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占氫能高地,力助山東在新能源時代成“首省”?|王千馬攝】
吾球商業地理:
沂源和桓臺的發展,也給山東乃至全國縣域提供了很重要的發展思路,一是發展的意志不能丟。如今國家又在提倡“四千精神”,其實也是提醒大家,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丟了能吃大苦、耐大勞的創業精神;二是要揚長避短,根據自身的優勢來制定長遠的發展戰略;三是要堅持“工業立縣”,沒有產業支撐的縣域經濟,只能充當勞動力的輸出地;四是要不斷地進化,轉型升級,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領域找到自己立足之地,只有這樣,才能不被時代拋棄。
采寫+主編/王千馬
圖片/綜合;編制/大腰精+牛兒響叮當+喲嚯
我們有不少地方深藏功與名,比如說淄博的沂源。
沂源,顧名思義就是沂水之源。沂水原屬淮河流域泗沂沭水系中較大的河流,源出沂源田莊水庫上源東支牛角山北麓,一路自北向南而行,經沂水縣、沂南縣,再從臨沂市區穿過,古時在睢寧古邳地區與汴泗合流交匯,再接沭水、睢水匯入淮河。后因黃河奪泗,加上開河運河建成,沂水改匯駱馬湖,再向東,經連云港并入灌河入海。
【當年的沂河的確屬于淮河流域|來自網絡】
【黃河奪泗入淮后,沂河和淮河被迫分離|來自網絡】
某種意義上,這個位于魯中山區的縣城,是山東平均海拔最高的縣,由于中間高、四周低,所以是周邊很多縣域的“水塔”。孔子曾經有一句話說的是,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這里面的東山,其實就是沂源的魯山。這也讓它與同為沂蒙山區的大市臨沂緊密相連。在1990年劃歸淄博市之前,它正屬于臨沂。
盡管“南有義烏,北有臨沂”,但問題也顯而易見,那就是沂源距離臨沂有些遠,從臨沂到沂水開車都要兩個多小時,何況從沂水到沂源還要一個小時。加上臨沂自身的輻射能力也很有限,導致在相當長時間內,沂源都屬于那個被忽視的孩子——直到2018年,它才基本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饒是這樣的沂源,淄博還是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一方面,身為工業大市的淄博,需要有更大的地盤。另一方面,沂源自身其實還是有一些獨特優勢,比如說新農業,以及新醫藥產業。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曾經一度風靡餐桌的匯源果汁,就是從沂源發家的。當年由于家窮,所以出生于沂源的朱新禮敢想敢干,1970年學駕駛技術,并因承包縣里第一輛解放牌大貨車做起來運輸生意而成了有錢人,也成了后備干部。不過,他在被提拔為縣外經委主任后,卻做了個讓人目瞪口呆的決定,那就是下海,盤下了縣罐頭廠,注冊成立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成為了下海創業者。這也是匯源的由來。據說是因為他在跑運輸的過程中,發現沂蒙山區富有果樹,但因為賣不掉,很多都爛掉了。這讓他覺得,如果做成果汁出售,不僅不擔心原材料,而且還可以賺取加工費用。事實證明,他的創業是成功的,隨著匯源果汁的廣告打上了央視,甚至上了《新聞聯播》,匯源一舉成名。
今天,我們提起沂源,總不免會想起那個叫“沂源紅”的紅蘋果。作為高山蘋果,沂源紅沒有那么大,水分也沒有那么多,不過很脆,屬于小眾優勢蘋果。然后,它命運不佳的是,碰上了IP更大的煙臺蘋果,這種又大又水的蘋果經過口口傳播,占領了很多國人的心智。結果,同是山東蘋果,一個名聲大顯,一個只能做果汁。
【沂源蘋果|來自網絡】
問題是,匯源剛出來時,還是以教育市場的先行者而出現的,但是嘗到甜頭沒幾年的國人,不喜歡喝濃縮了,都喜歡喝鮮榨了。加上匯源在資本市場接連遇堵,尤其是可口可樂收購匯源失敗,讓朱新禮一蹶不振,到2021年6月竟破產重組。
但好在沂源還有醫藥產業。比起單打獨斗的果汁產業,沂源的醫藥產業是有歷史傳統的,而且屬于那種抱團的,互幫互助的。就比如我前兩日參加由山東省委網信辦主辦的,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承辦、16市黨委網信辦協辦的“風起海岱”改革開放45周年網評主題活動,其中一站就選擇沂源的瑞陽制藥。這家入選“2022年度中國化藥企業百強榜單”,排名28位的藥企,成立于1966年,主要是因為響應祖國備戰備荒的號召,而在沂源這片滿是青石崗的沂河北岸的荒山坡上,開啟了自己的艱苦創業之路。這就是后來的沂蒙新華制藥廠,也是瑞陽制藥的前身。
