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如今諜戰劇大熱所賜,許多讀者對于“軍統局”和“保密局”已是耳熟能詳,印象也出奇地一致:“特務機構+鷹犬單位+心狠手辣+臭名昭著”。然而這兩個機構的“一把局長”,究竟是哪些人?絕大部分讀者的認知就比較有限了,實際上,關于“局座”的名單,近年來自媒體上亦是爭論不休,是時候來點兒干貨用以蓋棺定論了。
戴笠
首先要明確三個問題:第一,當年并沒有“軍統局”的官方簡稱,只是坊間俗稱而已,翻遍舊檔案的手諭或者正式文件,皆以“調統局”稱之,即“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簡稱。
第二,最具知名度的特務頭子戴笠,也并非一直只是軍統局副局長,他在1946年墜機身亡時職務是“代理局長”;第三,在抗戰時期,并不是所有的“侍一處主任”(委員長侍從室第一處)都兼任軍統局局長,這一點純系誤傳。
既然大家都叫習慣了,姑且仍簡稱這個臭名昭著的特務機構為“軍統局”吧,關于軍統局的歷史脈絡,其實要分為“老軍統”和“新軍統”兩個階段,如果不分清楚混在一起研究,那就亂套了。
早在抗戰爆發前,南京當局有兩大并存的主要特務機構:CC系掌握的“黨務調查處”(處長徐恩曾)、黃埔系為班底的“復興社特務處”(處長戴笠),也有叫藍衣社或者力行社的,反正都一個意思,之前筆者有專文科普。
一、“老軍統”的存在只是曇花一現
1937年4月13日,全面抗戰爆發前夜,吸取西安事變之前情報不靈的教訓,以及加強對日諜報所需,經委員長“提議”,決定將現有全部特務機構整合在一起,在南京正式掛牌成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
彼時的軍統局以陳立夫為局長、陳焯為副局長,局本部下設三個處:
第一處:黨政情報處(原黨務調查處) 處長徐恩曾
第二處:軍警情報處(原復興社特務處) 處長戴笠
第三處:郵政檢查處(原郵政檢查所) 處長丁默邨
陳焯不太為人所知,其實是保定三期畢業的老資格,黃埔軍校戰術教官,參加過東征北伐,擔任過北伐軍總司令部的參謀處長,并且還是浙江奉化人氏,明顯是絕對親信,在成為軍統局中將副局長之前,職務是南京警察廳長。
軍統局首任局長陳立夫
至于丁默邨,自然是惡名遠揚的那位了,時任軍統局第三處少將處長,后來被戴笠給陰了,遭到撤職查辦的處理,再后來索性投了汪偽政府,做了魔窟“76號”的特務頭子,淪為可恥的漢奸。
黃埔六期的戴笠,軍界資歷實在太淺,其銓敘軍銜在1935年僅僅授任了陸軍中校,擔任第二處處長以后,勉強掛上了少將處長的職務軍銜,莫說在“黨國大員”群體里面,即便在黃埔系軍官團中,也是個妥妥的小字輩。
雖然黃埔系不太鳥CC系,但是陳立夫的資歷和權勢在那擺著,戴笠其實并不敢公開造次,是龍也得盤著。歷史事實是,軍統局(老軍統)的第一任局長,確系前黃埔軍校校長秘書、“中統創始人”陳立夫。
徐恩曾
這個所謂的老軍統,局本部和三個處居然分別在南京城四個地方辦公,可見其貌合神離的程度。尤其是戴笠和徐恩曾之間,狗咬狗掐得非常厲害,繼續捏合下去實在困難,于是1938年3月29日,又是經委員長“提議”,老軍統在武漢正式分家。
其中第一處獨立出去,組建了“GMD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這才首次有了“中統”的簡稱,以CC系大佬朱家驊為首任局長(中央黨部秘書長),當時資望略顯不足的徐恩曾,被任命為實際主持工作的副局長。
