二胡演奏,她的繪畫作品側更加接近與琵琶演奏的效果。
她的繪畫題材大致可分為西藏山水、街景西藏建筑,人物肖像和 西藏藏傳佛教、寺廟等題材。根據不同類別,她都能巧妙而從容的駕馭。
山水系列:
她又分為幾類, 一種是西藏的白云藍天下的起起伏伏的山巒;這 類作品她處理的率性而簡約,往往一副畫,她寥寥數筆,就把西藏的風情交代的一清二楚。
還有一類山水畫是其他畫家不敢面對,或者要剔除畫面,不入畫的山水畫,藏區的山巒,更像墳塋堆一樣“難看”,沈文山從容的面對,自在的下筆。看這類作品,你很容易聯想到文森特·梵高《烏鴉 在田野中盤旋》這幅名畫。雖然,死亡之氣森森而來,但直驅心靈。 和漢族人不同,藏族和西方對死亡更加坦然。沈文山也通過繪畫的形式,表達了她的生死觀。
人物肖像,她表達的大刀闊斧,幾筆就塑立了人的特質和個性。
藏傳佛教的題材,是她重要的題材,她用情專注的去表達這類題 材。她避開了唐卡這類傳統的表現方法。西藏的文字往往是這類畫的 背景,起到了符號化的作用,佛教人物往往數筆交代,畫面氣氛達到了世俗與宗教的平衡作用。
西藏街景,也是她入畫的重要題材,她的這一類題材的作品,打 破了水墨要講究韻味和水墨效果的禁忌,她通過用筆的節奏來營造氣氛,這是她獨有的方法。
她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間的繪畫,會讓人想起李青萍的繪畫,李青 萍的畫作更加狂猬奔放,而沈文山側更加率性自然。沈文山的作品看似具象,卻具有抽象的內涵。
她的作品每一個階段由于關注度和內心的變化,也會呈現出不同的變化,但再怎么變,你還是能辨別出那是沈文山的作品。
她獨具魅力的作品讓她在瞬息萬變的審美趨勢的畫壇具有一席之地,且逐步走向永恒!
慕新華
2017年10月6日寫于南京
(附作者簡歷
個人簡歷,沈文山,浙江金華人,江蘇省美朮家協會會員。是國家同意援藏漢族干部帶小孩,家屬的第一批進藏孩子。父母都是五十年代浙江大學畢業生。從小生活在西藏昌都,小學,中學,知青再教育,大學都是在西藏完成的。當過老師,做過科教片動畫設計,南京電信黃頁跑過業務等工作。多年來繪畫還是我的最愛,經常拿筆畫點。西藏也是我最喜歡的地方,美麗而干凈,空氣中沖滿了靈氣,她讓你安靜,好好的生活。77年考入藏大后,師從上海戲劇學院胡項城老師,天津美院的楊樹文,安旭老師,吉林藝朮學院王曉明老師等等。作品曾參加過全國第二屆青年美展,西藏壁畫進京展,多吉畫館六人展,2008年《朝圣》獲江蘇省美朮家協會第二次新人美朮作品展覽佳作獎,2009年《拉薩八角街集市》入選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江蘇省美朮作品展,2011年《時光的印跡》參加高原高原中國西部美術展等。這一路走來得到了很多老師,和大家的幫助,好評,在這我表示萬分的感謝,謝謝老師和大家的幫助和提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