在這種前后差異很大的成功的背后,我們或許可以總結出,一是因為政策的加持,以及自身“時不我待”的奮進;二是在低谷當中,通過改革與創新,持續驅動瑞陽發展。1998年1月的產權制度改革;2005年,瑞陽制藥成功在新加坡上市;2020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正式更名為“瑞陽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讓瑞陽煥發新生。
【走訪瑞陽制藥|王千馬攝】
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瑞陽所處在一個強悍的醫藥生態當中。也就在幾年之后的1970年,前身為山東省藥用玻璃總廠的山東藥玻成立。在建廠53年期間,山東藥玻從一個為藥廠配套的生產車間成長為聞名世界的藥用包裝行業龍頭企業,主導產品模制抗生素瓶年產量達90多億只,藥用丁基橡膠塞年產量48億只,與哈爾濱制藥集團、北京雙鶴藥業、輝瑞制藥、諾華、葛蘭素等1200多家中外制藥廠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而在2000年,鑫泉醫藥成立,它也很快發展成為當下國內最大的頭孢曲松鈉原料藥生產商。
產業鏈強則產業強。你可能想不到,一瓶注射用粉針劑,從西林瓶、原料藥、丁基橡膠塞,到鋁蓋、塑料藥托、藥品標簽,甚至是醫藥包裝紙箱、捆扎帶,全部來自沂源縣本土企業。目前瑞陽制藥生產的部分成品藥,已經實現了從原材料到成品全部“沂源造”的全產業鏈生產。這不僅讓瑞陽制藥、山東藥玻、鑫泉制藥等企業可以相互依賴,而且通過它們,沂源逐漸構建起了“化學原料—醫藥中間體—原料藥—高端制劑—醫藥包裝”產值140億元的全產業鏈,形成了新醫藥的集群式發展。如今新醫藥產業產值占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41.8%,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大主導產業。
某種意義上,這種在新醫藥產業上的發展模式,也成為沂源在新材料、電子信息、新能源上的范本。通過產業上下游資源橫向配套和垂直整合,沂源得以集中培育了國家級新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三大產業集群,形成了“小企業大龍頭、小產品硬拳頭”的產業發展特色。這讓沂源一舉突破了“山多地少”的地理困境,成為“新醫藥之都”“纖維新材料之城”。
不得不說,沂源之所以能從脫貧攻堅的對象,一轉身就三年兩獲山東省高質量發展先進縣稱號,和沂源當地人敢想敢干有關系,跟沂源投身淄博有關系,當然,也跟它抓住了時代的機遇、彎道超車的同時,有意識實現沿鏈聚合、集群發展有很大關系。
也就是在今年,淄博因為燒烤而火熱一時。在“吾球商業地理”看來,這也寄托了陷入重工業、重化工這一產業結構而艱難轉型的淄博銳意求變、求新的心。但是,比起燒烤,我更愿意看到像沂源這些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它更能代表淄博發展的方向。
事實上,和沂源一樣,淄博還有不少能拿得出手的“大縣”。比如和沂源正好一南一北的桓臺。桓臺的得名,源于境內有齊桓公戲馬臺,從中可以看出歷史的悠久,據說境內史家遺址還出土了中國迄今最早的甲骨文。但比起歷史,桓臺更耀眼的,還是它的建筑業以及農業。作為“魯北糧倉”,桓臺是“噸糧縣”;作為“建筑之鄉”,桓臺有著無數的匠人。不提早已經聞名遐邇的隋文寶塔、華嚴寺,迄今仍屹立于泉城的濟南青年基督教會禮拜堂、齊魯醫院、鄭州的“二·七”紀念塔等,都出自桓臺工匠之手。
不過,這些榮譽都抵不住工業基礎薄弱所帶來的緊張,和焦慮。讓桓臺華麗轉身的,是其自2004年開始,出臺加快工業發展的“6號文”和“19號文”,用以鼓勵加大投資力度、扶持骨干企業膨脹、鼓勵企業創新、鼓勵企業上市、鼓勵服務業發展及吸引外來投資。此后,當地又復制鄒平的大工業模式,并制定“億元企業提升計劃”,極大地膨脹了金誠石化、東岳集團、博匯紙業、匯豐石化四大企業,并使之成為當地經濟和財政收入的“擎天四柱”。