注意“中統”從此不再是軍事單位,而是成為純粹的黨務調查機構,更不能染指軍隊事宜,這可以從“兩統”的上級單位分辨出來:徐恩曾的上頭是“中央黨部”,戴笠的上頭是“軍事委員會”。
朱家驊
二、令人談虎色變的是“新軍統”
老軍統局的第二處,則繼承了“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招牌,成為“新軍統”,這才是大家習慣意義上認為的“軍統”,所以此軍統非彼軍統。而新軍統局的局長仍暫以陳立夫留任,這一點是許多讀者不太了解的。
戴笠此間晉升陸軍上校的正式軍銜,并被任命為實際主持工作的“軍統局中將副局長”,掛上了兩顆星的牌牌,畢竟軍統局的單位級別較高,是軍委會內部,可以直接向委員長匯報工作的部門。
丁默邨當時已被戴笠搞掉了,老軍統的第三處在整合期間改名為“特檢處”,直接隸屬軍委會,最后也落到戴笠手中。丁默邨無奈溜到昆明閑居,抗戰爆發后潛逃上海投靠了日偽,成為戴笠的暗戰對手。
可問題是,老軍統的內部矛盾,主要就是CC系和黃埔系之間的明爭暗斗,如今陳立夫繼續兼任軍統局長,戴笠等黃埔系軍官肯定是不舒服的,必然要臺前幕后搞事情。
那個委員長對此心知肚明,四個月以后,也就是1938年8月,重新發布命令:以“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湘軍宿將、陸軍中將特加上將銜的賀耀祖,兼任軍統局長,同時著陳立夫免兼。
換句話說,是找了一個資深高級將領來做幌子局長,然后以戴笠掌握軍統局的實權,是故軍統局第二任局長乃是賀耀祖。在正、副局長之下,設立了“主任秘書”職務,以原特務處的副處長鄭介民擔任。
黃埔二期的鄭介民,并不愿意在戴笠帳下聽差,并且還有軍委會二廳的兼職,因此干脆不怎么到軍統局上班。在這樣的情況下,戴笠提拔毛人鳳擔任了“代理主任秘書”,逐漸掌握了軍統局的相當權力。
到1943年以后,那個委員長感覺軍統已有“尾大不掉”的風險,再加派侍從室六組組長唐縱(原特務處主任秘書),兼任了“軍統局幫辦”,試圖對戴笠加以鉗制。
軍統局第二任局長賀耀祖
所以還須注意,賀耀祖兼任軍統局長時,正式職務還并非是“委員長侍從室第一處主任”,這個職務是1940年秋,他從蘇聯回國以后才擔任的,而正是因為他改任了侍一處主任仍兼軍統局長,才有了侍一處主任“兼領”軍統局的習慣。
賀耀祖兼軍統局長的時間很長,一直到1942年9月調離侍從室,才解除了這個兼職,期間的1942年4月1日,他還以軍統正牌子局長的身份,出席了軍統所謂的“四一大會”(成立紀念日)。
順便說一句,戴笠以復興社特務處的成立時間(1932年4月1日)作為軍統的紀念日,擺明了就是不承認脫胎于“老軍統”,仍視特務處為軍統局的前身,而只把存在一年的“老軍統”當作過渡時期。
既然賀耀祖兼了四年多的軍統局長,那么在1940年之前,也曾擔任過侍一處主任的錢大鈞、林蔚和張治中等人,均不曾兼任軍統局長,這純屬一些讀者的想當然,畢竟時間線是很清晰的。
唐縱跟戴、鄭號稱軍統“三駕馬車”
三、侍一處主任兼局長的實際情況
1942年接替賀耀祖重新擔任侍一處主任的,是浙軍出身的林蔚,此公跟著陳儀一起“反正”參加北伐,逐漸深得委員長信賴,但是軍銜偏低,當時只是陸軍中將;此外林蔚還有另一層身份,乃是“土木系”四大金剛之一。
陳誠與戴笠之間水火不容,此事人所共知,如果由土木系的林蔚兼軍統局長,總歸是不合適的,因此委員長并沒有明確發布過相關命令,因此才說,不是所有的侍一處主任都兼任過軍統局長,比如張治中、林蔚等都不是。
事情也很明顯,軍統正牌子局長的職位,其實是有“空窗期”的,在賀耀祖去職和林蔚到職的時間段里,并沒有名正言順的軍統局長,反正也不影響什么,“戴老板”的勢力在這一時期更是極速膨脹。
軍統局第三任局長錢大鈞
根據沈醉的回憶,1938年老軍統在武漢分家時,戴笠的新軍統只有內勤200余人、外勤特務1000余人;而到了重慶以后,至1942年已經發展到內勤1000余人、外勤特務50000余人,尚不計入輔助人員和特務武裝。
1944年11月,陸軍中將加上將銜的錢大鈞接替林蔚,再次出任侍一處主任,錢主任倒是獲得明確任命,兼任了軍統局長。當然了,貪財好色的錢大鈞,只要戴笠平常的孝敬足夠,肯定不會摻和軍統內部的任何事情,只是掛個名頭而已。
但是必須承認,“八大金剛”之一的錢大鈞,確實是軍統局的第三任局長,并且還是最后一任正牌子局長,如此真正擔任過軍統局長的只有三個人:陳立夫、賀耀祖、錢大鈞。
沈醉
到1945年9月,陸軍二級上將商震接手侍一處主任時,兼任軍統局長的慣例干脆不存在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早在抗戰勝利前的1945年3月,戴笠已正式晉任陸軍少將(之前掛的少將、中將牌牌,都是職務軍銜)。
此時的戴笠,雖然與規定的正局長銜級還有點差距,但好歹已步入正兒八經的將軍行列,加之已熬了七年的副局長,怎么都該有個說法了,因此在日本投降之前,戴笠已被任命為軍統局“中將代理局長”。
那當然不再是什么副局長了,上面也不需要有做幌子的所謂正局長了,商震于是沒有了這個兼職。然而不到一年以后,1946年3月戴笠便告摔死,任代理局長時間不長,因此這個職務經常被忽略。
商震
四、“保密局”前后有兩任局長
戴笠晉升代理局長,跟胡宗南1945年升任第一戰區“代理司令長官”,是同樣的情況,那就是相應職務和權力都拿到了,只是因為銜級不完全符合標準,為了不破壞既定制度(高級職務都有銜級標準),暫時就以“代理”的名頭。
然后等到銜級升上來了再扶正,去掉代理二字,可惜戴笠沒有活到那一天。而戴笠掛了以后,循例追晉了陸軍中將銜:"故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局長戴笠,應予明令褒揚,著追贈陸軍中將,準照集團軍總司令陣亡例公葬,并交部從優議恤"。
現在看清楚了吧?躺在棺材里的戴笠,身份既不是軍統局副局長,也不是代理局長,而是追晉陸軍中將后,已經按正式局長的規格下葬了,算是他的校長給了個交代。
后戴笠時代,“軍統三駕馬車”的另外二位,也就是軍統局幫辦唐縱、主任秘書鄭介民,都短時間擔任過軍統局“代理局長”,以負責善后和改制工作,所以說軍統局還有三任代理局長:戴笠、唐縱、鄭介民。
首任保密局長鄭介民
五個月以后的1946年8月,軍事委員會改制為南京政府的所謂“國防部”,軍統局也壓縮改編為“國防部保密局”,鄭介民以“國防部二廳中將廳長”的身份,順理成章兼任保密局首任局長。
唐縱和毛人鳳,最初只混成保密局的兩名副局長,唐縱后來調往警察系統,而掌握戴笠大部分政治遺產的毛人鳳,羽翼已豐,自然不甘人下,并且有先天優勢:浙江人。
于是經過一番明爭暗斗,1947年底鄭介民被告了黑狀,無奈辭去保密局長的兼職,毛人鳳由此正式晉任為“保密局”局長,也就是說,繼承軍統衣缽的“保密局”,則實際有兩任局長:鄭介民和毛人鳳。
總結:截至逃臺之前,軍統這個特務機構,前后共有三任正式局長:陳立夫、賀耀祖、錢大鈞;另有三任代理局長:戴笠、唐縱、鄭介民;而改制為保密局后有兩任局長:鄭介民、毛人鳳,其中以戴笠掌握實權的時間最長。
保密局次任局長毛人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