桓臺的東岳集團也正是“風起海岱”一行其中的一站。這個喻比泰山的化工集團,其實是從一個超級簡陋的條件下起步的——1987年,東岳的三位創始人張建宏、王兆恒、劉傳奇帶領第一批79名員工從濟南化工廠拉回了被淘汰的兩臺單套年產600噸無水氟化氫小轉爐,開啟了東岳的創業歷程。但是到了今天,東岳無疑“鳥槍換炮”,從一個小鎮小廠,發展發展成為今天氟硅行業的國際化大型企業集團,建成了氟硅膜氫上下游產業鏈完整的專業化特色園區。其主導產品綠色環保制冷劑、聚四氟乙烯高分子材料,規模、技術、市場占有率均世界第一。與此同時,它在氫能上的出擊,也讓它搶占了未能新能源發展的高地。
【走訪東岳集團|王千馬攝】
在這背后,是東岳集團以泰山挑山工為原型的“追求卓越、自強不息”的精神,是能吃大苦、能耐大勞、能受大累的氟化氫“三能”精神,是盯上、靠上、摽上、豁上、趕上的氟硅“五上精神”……這推動著東岳不斷進化,更重要的是,推動桓臺做好石化產業降油增化,強力賦能桓臺打造綠色高端新材料基地。
某種意義上,沂源和桓臺的發展,也給山東乃至全國縣域提供了很重要的發展思路,一是發展的意志不能丟。如今國家又在提倡“四千精神”,其實也是提醒大家,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丟了能吃大苦、耐大勞的創業精神;二是要揚長避短,根據自身的優勢來制定長遠的發展戰略;三是要堅持“工業立縣”,沒有產業支撐的縣域經濟,只能充當勞動力的輸出地;四是要不斷地進化,轉型升級,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領域找到自己立足之地,只有這樣,才能不被時代拋棄。
前段時間,2023賽迪百強縣上新,根據“GDP≥6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億元”這一“雙門檻”,山東有13地入圍。其中,煙臺下轄的龍口進入榜單前十,原因在于,其制造業比較發達,而龍口港更是是萊州灣一座人工深水港,同時是渤海南岸最大的開放商港、規模居全國地方港口之首。
膠州則位于全國第17名,原因在于,其是青島下轄的縣級市,隨著流亭機場的停業,改設膠州機場,膠州“掌控”了整個大青島的交通。另外,有著常住人口102萬,讓它在未來發展中擁有著極大的人口優勢。
滕州則位于全國第34名,原因在于,背靠雄偉的太行山脈,面朝交匯汶水和沂河的滕河,讓它擁有居高不下的農業產值,而處于鐵路干線,讓它成為京滬之間物流、人流的重要節點,而不斷從傳統的紡織業到現代的高新技術產業的躍遷,更讓它在擁有日臻完善的工業體系的同時,還有著多元化的經濟結構;
榮成市則位于全國第38名,原因在于,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的它,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產業生態優勢,大力發展智能裝備與高新材料產業這一重要板塊,在形成了房車、電機、船舶及海工裝備等特色產業的同時,還涌現出成山集團、黃海造船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
同樣是“風起海岱”一行其中一站的壽光,則位于全國第44名,原因在于,它不僅僅是全國優質的“菜籃子”,更重要的是,工業和第三產業都在不斷崛起,如今壽光市的三產結構比重大約為13.13:43.49:43.38。2002年壽光年產值達到百億元以上的產業有8個,年產值超過10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3家。其中,壽光市生產的橡膠輪胎外胎超過了3,511萬條,生產的載貨汽車超過了2.87萬輛,生產的人造板超過了108萬立方米。今天,為很多裝修工人所熟悉的魯麗木業,正是來源于壽光。
【走訪魯麗木業|王千馬攝】
在壽光之后,還有位于全國第47名的鄒城、全國第49名的諸城,全國第51名的招遠,全國第60名的平度,全國第71名的萊西,全國第84名的鄒平,全國第93名的廣饒,以及和壽光同屬于濰坊的青州,位列98名。它們各盡其能、各顯神通。
正是這些縣域經濟的齊頭并進,給了山東在新時期緊隨廣東、江蘇之后,位列全國前三的機遇。而山東這頭“神龜”的脊梁,也因沂源、桓臺、壽光、青州、膠州等地的表現,而變得更為厚實而堅挺。
某種意義上,山東若想再進一步,需要更多的縣域加入到共同富裕當中來,改變差異化明顯的局面,也無須“深藏功與名”。
- THE END -
吾球商業地理
見城市生長和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